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开国中将张震:“能参善谋”的好领导

2015-04-29

新传奇 2015年36期
关键词:国防大学张震军委

张震军旅生涯的突出特点之一是长期从事参谋工作。在不同时期,他陆续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第一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副总参谋长,被誉为“能参善谋”。

9月3日下午17时,张震上将因病逝世。此时,距离“攻坚英雄连”英模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才刚刚过去不到7个小时——77年前,在河南确山县,正是张震与彭雪枫、萧望东等一道亲手创建了这支部队的前身。行进在天安门前的鲜艳战旗、铿锵步伐和青春面孔,或许是对逝者最饱含敬意的送行。

百战还生心不死 “子弹是最好的遗产”

1938年5月,日军大举进犯中原,徐州沦陷,开封、郑州、武汉等岌岌可危。当年9月,为了在豫皖苏三省边界处打造一支敌后武装力量,彭雪枫、张震、肖望东等奉命在河南南部、淮河北岸的确山县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今天“攻坚英雄连”部队的前身。

创建初始,部队只有不到400人,武器很差,只有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发给的少量苏联造的转盘机枪。战士们的步枪中,只有一支用20元钱从国民党逃兵那里买来的捷克式步枪,其余全部是土枪,打一发子弹,枪栓就拉不动。有时还要用脚蹬,被打趣为“脚蹬式步枪”。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窦楼村打赢了与日军狭路相逢的第一仗。

张震回忆,这场战斗并不是计划中要打的一仗,而是属于“遭遇战”。见日军扑来,彭雪枫把部队带到村外坟地,正面迎击。日伪军在这里多次烧杀抢掠,都没有遇到过抵抗,一下被打懵了。但游击队的许多新战士也是第一次上战场,有些人惊慌失措,一个新战士连机枪都不会打了。张震见状,接过机枪便开始向敌人扫射,很快打乱了敌军队形。不过,这也让他成了敌人的火力目标。交火中,他右腿中弹,经过简单包扎,继续坚持射击和指挥战斗。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游击队负伤5人,阵亡1人,击毙击伤了日军10余人。

1942年冬天,日军发起大规模“扫荡”,短短33天内,双方交战37次。到1945年,“反扫荡”斗争依然十分激烈。2月中旬,张震接到报告,日伪军将集中兵力,“扫荡”刚恢复不久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他当机立断,亲自率31团北上。

在正面阻击战中,张震在最前线观察敌情,被一颗流弹打入右肩胛下,顿时鲜血直流。张震不以为意,让军医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这一战,毙伤敌伪军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0挺、步枪300多支,拔除了两个日伪军据点,可谓大胜。

但在负伤后,他总觉得右臂隐隐作痛。1946年2月,张震找到机会到医院寻医。X光透视后发现,当时打中他的那颗子弹正横在肩胛之下,需要动手术才能取出来。张震却挂念随时可能爆发的内战,决定暂不手术。没想到,这一拖就是近10年。手术取出后,张震将这颗子弹交给夫人保存。他说,这是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张震一生中两受军衔,1955年授予中将,1988年授予上将。

严查部队经济错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集中财力发展经济,军队经费减少,不足部分需自筹解决。于是在军队内部,以盈利挣钱、弥补经费不足为目的的经营性生产逐步发展起来。

在1991年底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张震就曾提出:“要充分认识搞生产经营对军队的危害。”1992年1月,张震给一位军委领导写信,分析了军队搞生产经营的弊端,再次建议:“军队应该‘吃皇粮,开正门。不然,认真查一下,不知多少人要犯错误!”

1992年底,军委常务会议明确了军队生产经营不宜再扩大。1993年8月20日,江泽民亲自主持军委常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军以下作战部队一律不得从事经营性生产。

张震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偏僻边远、条件艰苦的驻军部队,由于地方经济薄弱,安排随军家属就业有困难,相当一部分要靠部队家属工厂来安置,而家属工厂的确有一些办得比较好。张震专门建议:“部队以安置家属子女就业为目的创办的家属工厂,似也应允许保留。”最后,全军部队的家属工厂,一共保留了1800多个。

1993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关于整顿改革军队生产经营的决定》正式下发。该文件要求,对生产经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军以下作战部队不再从事经营性生产,现有企业由各军区、军兵种集中归口,统一管理。生产经营单列体系,部队建设和生产经营按照各自轨道,分别运行。

党的十五大后,1998年3月,军委决定,非作战部队也不搞经营性生产。7月,党中央又明确作出军队、武警部队不得搞生产经营的决定。

不拘一格用人才

从正军到大区副,是部队将领晋升路上的一道坎,由于竞争激烈,很多人一辈子也难越过。当时,在很多人看来,许其亮已经是全军提拔最快的青年将领了,应该多熬一熬,再历练历练,等到50岁左右再提大区副也不晚。不过,他并没有等太久,在担任正军职3年后,就等来了自己的“关键一步”。

这个机会,与张震将军主政军委期间的工作分不开。

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刘华清、张震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十四大前夕,邓小平找到他们二人交代说:“这几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选拔接班人,要在全军范围内选拔一批40岁到50岁的人,放到一定的岗位上进行培养。选拔人不能完全是一步一步的,一般的照惯例使用,个别的要破格,不然上不来了。对特别突出的,要有勇气提拔,在提拔过程中培养。”

在张震的直接指导下,总政迅速拿出了《加强军以上领导班子建设三年规划》,其中要义就是从1993年起,加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实现军以上领导班子年轻化。

不过,推动这一工作并非易事,一方面要努力说服在职的老将军们退下来,另一方面要防止因破格提拔年轻干部而引起干部队伍动荡。当时,就有一些部队领导同志从自己的进退去留出发,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张震在回忆录中如是写道,有些熟悉的同志半开玩笑地劝我“不要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我听了,一笑置之,做工作哪有一点都不得罪人的呢?

随着规划的逐渐落实,1995年底,各总部和大军区班子充实了一批50岁出头的干部,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年龄结构梯次。上一届中央军委委员多来自于这批干部,其中许其亮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也成为了本届中央军委的副主席。

部队的许多老人,均把张震在这次军队干部年轻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视作巨大贡献。正是因为张震在当时部队指挥员年龄老化的大环境下,有魄力、有决心、有能力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才有效保证了我国军队事业的后继有人。

三次退休未果 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党和国家急需用人的时代,张震三次退休未果。

1985年3月,军委调整总参的领导班子,免去张震的总参谋长一职,当时的他已年逾7旬。张震很高兴,打算利用退休时间读书。当时,军队正要进行百万人的大裁军,还要合并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组建国防大学。没想到,当年4月,杨尚昆找到张震,表示筹建国防大学一事,由张震负责。于是,张震觉得自己只是负责,没有提到任职,便发挥余热,投入到国防大学的组建。未曾想,当年11月,任命他出任国防大学校长。1986年1月,国防大学正式成立。

1990年,军委调整全军各大单位领导班子,时任国防大学政委李德生退居二线,张震提议一起退休,但军委最后决定已于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的张震留任,并兼任政委,张震成为了年龄最大的现役上将。

1992年的十四大,张震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军委副主席,协助江泽民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78岁的张震肩负起一生中最高的职务重托。

张震一家堪称将门,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次子张连阳少将,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三子张海阳上将,曾任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汶川地震发生时,时任成都军区政委的他迅速出动部队抗震救灾;四子张宁阳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唯一的女儿张燕阳,也找了一名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的少将夫婿。

张震和儿子张海阳,同为上将,这一父子均为上将的情形在军中是唯一的。

不过,年事已高的张震,也曾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就在今年7月3日,四子张宁阳少将因病去世,终年65岁。而仅仅两个月后,他的开国中将父亲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环球人物》、《解放军报》、《张震回忆录》等)

猜你喜欢

国防大学张震军委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Nonlinear propagation of an intense Laguerre–Gaussian laser pulse in a plasma channel*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致命的暗喻
军民融合如何更好一些怎样更快一些——国防大学学者对军民融合的见闻、探因及建言
《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校园记忆恐怖来袭
以刀会友
解放军制胜之道20 对外海战首告捷,胜利收复西沙岛(上)
解放军制胜之道16 技术兵种,边打边建
解放军制胜之道15 吃堑长智,“零敲牛皮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