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性深度报道的“深”字经
2015-04-29杨帆
杨帆
问题性深度报道,是立足新闻事实,并力求对新闻事实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挖掘,以求揭露新闻事实真相、探究新闻事件未来发展走势的一种报道形式。
因而,做好问题性深度报道,不仅要让受众清楚新闻事实“是什么”,更要让受众知道或能从报道中悟到新闻事实真相。要实现或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对新闻事实进行“解剖”,让受众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问题,这就是问题性深度报道如何在“深”字上下功夫的要旨所在。
“是什么”是基础。这是一篇问题性深度报道必须要交代的内容,比如要做一篇以“XX市房价暴涨说明了什么”为主题的问题性深度报道,就需要首先交代XX市房价涨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房价与该市近几年同期房价相比,处于怎样的水平;其次要交代这样的房价水平与国内周边城市相比,处于怎样的水平;第三,还要交代这样的房价在国内整体房价中处于怎样的水平;最后应该交代这个房价水平给正在运行的消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介绍房价暴涨在XX市的具体表现,还要介绍房价暴涨中消费者的具体反响,更要报道房价暴涨的各种典型“症状”。依此类推,其它主题的问题性深度报道,也大致如此。然而,这才是整篇问题性深度报道的序幕,为进一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是前提。只有搞清楚了“为什么”,才能进一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否则就没有挖掘的由头了。仍以上述“XX市房价暴涨说明了什么”的问题性深度报道为例,只有搞清楚XX市房价暴涨形成的原因、催生房价暴涨的推力,才能针对问题进一步顺藤摸瓜,让房价暴涨背后的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便人们明辨是非,也有利于有关部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一部分,也是问题性深度报道“揭开盖子”的阶段,因此呈现各种问题时必须有理有据,不仅要给买房、卖房当事双方以充分发表看法的话语权,还要就双方的看法与房价市场既成的价格事实进行印证;不仅就房价暴涨的关键事实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业内人士现身说法,还要让有关部门就房价暴涨的事实现身说法;不仅要让有关消费者就房价暴涨之成因现身说法,还要请有关政府负责人就房价暴涨之成因现身说法;不仅要让权威人士就房价暴涨之成因现身说法,更要通过商品房市场活生生的高价格事实本身现身说法。
这一部分,记者或媒体切忌以裁判的角色进行是非断言,要遵循“一切让事实说话”的原则,把话语权交给受众,尤其要交给买卖双方、当事双方、业内人士等。只有这样,我们的问题性深度报道才不至于造成导向性失误,“问题的盖子”——即“为什么”的盖子才能初步揭开,为下一步更深层次地挖掘“为什么”背后的新闻确立一个前提。
“怎么样”是关键。“是什么”“为什么”呈现在受众面前后,问题性深度报道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因为受众还想知道:既然原因清楚了、问题明白了,就要进一步搞清楚“这样的问题不解决会造成什么后果”“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怎样不利影响”等等……以上述问题性深度报道“XX市房价暴涨说明了什么”为例,主要是揭示房价暴涨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不仅要呈现房价暴涨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还要报道房价暴涨背后已经显现出来的负面效应;不仅要报道房价暴涨与当地居民收入增长的反差,更要对比同等收入地区,求证房价暴涨的不可持续性;不仅要呈现房价暴涨后住房消费在居民整体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更要报道这样的比重对整体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何间接影响等。
一篇问题性深度报道进行至此,“问题的盖子”基本上已经揭开了,只有真正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为下一步最终完成问题性深度报道任务开辟道路。
“怎么办”是指南。一篇问题性深度报道,之所以被称之为“深”字打头的报道,就在于其揭示出了新闻背后的新闻,即揭示出未来的发展路径、趋向。一篇真正的问题性深度报道,不仅要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上下功夫,更要针对受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等进行深入浅出地报道,以揭示走向、趋势。
还以“XX市房价暴涨说明了什么”为例,我们不仅要通过政策研究部门负责人之口揭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走向,还要通过专家学者之口揭示解决“高房价”问题可能的途径;不仅要通过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之口告诉受众地方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给当地消费者一个说法,更要通过权威人士之口就消费者集中关注的正在暴露的高房价难点问题提请有关方面防患于未然。
做好问题性深度报道,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到“怎么办”,循序渐进地揭开了问题的“盖子”。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呈现事实的原则。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所有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问题性深度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房价这个让千万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上,更是如此,而问题性深度报道常常是针对房价、环保、征地拆迁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开的,因而能否将新闻事实准确、及时地呈现给受众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新闻事实“是什么”是基础,是本源,缺少了充满争议的、普遍关注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不充分,就无法展开后面的“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一篇问题性深度报道也就无从谈起。
平等的原则,即让当事双方平等地拥有话语权。这是问题性深度报道的突出特点。几年前,记者要做一篇反映“订单农业”问题的深度报道,在内蒙古西部某市采访了解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现状时,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和一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一路给记者介绍他们如何与当地农民一起发展订单农业,其前景如何好等等。但当记者入户走访时,却发现刚刚遭受冰雹灾害的田地里,禾苗大都凋零。一位正在田地里唉声叹气的农民告诉记者,当初签订单时企业曾承诺:遇到天灾,企业负责损失。“可现在真正遇到天灾了,企业却说让我们自己负责。”听到当地农民的埋怨,同行的企业负责人一言不发……其暴露的问题已一目了然。试想,如果当时记者只是拿点材料,然后按照当地安排采访一下企业就成稿,其结果可想而知……让当事双方平等地拥有话语权,不仅可以揭开事实真相的“盖子”,更能避免新闻导向的偏差与错误。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问题性深度报道犹如剥玉米棒子,只有慢慢地、一层一层地剥开“外衣”,才能看到玉米的“庐山真面目”。比如高房价问题,如果一开始只简单呈现一下房价高企的表象就进入“怎么办”的程序,难免突然,且未呈现“为什么”(不清楚原因)、“怎么样”(不清楚影响)等内容就直奔“怎么办”,显然缺乏内容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这样的报道充其量只是问题性报道,而非问题性深度报道。
一篇问题性深度报道,只有从根本上给受众交代清楚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才称得上是一篇有分量、有深度并能引发人思考的上乘作品。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赵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