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宜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改造规划概述

2015-04-29魏彤云王倩朱思琴匡艳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

魏彤云 王倩 朱思琴 匡艳

摘要:通过对汉宜高速公路现状情况的分析,为提升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效果,提出绿化改造的方案及措施,并总结规划要点,以资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改造;景观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3-0059-04

1背景

汉宜高速公路是湖北武汉与宜昌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也是沪渝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汉宜高速通车后,在高速公路两侧栽植了10~50m宽的绿化林带。经过多年的生长和养护,两侧意杨和水杉林带已形成江汉平原上长长的绿色通道,为平原上的农田路网镶崁上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原来简单绿化已不再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绿化规范及景观要求;杨树已进入近熟林和过熟林阶段;病虫害时有发生;沿线林木配置简单粗放,对高速公路的营运逐渐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汉宜高速的绿化予以改造十分必要。

2环境特征

2.1自然条件

(1)气候。本项目区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h,全年平均气温15.4~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

(2)降雨。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土壤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植物。路线所经区域植物种类丰富,除大量意杨林和水杉林外,主要乔灌木有苦楝、泡桐、樟树、杜英、乌桕、臭椿、马尾松、油茶等树种。

2.2文化特征

汉宜高速途经湖北省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楚文化、三国文化、巴人文化等多种文化沿线交汇、交融,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3规划原则

3.1安全第一的原则

该公路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管护,各项交通设施比较完善,绿化改造必须在充分考虑并保护现有公路交通设施基础上进行;高速公路,顾名思义,交通运输是其首要功能,绿化改造必须服从、服务于有利行车安全这一总原则,在固坡护堤的同时,避免绿化改造后期给道路带来安全隐患。

3.2可操作性原则

本次绿化改造规划是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非新建。需要对沿线植物进行详细的调查,保留该保留的植物,并详细标注保留植物的路段坐标及具体位置;该道路全长278km,因线路较长,投资较大,不可能一促而蹴,需要在一次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分期分部实施规划,以确保道路景观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在绿化改造规划上,还应充分考虑在确保道路正常营运的前题下,做好工程的施工规划,让规划不止美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安全科学地落实到地中。

3.3可控性原则

植物不同于道路硬质景观,它有一个生长完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植物,其生长习性、树高、冠幅、产生的绿化景观效果各不相同,规划时,在各新栽植物之间、新栽与原有植物之间的配置上,应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绿化近期和远期效果合理可控。

3.4文化性原则

该高速公路是湖北省域经济和旅游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国家近期布局的长江重庆-上海经济带在我省的重要通道,是展示湖北重要窗口,在绿化改造规划上,除必须考虑的生态环保外,更加应该注重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设计亮点。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三国文化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沿线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虽然狭长的空间不足以展现,但应充分发挥主要景观结点的点缀和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全面宣传并促进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展示荆楚之地,鱼米之乡的文化底蕴。

3.5经济性原则

以大尺度景观为基本格调,以可视范围为重点,造景与借景相结合。在植物配置上,结合高速公路环境特征,选择以有一定抗汽车尾气、灰尘及耐瘠薄的乡土植物为主,利用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衔接,便于后期管护,以合理成本获得最佳效果。

4现状分析

4.1有利条件

(1)基础良好。汉宜高速公路路界之内的绿化和线外林带经过多年的生长,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绿色廊道。特别是夏季绿量大,为司乘人员提供了难得的舒适环境。

(2)行式多样。针对多种绿化地段:中分带;站区、所绿化;边坡生物防护等,采取了多种绿化形式和养护措施,丰富了绿化内容,展现了良好绿化路容景观形象。

(3)特色鲜明。尽管该绿化规划较为粗放,但在特色营建上,还是有所考虑,水杉是湖北省省树,在道路沿线绿化中大量种植,体现了湖北的地方特色;行驶在高速公路,农田林网交织,线内线外景观交融,一幅幅江南鱼米之乡的画卷跃然在大地上,特别是互通区,成为体现沿线文化景观亮点。

(4)空间充备。坡脚的加固,为绿化创造了更多的空间;沿线大部分路段,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块料,对路基挡墙进行了加固处理,减缓了路堤边坡坡度,稳定了边坡,扩大了可视植物种植面。有利于沿线植物景观的营造[1]。

(5)底蕴深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公路沿线高效农业、农田林网、城乡工业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等都得到了良好发展,沿线所经市、县,楚文化、三国文化底蕴浑厚,为本项目建设创造了更多的规划及组景、借景的源泉。可以极大地丰富沿线景观。

(6)经济基础良好。公路管理单位经过多年经营,资本积累逐年扩大,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财务支撑。

4.2不利条件

(1)沿线隔离栅外侧通道的绿化主体是意杨林带,在部分路堤较低地段,尤其弯道内侧,意杨树冠已经沿伸至路面,挤占车行路面,影响司机视线,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2)高速公路车流量大,速度快,绿化施工和正常营运存在矛盾。

(3)高速公路建成早,原来的建管措施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部分路段路权不清,难以改造,给整体效果带来影响。

(4)植物老化已成隐患,公路沿线绿化大部分树种是意杨。由于意杨为速生树种,按用材林分级标准,造林10~12a为近熟林,13~15a为成熟林,16a以上为过熟林。沿线大部分路段的意杨已进入近熟和成熟林阶段,步入砍伐期。再加上意杨病虫害较多,一旦虫蛀空心,容易被大风折断。虽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保留部分意杨林带,但大范围的砍伐不可避免。

(5)公路绿化权属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汉宜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已成规模,而其林地产权较大部分不属公路路权范围,隔离栅外大量乔木是意杨林带,因林地权属问题,在利益驱使下,终将被砍伐更新,届时路侧绿化将残缺零碎,绿量稀少,景观凋零。

5改造方案

5.1改造目标

全线绿色通道植物配置结构合理,可实现持续发挥生态、防护、美化功能,消除因绿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在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实现路侧景观与线外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展现道路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成就。

5.2填方路段边坡绿化改造方案

5.2.1低填方路段

将隔离栅与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6m的填方段均纳入本类规划。

此类路段的意杨距路面较近,对行车构成安全隐患,必须更新改造。逐步缩减现有意杨所占空间,扩大路权范围内的绿化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建立路权范围之内的绿化体系。方案如下:①砍伐隔离栅外侧第一排意杨(保留水杉和常绿乔灌木),腾出更新植物生长空间,在原地补植常绿乔木,更新品种根据立地条件可选择香樟、广玉兰、女贞、杜英等,作为较持久的绿化背景,其间可按景观需要点缀落叶开花乔木。②砍伐隔离栅内意杨,改种低矮灌木,消除安全隐患。③边坡种植观花或观叶灌木,常绿和落叶品种交叉,形成带状景观。④坡面较宽路段,可在坡脚挡墙上种植灌木(或小乔木)搭配。

5.2.2高填方路段

将隔离栅与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6m的填方段均纳入本类设计。

此类路段路堤较高,路侧绿化带距路面较远,对行车难以构成危险,故不做大量处理,改造方案如下:①护坡道栽小乔木,以常绿为主,落叶树作景观点缀,主要解决冬季景观单调的问题。②土路肩栽开花灌木,形成带状景观。③坡面混播多花木兰和白三叶草籽,兼有护坡功能。

5.2.3绿化断链路段

沿线有多处路侧长距离无乔木和线外林带的地段。改造方案如下:若路外环境较差,则补植乔木作遮挡处理;若线外景观良好,则作通透式处理,只在路侧以开花小灌木为诱导,坡下间隔以乔木组团种植,为中景点缀,构成近、中、远相结合的大画面。

5.2.4零填方路段

有些路段紧靠村庄,或因坡脚增设挡墙后抬高了坡面,形成零填方形式的路外种植地,整个坡面大部分已进入视线范围之内。此路段适当敞开路侧观景空隙,将线外景观引入视线,做景观节点细部设计处理,以植物为景观元素,构成管理粗放的小景点,提高全线的景观水平。对于外环境背景较差的,作遮挡式密植处理。

5.3挖方路段边坡绿化

5.3.1土质边坡

此类边坡以生物防护为主,采用坡面播撒紫穗槐或多花木兰种子,以常绿小乔木为点缀,有条件的在边坡顶上加植开花乔木。

5.3.2采用工程防护处理的边坡

本类边坡以片石墙面进行防护,植物稀少。改造方案如下:①挡墙上沿植云南黄馨。②坡面以草本植物作防护种植。③若坡脚平台较宽,构筑浆砌片石种植池,植花灌木。

5.3.3岩石边坡

此类边坡较少,坡陡,坡脚以高挡墙作防护处理,挡墙与岩石之间留下较窄的种植空间。改造方案如下:①挡墙背后可种植空间回填种植土。②以云南黄馨镶边种植,小灌木自然式种植点缀。

5.4互通立交区

互通立交区按以下基本思路进行改造规划:①尊重地形,巧妙布置,因形就势,能水则水,能坡则坡。②尽量保留原有乔灌木和种植形式,添加自然式植物群落,疏密相间。③增加乔木,扩大生物群落。④结合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强化文化特色。

仙桃互通改造方案:保留现有种植格局,用樟树、桂花、水杉等沿着水体进行点缀。沿匝道坡面、坡脚片植紫叶碧桃,点缀“仙桃”地名由来的动人传说。

潜江互通改造方案:保留现有水体,改变水边和坡脚规则式绿化为自然式种植,三五成群,增加水杉及常绿植物点缀。突出体现“潜江”植物王国活化石——水杉的故乡

丫角互通改造方案:该互通是通往古城荆州的互通,现有洼地改造成湿地景观,用吸尘能力强的植物形成片林作防护分隔。圆形匝道围合区的水沟扩大成水塘,改造成自然式水景。在植物色块图案上,注重将楚文化如编钟图案的引入,点缀荆州古文化城市名片。

安福寺互通改造方案:该互通是通往枝江的互通,互通内樟树片植较大,为纯林布局,改造增添紫花泡桐和梨、李及杨梅等在当地较有特色的观果等乔木灌木,以体现和突出地域特色。林缘以地被植物做自然化处理。

5.5停车区、服务区

沿线停车区、服务区数量少,因建成时间较早,受当时理念限制,占地面积小,绿化用地少,绿化遮掩更是缺乏。改造方案如下:①现有绿地增植乔木,起到隔离防尘作用。②条件允许的地方,构筑种植池,植高大乔木,创造遮荫空间。③以孤立式乔木与围护性群植灌木相搭配。

5.6植物配置

高速公路的景观是处在高速行车的动态情况下被司乘人员所欣赏,景观构图以大画面、大色块为佳[2]。规划减少落叶植物种植比例,增加常绿植物的选植,增加开花植物和四季叶色变化植物的配置,调剂沿线景观。

在种植尺度上的控制:①乔木种植间距5~6m。②路侧景观变化不宜频繁,景观布局要延续5km左右距离再做变化。③尽量考虑植物的多样性。

6对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的启示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从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14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2万km,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高速公路系80~90年代所建,局限于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绿化行式比较简单,管理比较粗放,不太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发展,亟需改造,通过汉宜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实践,我们总结高速公路绿化改造应注意的问题如下,以资借鉴:①严格遵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确保高速公路行车通顺、视线通畅,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②充分尊重现有绿化基础,在充分进行现场详细现状的基础上,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注重并突出近期与远期效果的有机统一。③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高速公路是一个省、市、县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宣传及展现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在景观结点的组景上,注重文化特色的揉合,体现设计特色,同时,对互通区附近,存在的历史文化景区或景点,起到点缀和引导作用。有力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④绿化设计更应因地制宜,结合立地条件,多措并举,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发挥生物护坡、立体绿化功效,应绿尽绿,将绿地率最大化。并针对不同的绿化措施,制订完善、补缺、更新等养护方案,提高全线绿化质量和路容整体景观形象。⑤在道路景观组织上,做到张弛有度,开合有致。善于将线外能体现当地经济建设、生产特色或优美景点通过借景方式,组织到道路沿线景观之中,将不美观的地方,通过绿化遮挡的方式,进行屏蔽,以增加道路景观的丰富性,做到绿化有界,而景无边。⑥在植物选择上,针对高速公路特征,选择以有一定抗性、后期管理粗放的乡土植物为主,注重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力求在品种多样化的前题下,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观效果。⑦注重尺度的把握。高速公路,里程较长,皆是一晃而过的动态欣赏景观,构图不宜过于零碎,应采用大尺度的方式来完成。但也不宜过于单一,避免司乘人员视线疲劳[3]。

总之,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不是一门简单的种植设计,而是集科学、艺术、文化、生态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只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起道路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符号,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综合利蔽,才能创作出特色鲜明、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杰作。

参考文献

[1]薛春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9699.

[2]张国育.连霍高速公路商郑州段绿化改造[J].河南林业科技,2008(9):1819.

[3]陈尖,黎明.浅析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的效益和设计路径[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4):7073.

(责任编辑:唐岚)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景观
景观别墅
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探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与PPP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春天景观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