APP下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015-04-29方涛

求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领导特色

方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党在正式文献中首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和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提到过。这次全会正式确认了这一论断,并上升为全党意志,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科学把握这一重大论断,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最初的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具备的特征当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了艰辛的探索。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从这时起,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没有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很多方面都照搬了苏联的经验。这一方面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破除对苏联的迷信,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初期,取得重要成果,体现在党的八大报告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献中,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处理方法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

1957年,随着整风运动的发动,一些党外人士向党进攻。于是,党发动了反右斗争。反右斗争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在运动的后期出现了扩大化,一批敢于讲真话、提意见的正直人士被错划为右派,长期不能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认为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试图通过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来建设社会主义,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一个又一个运动,这不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了严重后果。加之自然灾害、苏联撕毁合同的影响,导致了三年的国民经济困难。在经历挫折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冷静思考,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从1962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然而,在政治思想领域,“文化大革命”却导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遭受到重大挫折。

虽然从1956年到1976年这段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挫折。但是,必须看到,这一时期国民经济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了,奠定了基本的工业基础,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国防领域高精尖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为保卫国家主权、提升中国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探索中也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思想。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在经历重大挫折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此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大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城市、政治体制改革、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陆续开始。在经济领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开始改革国有企业,下放管理权,实行厂长负责制,允许个体经济、民营企业发展,打破国有企业、集体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政治领域,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强人大立法、监督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在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担起民族、人民和党的重大责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狠抓作风建设,带领中国人民朝着中国梦的目标迈进,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以看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有党的领导的鲜明特征。

二、从内在逻辑看,党的领导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

从内在逻辑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两者高度契合。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包含了党的领导。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不是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来分别加以把握。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看,首要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了明确解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就是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各方面建设,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而不能脱离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必须要有党的领导。

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看,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和伟大梦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都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都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一条主线。

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看,都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制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就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先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当然包括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定少数民族、村民(居民)在依法享受自治权的同时,必须接受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是党领导各方面建设的具体制度安排,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具体抓手。

三、从现实要求看,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

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要看到,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这就要求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对于具体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善于”的要求。

第一,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也是党执政的主要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而不是包办一切,不是要去代替国家政权机关。党领导人民建立国家政权,就要支持这些国家政权在遵循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履行职权,发挥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就作出了重要论述。当时,在抗日民主政权实践中,某些同志存在着“以党治国”的观念,把党的领导解释为“党权高于一切”,随意干涉政府工作,导致政府没有权威,政权系统混乱。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对政权的领导原则是指导和监督政策,使党的主张能够经过政权去实行,使政权合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不是直接去指挥和随便干预,主要是通过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的程序,形成法律,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各级政府、人大、政协、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指导和规范,以此实现党的领导。

第二,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政治录用,通过在党内选拔优秀人才,并推荐到国家政权机关中去,这是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重要途径。党对国家的领导,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组织领导,其主要的体现就是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在党内,通过民主推荐和党内选举等方式,选拔党内干部。在国家政权机关,党不能直接任命干部,而要通过法定程序,重要人选要经党外协商,经由国家政权机关任命。根据宪法规定,人大享有人事任免权,对于法定的人事任命,必须经人大通过。

第三,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即政党形成于社会,并反映社会民意,把民众意愿输送到国家政权机关。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并不是由党直接对国家和社会发号施令,而是运用法律、法规等制度,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来实施。这一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1958年以后,随着“大跃进”的发动,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政治挂帅的口号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由党委第一书记直接挂帅,越过行政系统,直接去领导行政机构和群众,导致了严重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集中到党委,党委的权力又集中到第一书记,使得政权机构和人民团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一元化领导更是达到顶峰,普遍建立了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就是一个党政不分的畸形组织。在这种机制下,党直接领导国家和社会,使得党没有精力去抓该抓的工作,也使得政权机关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国家政权机关的作用,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实践证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既可以保证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各非党组织的作用。

第四,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维护全党全国的团结统一。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党内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在我国,必须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点已经为近代以来我国的历史发展所反复证明。领导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中央,这就要求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维护全党全国的团结统一,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在强调发挥国家政权机关作用和地方积极性的同时,如何保证全党全国的团结统一呢?这就要靠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同时,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地方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党组织都要向党中央定期报告工作,重大事项必须事前请示方可执行。在各国家政权机关内部,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实维护国家的政策统一。在事关外交、国防等重大问题上,均由中央政府行使职权。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是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的一大法宝。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历史地看,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得以开创和发展。从内在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从现实要求看,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注: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形势下党应对‘四大危险的机制创新研究”(13XDJ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领导特色
坚持党的领导
特色种植促增收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领导致辞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