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应对难民潮的姿态与考量
2015-04-29
9月2日,年仅3岁的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并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
欧洲最初态度是推三阻四
在9月2日前,欧洲对所谓“地中海难民”的态度是推三阻四的。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2015年1-5月,有逾1800名难民死于地中海,是2014年同期的20倍。一些批评者指出,地中海北岸的欧洲国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对救助和接纳“地中海难民”不热心、不主动,有时甚至任由他们在海上随波逐流。
但被指责的南欧国家表示,自己不是不救,是实在吃不消了:它们本就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自身尚苦于经济乏力、资金匮乏和就业率低迷,面对源源不断的难民无论如何是“消化不良”的。
鉴于此,今年5月27日,欧盟推出“难民配额清单”,欧盟28个成员国中的25个都被摊派了强制性难民配额,其中负担最重的为德国(8763人,占21.91%)、法国(6752人占16.88%)和西班牙(4288人占10.72%),其余23个成员国包括弹丸小国卢森堡都被摊派到位,只有事先就宣布不参加并获得布鲁塞尔方面认可的英国、丹麦和爱尔兰三国未获配额,但也被要求“自愿接收”。
不过这一“强制性摊派”原自当时在欧盟内部遭遇强大阻力:法国总理瓦尔斯和总统奥朗德相继表示“不敢苟同”,东欧国家则更是直言不能接受,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当时大骂“是哪个白痴想出的馊主意”。
至于英国等三个无配额国家,态度就更坚决而明朗。英国政府直言“不打算参与”,前外长哈蒙德更表示将推动欧盟修改法律,确保将不具备资格的难民遣返回非洲,“否则所有人都会勇于偷渡,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出发就永远不会被遣返”;丹麦首相施密特也表示,丹麦将不会增加接收“地中海难民”。
当然持相反观点的国家也有,最突出的是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埃尔早在9月2日前就呼吁欧盟其它国家更多接纳非洲难民,并在欧盟范围内建立更公平的难民分配比例。不过相对于“拒绝声”,“接纳声”无疑要小得多。
“地中海难民”问题大变脸
“9·2叙利亚小难民死亡”事件让整个欧洲的“难民空气”为之一变。
原本就对“地中海难民”持较温和态度的德国自然是急先锋,默克尔9月6日拿出了迄今全世界针对“地中海难民”最慷慨的一张“大礼单”:2016年额外拨出6亿欧元用于安置难民(这相当于将当年度难民安置预算增加近60%),在已宣布建造30万套难民安置房基础上要求各州再建造15万套——这也许意味着“整个德国将为此改变”,因为照最悲观估计,默克尔的慷慨将导致80万“地中海难民”在今年涌入德国,德国媒体估计,仅9月5-7日三天,涌入德国的叙利亚难民就超过3万。
原本态度保守或暧昧的法国、英国也出现微妙变化:法国政府7月9日由内政部长宣布,法国将在两年内额外接纳2.4万难民;至于英国,则表示“愿意根据情感和能力的综合考量自愿接纳一些难民”。
其它一些国家或政要也纷纷作出象征性姿态,如教皇方济各呼吁各教会接纳“地中海难民”,芬兰总理西皮莱扬言让出官邸供难民安置用,甚至远在大西洋另一端、本身已接纳大量难民的加拿大也坐不住了,魁北克省移民部长韦尔宣布将在今年内接纳3650、而非计划中的1200名敘利亚难民,官方反对党——联邦新民主党更宣布,如果他们在10月举行的联邦大选中获胜,将在2019年前让加拿大接纳4.6万叙利亚难民。
莫格里尼显然对此感到鼓舞,他表示“希望法国和德国成为欧盟各国的表率”,欧盟委员会已提出了让欧盟各国追加分摊12万难民的计划,其中德国3.1万,法国2.4万,英国(居然主动提出“愿意分担”)2万。
各国“变脸”背后事出有因
许多分析家都指出,各国的“变脸”事出有因。
德国本来就对接纳难民较为积极,因为这个国家经济状况较好,且人口老龄化严重,更有不少研究机构认为,通过引进难民,可以解决德国的人才和劳动力缺口。不仅如此,默克尔是个实用主义政治家,即将再次争取连选连任的她当然不会对此视若无睹。
法国本就是“地中海难民”自二战起的重灾区,前萨科齐政府曾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非洲难民问题,结果虎头蛇尾,打着反萨科齐难民政策旗号上台的奥朗德政府最初基于左翼传统,对“地中海难民”持宽容态度,但很快就因“吃不消”而转变立场。
此次“转向”很大程度上是迫于舆论压力和舆情、社会民意的改变,正因如此法国在宣布增加接收人数同时强调,这些难民“必须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厄立特里亚3国”,这显然是担心难民准入门槛降低“常态化”,导致日后更多来自其它地方(尤其非洲)的难民持续涌入。
英国的情况则稍有不同,政府和执政党本来就对接纳更多难民不以为然,此次迫于舆论压力和“风向转变”不得不有所表示。
其余“秀姿态”的国家也各有考量: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就算开放所有教堂也无关痛痒;加拿大是“9·2”风波的当事国之一,又正处于选战期间,必须在这个问题上表明态度;奥地利等“途经国”并非“地中海难民”心仪的目的地,摆出大方姿态既可显示自己的慷慨,又无需长期负责,甚至还可“扶上马、送一程”,早些把难民包袱甩给德国等国家;冰岛、芬兰等北欧国家离“重灾区”尚远,和难民发源地、“蓄洪区”不直接接壤,自然也乐得大方,反正自己不会背最大的包袱。
(澎湃新闻网2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