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助力的中国梦与美国梦
2015-04-29
中国梦与美国梦可能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各自国家的人民对美好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互助益,彼此助力,中国梦对美国梦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或者威胁。
访美临行前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习主席说:“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对未来有着共同梦想:世界和平,社会安宁,生活富足。当然,由于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梦、美国梦以及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内涵不尽相同,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各国人民对梦想的追求,不论有什么异同,都是激励他们顽强奋斗的强大动力,也为中美合作和各国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习主席的话,深刻阐释了中美合作的实质:中国梦对美国梦是机遇而非威胁。
做着美国梦的人怀疑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最早是在中共十八大刚刚结束之后不久的2012年11月29日,即习近平作为总书记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并说:“何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后来,习近平又在不同场合多次围绕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简单而言,所谓中国梦就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对内繁荣、富裕、公平、正义的国家,对外和平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强国。
与中国梦相对应的另一个著名的梦想就是“美国梦”,而且这一概念的出现要远远早于中国梦的出现。即在17世纪初欧洲新移民进入美洲经历100多年后,终于在北美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而且这一新的国家将欧洲人信奉的所谓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得以落实,并且向所有人敞开胸怀并向人们昭示:只要经过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更美好的生活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后,许多欧洲移民正是抱持着这一美好的美国梦而奔赴美国的。
但当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人提出要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习惯于做“美国梦”的人充满了疑惑担忧。美国将“中国梦”片面理解为: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为所欲为。而美国对中国的误解,往往是因为跳不开自身立场,这对中美关系甚至构成了损害。
一个最近的例子是,今年春天,美国司法部逮捕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华裔教授郗小星,并指控他向中国透露敏感的美国技术。从当年的“李文和事件”开始,美国人怀疑华裔学者向中国人透露敏感技术的案例便时有发生,美国检方似乎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只要华裔学者跟中国方面有什么接触,就一定是间谍行为。逮捕郗小星时,美国检方认为自己掌握了确凿的证据——郗小星发给中国科学家的实验室精密设备设计图。但后续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前不久独立专家证实,那些设计图根本不是所谓的精密设备,而是别的东西。随后美国司法部撤销了针对郗小星的所有指控。就在此事发生不久前,俄亥俄州的一起类似案件也被撤诉,为美国政府工作的华裔水文学家陈霞芬先是受到指控,后来又被排除了嫌疑。
这些案件令人们怀疑,美国司法部在急匆匆地寻找中国间谍时,会因有色眼镜和先入为主而冤枉好人。这样的态度显然跟与中国的竞争态势是有关系的。在很多美国人看来,中国正日益变得强大,但又“不属于我们”,所以不同的美国人对中国往往有极端而又矛盾的看法,在美国的畅销书榜上,一会流行“中国即将崩溃”,一会流行“当中国统治世界”。
中美追梦中不会发生巨大冲突
其实中国梦和美国梦二者有相通之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环境以及有权利追求幸福理想生活的个人,即使作为民族复兴的国家梦,也必须包含每个国民的幸福,否则将是空中楼阁和无源之水;同样,实现美国梦的前提首先是国家的强大,否则个人的幸福理想生活也无法保障。只不过近代以来中美两国的历史经历不同,导致了两国对国家强大和国民幸福二者的追求顺序稍有不同。近代以来,中国深受列强欺侮,深感国家羸弱和屈辱而难以保护自己的国民,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国家民族的强大。而美国从立国之初就进入列强行列,对美国人来说,并没有国破家亡的历史记忆,且立国之本即建立在尊重个人自由的基础之上,相信有了完整人格的个人才会有强大的国家。
至于在实现中国梦和美国梦的过程中,中美两国是否会发生碰撞和冲突,关键还在于实现这些梦想的手段以及在国家强大和国民幸福之后,是否要在这个世界上称霸。
既然中国领导人在解释中国梦概念时已明确表明即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国之后也永远不会称霸,而且相信美国追求国家强大和国民幸福的过程也会是和平的,在对待其他国家时也能够平等相处,那么,就没有必要担心中美两国在追求自身梦想的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碰撞和冲突。
因此两国可以避免过去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竞争、对抗的悲剧,走出一条新路。
如基辛格认为,“美中关系不应当被认为是一个零和游戏,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的出现本身也不应当被假设为美国的战略失败”。他提出了构建“太平洋共同体”的概念,认为中美之间的战略紧张源于中国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美国担心中国企图把美国赶出亚洲,而太平洋共同体概念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中美两国应该实行“共同进化”,“这意味着两国都注重国内必须做的事情,在可能的领域开展合作,调整关系,减少冲突。”布热津斯基认为,中国领导人了决意保持经济增长,因此不会实行对抗性的外交政策,他们无意在军事上挑战美国,而是聚焦于经济的增长和作为大国被接受。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实现需要增信释疑
中美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而且还有点吊诡。两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不一样,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很大分歧,而且美国还总是以一个老成的霸权国家的眼光警惕地审视着一个新兴的大国。可是,这两个国家的民间往来和经济往来却非常密切,中国人对美国人还似乎存在天然的好感,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非常良好的社会基础。有时反美情绪上升,可能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存在大量的“愤青”,他们把对国内问题的不满和愤懑情绪转移到了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满上,无论这种政策是否真正存在问题和失误;二是有些人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确”,好像“反美”就能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定,而实际上,这些人可能在骨子里比谁都“羡慕”美国的繁荣和富裕。
相比较中国而言,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可能更深,有时甚至会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严重倒退。美国在政治、经济、人权、劳工、宗教和社会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利益集团,它们各自代表一定群体和行业的利益,往往通过游说、捐款、诉讼、示威或者舆论炒作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中美关系,其中也不乏具有强烈“反华”倾向的利益集团,他们甚至会采用一定方式向外事决策机构施加压力从而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这样,中美之间必须多沟通、多交流、多协调,增强战略互信,避免陷入相互猜疑和安全困境中,这对于中美两国、东亚地区、以至整个世界都是有利的。
(人民论坛网2015.9.22 熊光清、梁云祥/文、腾讯网2015.9.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