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德尚美:当代女子教育实践探索

2015-04-29唐志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4期

摘要:重视女子教育,为女性的全面发展奠基。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继承历史女校优秀传统,更新教育观念,创建多种培养模式,塑造女生的自信、独立、创新精神。遵循“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创设具有女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加强人格教育、礼仪教育及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等多途径培养有理想、有智慧、有才干、学有专长、适应未来开放型社会、具有国际视野及终身学习理念的“现代淑女”。

关键词:明德尚美;女子教育;因性施教;现代淑女

中图分类号:G7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A-0011-0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更甚于男子教育。他曾从女子的社会责任与需要、性格特点与家庭作用等方面较全面地阐释过女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家蔡元培也认为女子不接受教育不仅会危害自己,危害家庭,最终将危害国家。世界女性教育的先驱者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教育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当今世界更是越来越重视女子教育。在2015年9月举行的世界妇女峰会上,8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纽约,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从承诺到行动。国家和政府首脑在峰会上对妇女权益做出承诺,这在联合国尚属首次,各国领导人均认为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组成部分,并指出男女平等对于全体人类的进步是不可或缺的。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5年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如果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男性相同,到2025年,全球经济将会增长28万亿美元——增幅达26%。

一些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从不同方面改进女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如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均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促进女生教育。女性渴望成长,期望对社会有所贡献已是当今各国普遍的共识。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教育契机,因性施教,培养更多更出色的女性建设者。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建于1884年的明德女子书院,由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创办的教会女子学校。辛亥革命后,更名为“私立明德女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南京市第五女子中学”、“南京市第三十六中学”、“南京市女子中等专业学校”。1989年,创建于1979年的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并入,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分部办学”的模式。2005年,升格为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校的校训为:明德尚美[1]。

在新的形势下,南京幼儿高等师范这样一所女子学校教育改革的最高目标是为女性的全面发展奠基。

一、遵循“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这一理念,一直以来为教育界所公认。近年来,一个新的教育理论——“因性施教”逐渐地为人们所熟知。许多学者对因性施教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当中不仅有教育理论专家,甚至还有自然科学家。被社会各界重视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因性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性施教不仅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也重视到了男女性别间的自然差异,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女学生的特长,有利于培养其自信心。因此“因性施教”为女生教育者所广泛接受。

许多女校的学生也认为,在女生班中,不用担心被男生嘲笑,在课堂上发言胆子都比较大,这对自信心的树立是非常有利的。相较于男女混合学校,女校的女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显得大方,在异性面前,也不像他人所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历史上的女校可能有意无意地限制了男女生的交往,而新时代的女校大可不必担忧女生们将来的社会交往包括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当今社会十分便捷的交通、通讯、网络等现代科技提供的条件使得交往几乎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而且当今女校也绝对不是军营式的全封闭教育,只是在教学时段实行分性别的教育而已。

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应女性成才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一主线、两加强、三结合、一书多证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基本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女性修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产业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业完成后具有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和各类技能等级证。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载体,是达成育人目标的关键因素。围绕培养目标,我校积极开设更能发挥女性优势的特色专业和课程,满足女性人才成长的特殊需要,加强性别意识、女性气质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在原有女性礼仪、形体训练、插花、茶艺、陶艺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扩展女性知识面和视野的综合性课程,不断提高女生综合修养。通过女性传统美德教育、女性气质修养熏陶、女性独立意识培养等诸多途径,把学生逐渐培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

为了提升“因性施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水平,我校在2008年创办了校刊《金陵女子教育》,至今已出版了20期。

二、创设具有女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我们树立“明德尚美”的学校精神,遵循现代、生态、人文、开放的理念,校园建筑的色彩和布局体现女校特色,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走进我们学校,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温馨、宁静、质朴的气息。一座座欧式建筑,红瓦灰墙,错落有致;高大的银杏、香樟、雪松与梅、桂、兰交互掩映;女生们抱着书本行走在校园里,欢笑声、读书声、音乐声回荡校园,美不胜收。学校分别以“明德”、“弘德”、“馨德”、“淑德”、“爱明”、“思明”、“尚美”、“正心”为校园建筑冠名,在赵元任先生为明德女中时期写的老校歌的基础上谱写了新校歌《钟山苍苍,江水汤汤》[2],并在校园传唱。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明晰了学有专长的“现代淑女”的具体内涵:礼仪文明,儒雅友善;博爱敬业,自信自强。其中“礼仪文明”注重外在形象:现代淑女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成为一个“舒女”;“儒雅友善”讲求内在气质:现代淑女需腹有诗书,有智慧有学问,气质温文尔雅,对人友善谦虚,成为一个“书女”;“博爱敬业”兼顾事业家庭:现代淑女要以博大胸怀、热忱之心热爱大千世界,热爱平凡生活,热爱服务对象,成为社会、家庭中的一个“枢女”;“自信自强”要求现代淑女要有自主独立的人格,自强不息地笑对人生,成为一个“殊女”。[3]我们还组织学生围绕校训“明德尚美”展开讨论,提出“因自信而美丽,因气质而动人”等20条“校园淑女新主张”,使学校成为女学生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这些主张和具体内涵通过学生手册、橱窗、学校宣传册、班级黑板报、学生活动等途径在校园传播,让“现代淑女”深入人心。[4]

三、培养学有专长的“现代淑女”

在教育实践中,我校紧紧围绕“女”字做文章,依照女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以“四自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校园淑女课堂”、“我行我秀展示”、“集体舞比赛”、“尚美之星”评选、校园主持人大赛、幼教之星评选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与舞台。

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多方面能力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先后成立了礼仪队、文学社、话剧社、手偶布艺社、合唱团、舞蹈队、健美操队、器乐队、龙舟队等等几十个社团。每当社团招收新社员时,学校操场就变成了同学们的宣传阵地,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制作精美海报。校礼堂举办社团巡礼演出。吹拉弹唱、美服走秀、技能演示等等,场面如火如荼,堪称“社团大战”。合作、互动、沟通、协商、分享等技能及品格,毅力、忠诚、同情、通情达理等修养在未来社会越来越重要,而这些社交技能在传统学校要么不被重视,要么被迫无奈必须为升学率让路。

设立学生辅导员也是提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有效尝试。每学年初通过择优选拔高年级学生来担任新生班级的辅导员,通过她们的示范引领和精心指导,使新的班集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氛围。由于她们与新生年龄比较接近,对新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了如指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比较自然顺畅,她们的指导和帮助也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她们自己也在管理、协调中得到了洞察力、情商以及合作等多方面的锻炼。

技能竞赛是展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平台。各专业负责人根据专业技能要求,参照省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标准,精心设计学校技能竞赛项目和内涵标准。学前教育游戏节、童话剧、幼教之星等主题活动,旅游、文秘专业技能月,艺术系学生采风作品展、毕业设计作品展等,都与时代和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参与泥塑造型、结构游戏、体育游戏、儿童画比赛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对其身心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景点导游词比赛等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普通话水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具有非常高效的作用。经过持续的、多途径的锻炼,我校的毕业生普遍自信、善言、会沟通、懂协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人格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女性人格中包含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我们的教育,应使女性形成完美的个性:即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开放豁达的胸怀;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女生将来都要在家庭中承担“母亲”这一崇高和伟大的社会角色,加强对女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女生的人格素质,不仅对未来个人婚姻家庭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将来社会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我们通过做人、做事的教育来发展学生的人格。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家庭观念的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等渗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让今天在校的女孩,及早接触、了解、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将来组建幸福家庭,当一个称职的妈妈,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提前做好准备。

五、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今天的学生将来一定会面临更加开放的环境,国际交流将日趋频繁。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深入研究国外相关的课程体系及女性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从而改革与创新我们的课程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同时加强与境外女子院校的联系。我校合唱团多次赴韩国、日本、白俄罗斯等地参加国际合唱节,她们精湛的技能、全面的素质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校园网络与国外女校建立联系和交流。与意大利友好学校建立友好班级,通过视频进行班级与班级“面对面”的交流。在这些国际交流中既能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女生的精神面貌,又能开展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把学校置于国际教育的大背景下,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融入国际教育潮流。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提高。

六、加强礼仪教育

我们国家自古有礼仪之邦之称。当今社会更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特别是女生教育。因为她们是未来的妈妈,将来主要承担培养下一代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

我校制订了“现代淑女”大德育模块方案,按照“感恩教育”、“礼仪教育”、“淑女教育”、“公民教育”等十大模块五十多个专题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学校有明确的日常行为规范,每年新生入学都要集体学习。通过开设礼仪、形体等课程加强礼仪教育,要求学生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上重视仪容仪表,待人接物、人际交往中讲究礼节礼貌,促进学生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上的自我规范。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校友等开设“校园淑女课堂”系列讲座。各周班会、学期大型活动都围绕德育模块开展。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来努力培养语言文明、举止大方、仪容规范、心理健康、内外兼修的现代淑女。我校学生的气质、修养、言谈、举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

七、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

早在1946年,陶行知在苏州振兴女校毕业典礼的演讲中就说:“今天我们毕业了到社会上去,是进社会大学的一天,……毕业是开始独立生活的一天,决不是自己学识达到最高峰的一天。”他特别告诫女生们“不能满足自己的毕业,应该到处研究学问,承认自己一无所成。要学到人家所不能的,不但把人家会的学过来,还要学到人家所不会之处。”[5]现在国家正在采取许多措施努力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鼓励终生学习。人们不再满足于职前教育,而是投身于不断的职后学习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成人继续学习的大军中,女性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这对女性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以及自身素质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为什么女性参加职后学习的比例不高呢?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偏差,在工作上的进取心远逊于男性,因而对继续学习缺少热情和耐心。所以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通过组织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活动,培养女生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和动力,使21世纪的中国女性群体能在继续不断的学习中得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对于知识爆炸、技术迅猛发展、价值观多元的未来世界尤其重要。

历史上的女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促进女子教育发展、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在继承过去女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我们怎样根据时代特点,更新教育观念,创建多种办学模式,培养女生的自信、独立、创新精神,成为有理想、有智慧、有才干的新女性,使她们适应未来开放型的社会,是时代赋予我们女校的重要课题。

我们要从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来探讨女生教育的重大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设计女生教育的内容,分析职业学校女生面临的实际情况,研究职业学校女生的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探索适合职业学校的女生教育新模式,以增强女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女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普通高中、男女混合学校同样面临着如何因性施教的问题,混合学校与独立设置的女校只是外部形态有所区别,培养对象性别不同,培养人才的根本使命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培养方式会有不同的特点,而这也正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2]唐志华.走百年女校特色发展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3(7).

[3]许洁.倡导“现代淑女教育”,彰显女校德育特色[J].江苏教育研究,2013(7).

[4]吴彦萍.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J].江苏教育研究,2013(7).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1卷[C].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704.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