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安停槥处:一处徽州慈善设施的重要遗存

2015-04-29王振忠

寻根 2015年3期
关键词:休宁善堂万安

王振忠

休宁万安老街是徽州现存著名的老街之一。在明清时期,位于新安江畔的万安古镇,素有“大大万安镇,小小休宁县”之说——作为经济中心的万安镇,其繁盛程度甚至要远远超过休宁县治之所在。镇上出产的吴鲁衡罗盘,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2011年8月31日,承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陈政先生的帮助,笔者与法国学者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一起在徽州做田野调查。其间,行至万安镇附近的下武洪地方,偶然发现两幢并排而立、颇为独特的老房子。经在当地访谈,得知这两幢老房子原是旧时专门用以停放旅外徽商携归棺骸的场所。

由于这两幢老房子中并未见有多少文字,周围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碑刻,故而对于它们的了解相当有限。有鉴于此,笔者曾多次前往当地做实地调查。2012年7月27日,笔者再度沿万安中街左转,一直走到下武洪,沿途访问当地人。据一位65岁的余姓老人讲述,这两幢老房子的布局完全不同,一幢是前后进,另一幢则是左右并列。旧时,左边的一幢安放男棺,右边的一幢安放女棺。这两幢老房子内,共可安放五六十具尸体。据他了解,棺中的尸体基本上都是干的,不会发出什么气味。我问:为什么会将这两幢老房子建于此处?他说:从风水的角度来看,此处为阴地,故而适合于盖造这样的建筑。据他介绍,两幢老房子的背后,尚有一些土地是旧时埋葬尸体的义冢。接着,他还讲述了两幢老房子的沿革:1949年以后,这两幢房子原属于大队,后来曾在此处开设过工厂,现在又转卖给了私人。目前,两幢老房子的左边盖起了新式楼房,这两幢建筑就属于新房的主人。

那么,这两幢老房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筑?它的名称究竟是什么?此处拟根据相关文献试作分析。

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所编的《陶甓公牍》中有一处记载:“(休宁)阳湖登善集、万安停槥(“槥”是小而薄的棺材)处,以暂安旅榇为目的。”据此可知,“万安停槥处”与“阳湖登善集”一样,都是“暂安旅榇”的场所。有鉴于此,虽然我们没有“万安停槥处”的直接资料,但若对“登善集”的内部运作有所研究,则将有助于对前者的更多了解。

所谓登善集,典出《国语·周语》“从善如登”四字。明清时期,徽州一府六县的不少地方,皆分设暂置旅榇的场所,“一视同仁,统名登善”。“榇”也就是棺材,而“旅榇”则是指旅外人士的棺材。清代,在长江三角洲的苏、松、杭、嘉、湖、常各府务工经商的徽州人相当多,每年都有不少人在外地死亡,这些地方的旅榇,总是要附载到杭州暂停一段时间,然后再经新安江运归故土。旅榇到达杭州时,当地的新安唯善堂等慈善组织,按照惯例核查其姓氏、里居及报人姓名,登记年、月、日,柩上注明给予限期一年,让其家人随时认明,领回原籍,以全孝思。遇到死者虽然有后,但其后代是毫无经济能力的孩童,只要查明属实,就由唯善堂等资助其相关的水脚(运费),以便来年春秋水旺之时,自杭州雇船,运抵徽州各县口岸之登善集交卸。对此,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闰三月《新安六县登善集要略》中,有对歙县水南一登善集的详细描摹:

是集设于歙县水南王村地方,乃杭郡惟善堂载回旅榇暂停之所,表里相副,缺一不行,实至要之善举也……通徽郡只有一河,并无支港,少舟楫之力,多跋履之劳,且由王村仅能至屯溪、渔亭而止,横港亦只浦口、绩溪可通,其余皆属旱道,各村山路崎岖,离义所有数十里者,并有离百余里者,原议六县口岸各设义所,暂停旅榇,领葬较为近便,又因经费未充,各县司集亦罕得其人,一时难以备举,故权设一二处,先将详定章程,凡极贫者酌助抬葬之费,以全始终之道。

“水南”是指歙县南乡的新安江沿岸,晚清时期的徽州商编《杭州上水路程歌》曾有:

烟村渡口一姑东,水曲杨村断处通。

几辈同舟先别去,夜来具膳同谁充。

此处的杨村即王村(歙县方言“王”“杨”同音而讹),可见,王村正位于新安江畔的交通要冲。从《新安六县登善集要略》来看,水南王村正是杭州惟善堂拟定的在歙县暂停旅榇的场所。其中提及,本来是要在徽州一府六县的各地均设立义所,但由于经费及人手的原因,故而只能先设立一二处,而王村就是因为交通近便,而被列为第一批的登善集之所在。此外,据现有资料可知,光绪七年(1881年),在歙北富堨也曾新造登善集厝两间。举凡由杭州而来的棺材抵埠,司事必须亲自到场,照册查点核对,“进厝各登号谱,以免领材时讹错”。对此,徽州文书抄本《绘事日利》亦曾记载:民国9年(1920年)十月“十九日,送许晋芳姊灵柩回许村安厝,因厝登善集所廿余年,近因埋葬,故起回”。这是说一位妇女曾将棺材安放在登善集所二十多年,直到此时才由家人运回歙县北乡的许村安葬。

安徽省图书馆收藏有一册《登善集》刊本,内容是有关清代中叶黟县渔亭的一处登善集。其中提及,“渔镇为我黟往来要冲,一年之中,自下江扶柩归者,指不胜屈”。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黟县盐商等捐资构建厂屋一间,为归柩暂停之所。从中可见,渔亭的许多商家皆捐助了此项善举。

至于休宁一带的登善集,未见有详细的记载。笔者仅在《九江新安笃谊堂征信录》中,看到旅榇运抵休宁时在万安一带的情形:

万安街酬劳行家照应,每棺钱叁百文。

万安街资送休东及歙之西北各乡,山路难行,每棺加给抬力钱叁百文。

万安街管行人照应,用帘遮盖,每棺给钱壹百文。

这是说旅榇运抵万安暂做停留时,万安当地对旅榇的一些资助。而从前引刘汝骥的记载来看,在休宁的阳湖(今属屯溪)就有一处登善集。此外,在万安则有“停槥处”。对照上文登善集所的记载,万安停槥处的功能想来亦复相似。

明清以还,徽州是个高移民输出的地区,大批徽州人外出务工经商,这必然引发了许多人客死异乡的善后问题。笔者手头有一封民国时期的信函原件,书写在红丝栏信笺之上,信中写道:

舅母大人尊前:……所告妹之病状,谅已知悉。各地请医诊治,服药无效,竟于本月二十一日上午寅时寿终……丧费、棺木、寿衣等物,用去三百余元,现将柩寄在徽州会馆内,一俟秋凉,再行设法带徽入土,以慰死人。现舍间已去信,即刻接魂上堂,以免久作他乡之鬼耳……甥江肇耆顿首。即日。

这位江肇耆之妹在异乡病逝,棺柩暂时寄存于当地的徽州会馆之内。在这种背景下,运送旅榇归籍也就成了事主和会馆的共同职责。例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徽商麇集鳞聚之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旅居上海的徽商就与毗邻的宁国府商人,共同创办了“徽宁思恭堂”的慈善组织。该组织以桑梓利益为重,为旅居上海的徽宁同乡服务。徽宁思恭堂将同乡之捐赀以及公务的各项开支详细记录并定期刊布,形成了连续不断的《徽宁思恭堂征信录》(就目前所见,此一征信录一直刊布至1952年),其中,就有不少涉及侨寓徽商的善后问题。例如,晚清的《徽宁思恭堂征信录》就规定,倘若有人愿意解柩回籍,经济上却有所未逮,思恭堂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在徽州各地,旅外徽商亦出资兴建了不少暂时停放旅榇的场所。例如,歙县就有首安堂丙舍两处,一处在深渡的满坦,一处在岑山渡的瑶湾,皆由徽州旅沪同乡集资兴建。这两处均位于新安江沿岸,交通颇为便利。徽商还就近设置田产,以田产的收入,支付办理自沪运柩回歙及寄厝掩埋等事的费用。在歙县渔梁的长青路北有“梁安厝所”,是专为客死异乡之绩溪人所盖的临时停柩处。迄今,在歙县渔梁街的博物馆中,仍可见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徽州府的告示碑,其中提及苏州茶叶、酱业徽商于积功堂中附办诚善局事,资助旅榇盘费。另外一块清光绪元年(1875年)十一月七日的奉宪禁碑,则是根据在浙江的徽商之要求,由杭州江干的新安惟善堂运输徽柩,从新安江自浦口转至渔梁,再由渔梁抬柩过坝,并运篇至绩溪临溪的义厝。

处理旅榇归乡,是慈善公益的一种。晚清时期在上海极为活跃的徽商余之芹,在其《经历志略》中指出:上海地卑湿,不利于旅榇尸首的长期保存。鉴于此,余之芹与旅沪、旅休的黟县商人,集资在徽州休宁县十六都珠塘铺地方建设善堂,额曰“思安堂”,并建有丙舍,以暂停由沪运屯旅榇,并作为在屯同乡殡所。

当时,除了上海县之外,松江府的其他数县,也有相当多的徽商。“旅榇之不能回籍者,亦复不少。”为此,嘉庆年间,徽商集资在松江府娄县东新坊图护龙桥地方建造新安义园,收寄松江府七邑徽人旅榇,额之曰“新安崇义堂”。新安崇义堂主要是由徽州典商(特别是休宁典商)所经营,崇义堂义园相当于整个松江府的徽州善堂组织,它是模仿苏州的旅亨、太仓的怀梓等堂规式,但其内部章程,则仿自上海的徽宁思恭堂。类似的情况,亦见于南汇。当时,在浦东的安徽人多达数万,其中绝大部分当为徽州人。南汇的思义堂之运作,大体模仿自上海的徽宁思恭堂,而思义堂也主要是由休宁的徽州典当商负责。

在清代,地处新安江上游横江之滨的万安,为徽州极为繁盛的市镇之一,镇上行商坐贾颇多。迄今,万安中街仍有一块“重建五图船埠头水埠路亭”的收支碑,镶嵌于船埠头水埠亭墙上。这块石碑记录了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建水埠亭时,舒源丰、程光裕、怡源号、益泰号、吴德昌、益盛号、益丰号、□广生、□盛号、正大典、苏隆兴、杜元茂、隆盛号、德源馆、颐生堂、聚和号、源泰号和茶饭馆等十八家商号捐款,共计八十三两六钱三分。后因不敷开支,剩余缺银由舒源丰和程光裕对半派出。另外,就在下武洪附近的一幢民居院子的老墙上,还镶嵌着另一块《复办水龙碑志》。这块碑刻立于光绪二年(1876年),原来位于万安下街当铺巷内。碑刻提及,同治五年(1866年),“古黟各号共捐洋壹百四拾柒元,又收息洋拾四元,共支洋壹百叁拾壹元”。这一记载说明,当时在万安一带,即使是来自黟县一地的商号已极具规模。及至光绪元年(1875年),为万安水龙庙捐款者,计有同兴典、鼎泰典、恒达酱园、裕大酱园和泰兴染坊等九十余家商铺。由此可见,当年镇上的诸多商户,对于涉及公益的各类慈善事业,总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支持。

明清以来,徽州“士商旅外者,有会馆以联乡谊,善堂以归旅榇,睠怀桑梓,厚意殷拳”。特别是歙县和休宁两县,外出务工经商之风尤其浓厚。异乡游子客死他方,家人只要有能力,总是想方设法地要将其尸首运回故里,归葬徽州。乾隆时期的《歙西竹枝词》有诗吟咏:

迎柩还乡事可夸,

素车白马羡豪华。

沿途设祭多亲旧,

同姓人人戴孝麻。

从中可见,能将旅榇安全运抵故乡,入土为安,在传统时代是极为荣耀的一桩事。当然,歙县西乡是众多徽州盐、典巨商的桑梓故里,当地迎柩的场面颇为豪华奢侈。

根据前述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位于下武洪的这两幢老房子,应即清代的“万安停槥处”。而在“人家十户九为商”的徽州社会,“万安停槥处”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活跃在各大商埠与桑梓故里之间的徽州信客,千里迢迢地将旅榇运归故里,停放在“万安停槥处”这样的场所。

另外,根据当地人的指点,我们看到,“万安停槥处”正对的便是远处的古城塔。这应当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在风水学上具有相当的讲究。明清以来,徽州当地素有“生在扬州,玩在杭州,死在徽州”的俗谚,所谓死在徽州,亦作“葬在徽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徽州是中国风水学的中心,徽州罗盘(史称“徽盘”)闻名遐迩;二是说在世人心目中,黄山白岳之间“理学文章山水幽”,林木荫翳,风水独好。万安是著名的罗盘之乡,在此处设立“停槥处”,反映了徽州人根深蒂固的风水观念,这也与徽州的丧葬习俗以及“徽礼”之流行等密切相关。

万安镇下武洪的这两幢老房子,是目前所知仅存的昔日徽州慈善设施的遗迹,也是与旅外徽商相关的重要文化遗存,理应得到大力的保护。但由于该两幢老房子的产权目前属于私人,随时都有被拆毁的可能。因此,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对此重要遗迹加以保护。

猜你喜欢

休宁善堂万安
休宁县油菜品种对比试验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模式探究
苏万安
苏万安 藏石欣赏
潮汕善堂的民间信仰、慈善事业与信仰经济——以汕头市XY善堂三元运作模式为例
圣诞节的那双手套
技术精湛口碑好 德善堂为百姓健康造福
潮汕民间善堂组织的历史嬗变
休宁中学非搬不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