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格局 大胆取舍
2015-04-29谭晓鹤
谭晓鹤
21世纪的钟声已敲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伟大变革面前,每个语文教师都在探求、思索:我该怎么做?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面对这跨世纪的伟大变革?在实践中,我觉得要想改革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贯彻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千篇一律,鼓励教师开放思想、实地剪裁、大胆取舍!
一、开放教学内容,变革教学观念
现有的教材虽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它提供的昔时信息多,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脱节。特别是小学生,对有些永久的历史予以深刻的文字,很难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多增加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反映即时信息的材料。因此,多引用一些有益的课内外读物,扩大课内外阅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必须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难点及训练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便是顾此失彼。
因此,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蕴藏的巨大的潜能。现代语文教学不仅在于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把语文教学看成是情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训练,把文学作品看成是练习说话的材料,让语文教学更接近生活。我想,这样一定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学生的思维
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均少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所以,教师应随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支配自己的学习。
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应具备一个适宜的氛围和环境,以便学生建立自信心,对学习产生一定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近课堂,把信心和期望带给孩子,宽容、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用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创设和谐欢乐的教学气氛,给予学生成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人人感到“我行、我能、我成功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我是小主人、我认为应该怎样做”的教育熏陶,让主人翁意识得以强化,并在教中、学中想尽一切办法引领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爱学、乐学,善于动脑、动手,勤于参加实践,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潜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 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多问、多论、多争。真正的教育是教师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新型人才。在现实的教学中,“只学不问”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孕育着实情是缺少积极思维、深入探究的主动性。这种积极性、深入探究主动性的缺乏,是创新意识形成于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多问、多论、多争。充分给予肯定,哪个学生能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且能引起全班同学讨论,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证明他学得好、学得认真。实际上,能提出问题的同学就其实际意义来讲绝对不逊色于能解决问题的同学,这样的学生是创造性学习的典型。换个角度来说,能引起同学们争议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好素材。问题越争辩就越明朗,创新的灵感、思维的火花就能在同学们的争辩中出现。
3. 善于启发学生从思维障碍中走出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不足,在很多情况下易被一个错误的说法所误导,产生思维障碍。如何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获取正确思维能源,教师“一语点破天机”是很重要的。
三、开放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
1. 教师要开放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利用、控制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必须有灵活的组织形式,一切朝有利于学生“学”的方面发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教与学真正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群众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和参与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大家一改过去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常常采取同桌互帮式、四个(下转 12页)(上接 61页)小组式、多人小组式等多种合作型的组织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克服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2. 开放教学活动的形式。以前的教学活动,总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阐述式”、“填鸭式”或“问答式”,现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录像、多媒体进入课堂,甚至学生自己表演的童话剧、小品、学生剧等进入课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只有一切朝有利于学生“学”的方向迈进,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赋予教师教学的空间和自由,大胆开拓,合力进取,才会使小学语文教学踏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