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识字策略探究
2015-04-29朱精益
朱精益
摘 要:语文教师应该精心预设教学案,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制作图声并茂的课件,引导丰富多彩的阅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世界,为阅读和写话夯实根基。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89-01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而低年级阶段识字的数量较多,难度也比较大,如何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如果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单调呆板地机械识字,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识字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唯有打牢字词的根基,阅读和习作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
任何知识都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最终也会回到情境之中去。知识和情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正如汤和盐一样。假如把十克盐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肯定难以下咽,但是把十克盐放到一碗汤里面,汤不仅变得美味可口,而且盐也顺便被我们吸收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情境之汤构思好,让学生乐于把知识之盐吃下去。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据主要位置,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设置生活情境,采用实物、图画、音乐、语言描述等方法手段,把抽象的词语具象化,使它们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便于学生去理解和运用。例如,苏教版小语二上“识字二”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如果只让孩子通过简单的跟读和朗读来认识词语,借助抄写来记忆有关国庆的词语,孩子一定会感觉索然无味,丧失识字学习的兴趣,教师也难以达到识字教学的目标。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设置了孩子观看抗战阅兵的环节。让孩子们看巍峨壮观的天安门城楼红灯高挂,习近平总书记乘坐阅兵车从金水桥驶过检阅海陆空部队。礼炮轰鸣,焰火飞舞,整个北京,整个中国,都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之中。孩子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上课时借助多媒体再现阅兵情境,看到天安门城楼、金水桥,孩子都会兴奋地大喊,教师顺势指导识字和书写。每一个词语都配以相应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识字。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了积极调动,生活情境和所学词语得以匹配,形成了和谐共振。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孩子主动感知,主动体验,他们的识字水平得到提高,知识视野得以拓展。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在想象中认读词语,理解意思,学会运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制作图声并茂的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融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让图文、音频和视频等有机结合,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我们想教会儿童读和写的时候,应该让他们置身于音乐、图画、幻想的世界里。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呈现相关的词语,能够加深孩子的感性认识,并由感性向理性平滑过渡。同时图文并茂的情境,优美动听的声音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调整学习的情绪状态,将孩子的学习欲望转化为识字的内驱力。心理学表明,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大约在十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乐曲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字词,使他们能够带着兴趣主动走进文本,他们的思维总是被课件所牵引,识字的学习效率就得到大大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上“识字一”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课件:(1)秋景动画图。秋风送爽,枫树叶红了,柳树叶黄了。菊花婀娜多姿,竞相开放,桂花散发着阵阵花香,苹果穿上了红袄,葡萄披上了紫袍……一阵秋风吹过,银杏叶在枝头翩翩起舞,好像跳着扇子舞。不少叶子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随风飘飞,好像黄蝴蝶在漫天飞舞,树下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荷塘边芦苇在风中摇摆,池水中人们忙着采莲藕。兴高采烈的孩子来到田野,感受着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2)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3)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出示词语: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莲藕、荷塘……通过投影显示,一幅图声并茂的秋景图把孩子带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激发起孩子对大自然的感情。抽象的词语和形象直观的视频无缝对接,引起孩子思想上的共振,他们立即就变得兴致勃勃,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得以激发,课堂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三、引导丰富多彩的阅读
引导孩子识字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字词进行阅读和写作,识字是阅读的根基,广泛的阅读能够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在识字的基础上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识字。识字和读书就这样相辅相成,同步发展。教材提供的仅仅是阅读教学的范例,而阅读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广泛地涉猎才能让视野更加开阔。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更为广泛的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比如绘本、童话故事、童谣、科幻小说等,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课间,我经常看到孩子在阅读,有的独自阅读,有的和伙伴共同阅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的识字水平不断提升,知识面也不断拓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识字的内驱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主动识字,丰富学生的词语世界。
参考文献:
[1]田本娜.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1(03).
[2]李玮.识字教学审美化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