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们的“薪情”与心情
2015-04-29
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很多地区收入呈现出越往基层收入越高的态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反,由于县域经济不发达,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因而越往下走,公务员收入就越低。
9月至今,已有两位厅级干部毅然决定从“一市之长”走向“一企之长”。9月10日,乐视控股宣布浦东新区原副区长丁磊任职乐视超级汽车全球副董事长。此前一天,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确认山东省济宁市原市长梅永红将加入华大基因,并出任深圳国家基因库负责人。
虽然个别公务员的离职不能说明整体公务员队伍已经出现了不稳定的局面,但的确也引发了民众对于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关注。
东西部基层公务员收入差距背后
梅永红曾自曝自己的工资为每月7000多元。要判断这7000元多到底是高还是低,需要一个参照系。
如果和国家机关的公务员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差不多——在京国家机关工作十年以上的副司级干部,每月工资在7000元-8000元(不包括住房公积金)。
但如果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公务员相比则会稍逊一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同样级别的公务员月收入已超过万元,苏南等经济发达乡镇的公务员甚至有年薪30万的。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曾湘泉的一项关于公务员薪酬的研究显示,公务员收入存在不同职务之间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省际之间和省内不同市县之间的横向差距。
其中,财政的支付能力对公务员工资构成直接的预算约束,特别是公务员收入中构成比重占大头的“地方规定津补贴收入”,这项津补贴直接来自于各级地方的财政收入——地方经济越发达,人均财政收入越高,越具有较强的财政支付能力,公务员津贴补贴收入相应也比较高。
对多个省市的调查发现,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很多地区收入呈现出越往基层收入越高的态势,其原因是乡镇经济发达。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反,由于县域经济不发达,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因而越往下走,公务员收入就越低。
浙江某县的一位招商部门官员表示,小地方的公务员一般不会辞职。原因有三,一是小地方的公务员收入应该算中等,生活还算殷实;二是工作稳定,只要不犯错误,旱涝保收;三是現在中央越来越注重基层,基层干部只要努力,应该还是有一定上升空间的。
该官员表示,自己身边公务员离职的很少,只有一位,是因为在招商过程中被一企业看中,没招来商,反而被企业招去了。这位离职的公务员是招商部门的中层干部,年收入约有8万元,“企业应该更高,但具体不清楚。”
而他自己则完全没有辞职的打算。“我满意我的现状,家庭温馨,收入稳定,领导重视,下属配合。”他说,小县城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
公务员工资要有“总报酬”概念
今年7月31日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薪大限。人社部先后派出多个督导组,到部分地方和中央部门实地调研督导,确保调薪工作在大限之前全部兑现。“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为300元左右。”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此前曾说。
7月份的最后一周,全国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到了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补发工资。
自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近十年都没有调整,各地均是以津贴补贴的名义来涨工资,造成了基本工资在工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缺乏对津贴补贴的规范,不同部门之间津贴补贴差距也造成了政府公共部门间的贫富悬殊。
卓先生在福建某市区政府办公室工作,29岁任副科级,但辞职的念头在他心里冒了出来。
卓先生表示,结婚后又买了房子,还完房贷就基本月光了,再后来生了小孩就变成了无奈的“啃老族”。虽然现在是副科级,但月工资也就3000元多一点,加上补贴、绩效、公积金等杂七杂八有差不多5000元,但他所在市区内房价已接近10000元/平方米。想辞职不仅是经济上的原因,比如晋升空间有限,竞争很激烈。
一位曾长期在人社部下属研究院从事公务员薪酬福利研究的人士表示,现在缺乏对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评判标准,无法根据一个人的能力、工作的重要性来确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只是根据财政的承受能力来确定收入水平。
他认为,谈公务员薪酬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工资,必须有“总报酬”的概念。公务员除了工资,在荣誉、身份、职业的保障性等其他方面是有在企业中享受不到的特殊政策的,比如房补、车补、养老保险补贴、职业年金等。
李先生就职于一个国家级部门,他曾在一家民营咨询公司工作两年后,于2013年考到现单位。虽然是正科级,工资每月7000多元,但每月还完房贷后依然觉得生存压力很大。他期待单位提供一些住房方面的福利。
规范公务员津补贴
实际上,津贴补贴乱象横生的问题早就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
早在2009年,由中纪委牵头,联合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制定《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要求缩小地方差距,控制过高地区的津贴补贴发放水平,逐步将不同地区津贴补贴水平高低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
过去几年间,这份文件虽然印发,但执行的力度因地而异。直到2014年后半年,中央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文件被“旧事重提”。
这一轮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调结构”,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从而达到优化工资结构的目的。
国税系统率先在市县一级发起了规范津贴补贴的行动,取消了原来包括税收目标考核责任制奖金在内一些津补贴名目。
山西省一位国税系统的人士表示,同事们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到今年六月底,收税任务只完成了30%多,多年来第一次没有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即便不考虑激励机制的调整,今年以来的经济放缓,才是地方税收缓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曾湘泉认为,应该改变公务员薪酬由单一的财政支付来决定的现状。公务员收入的影响和决定因素既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的外部影响因素,也取决于公务员中职务本身的职位价值,还包括地区生活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
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近期要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依据工资调查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
(《第一财经日报》201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