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访美:中国决策层胆识作为之旅

2015-04-29

新传奇 2015年39期
关键词:沃克华裔中美关系

作为距离美国选举周期最近的一次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访会面临一些负面竞选政治酿成的杂音,但这种不回避中美关系长期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迎难而上,彰显了以实际行动丰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的大国风范。

政客杂音不断,习近平迎难而上

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美国展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事访问,而此时的美国政坛业已进入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预热阶段。中国议题在过去数周中上升为两党参选人竞相炒作的选战焦点,尤其在共和党阵营中更是极端言论迭出。唐纳德·特朗普抨击奥巴马政府接待规格、声称要请中国领导人吃麦当劳的狂言刚落,斯科特·沃克便悍然要求奥巴马表现出所谓“骨气”、取消访问邀请。

作为一州州长,参选人沃克的无礼言论只能让美国政界汗颜。而与希冀借力中国事务挽回民调颓势天壤之别的却是沃克以往在促进对华经贸合作上的不遗余力。据媒体报道,2013年4月沃克曾偕夫人率领一个30人的代表团高调访华。为了推销威州特产花旗参,他在北京造访了同仁堂,为了促进威州对华贸易的机制化,他在上海出席了剪彩仪式;甚至在艾奥瓦州州长的引荐下,沃克还得到了习近平的接见。难以想象,这么一位勤政的“推销员”州长竟会无视本州利益、在对华事务上见风使舵地变脸。沃克的言行前后不一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对于美国政治人物而言,炒作中国事务毫无成本可言。

毫无成本,首当其冲的解释就是负面抹黑中国在美国民众眼中见怪不怪,甚至反而存在一定认同。截止到2015年春天,54%的美国普通受访者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正面看法者仅为38%。这组数字在共和党受访者中是更糟的63%比27%。在最令美国民众担忧的中美议题中,中国持有美国大量债务被67%的受访者认定极为严重,从而位居首位。

而关于中国议题,当然是华裔最有发言权。只是如今的现实是,犹太裔至少还能抱怨甚至抗议奥巴马力推的伊朗核协议,但华裔却在对华政策导向上一盘散沙。面对美国政治人物对中国大陆的公然抨击,华裔群体的一般反应可能是莫衷一是的,更不必说能够站出来反戈一击了。

那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的经贸链接也失去效果了么?毕竟横跨太平洋的两国贸易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利益,还不足以驱动民意形成对美国政客的压力么?目前看,这个维度上想法虽然最为现实,但实际情况仍不尽人意。

根据最新的数字,美国对华出口额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198%,中国跃居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不过,从对华出口中直接获利的其实主要还是美国的大企业,普通民众得以体感切身获益的几率很小。

固守偏见的意识形态思维、分散而矛盾的华裔群体以及未能有效转化为政治压力的经贸成就,共同放任了美国政治人物在中国事务上的肆无忌惮。

增信释疑之旅,考验中国外事团队

因此,这次访美之行,大多数智库学者和媒体精英在几个重大关切上的口径都出奇一致:1.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做不到“相互尊重”那一条;2.中国网络攻击可视为对美国的攻击;3.中国经济下行带来了商业环境变差,美国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4.中国在南海建礁,是想把美国赶出东亚;5.两国投资协定,中国负面清单太多,要价太高,等等。在这些逻辑的笼罩下,有的美国精英放下狠话,要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做点什么云云。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高访不仅是如王毅外长在两天前讲话中所强调的“增信释疑之旅”、“聚焦合作之旅”、“面向人民之旅”和“开创未来之旅”,更重要的,还是折射中国决策层的“胆识作为之旅”。

很明显,前面四个定位体现的是中国对两个大国关系的战略认知,而后面一点考验的则是中国外事团队的执行力、谈判力和整体协调能力。

国际关系与历史学的大量研究已证明,经济相互信赖、人员往来频繁是大国合作的基础,但真正防止大国关系下滑的关键,在于具体事件的分歧管控和危机应对。

从这点看,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美国,如果能够在战略上稳定和升级中美关系,那么,意义或许真能被拔高到塑造21世纪大国关系史的高度,更丝毫不亚于1979年邓小平访美的历史韵味。

对于两国老百姓和大多数精英层来看,除了看新闻、上网发感叹外,只能静静地观察GDP和军费开支总和均占全球总量36%的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领导人,在杯觥交错中化解矛盾之态,甚至期待古人所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势。

对于华裔群体而言,一个稳定而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显然是对这个群体福祉的最大促进,也决定着该群体在美社会地位的上升空间。中国驻美使领馆有必要持续通过更为有效地社区服务方式联络、整合一切潜在华裔民意,促进形成为中美关系敢言的“正能量”。

关于贸易实践向政治影响的转化,有赖于中美经贸合作日臻成熟的纵深发展。对于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要着重采取美国本土化的运营方式,与美国本地社区、公众分享“蛋糕”。习近平主席本次访美被期待的关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惊喜”,正是在为两国经贸纵深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关键突破。

彰显大国风范,不回避不闪躲

可以说,从访问前夕接受采访到行程正式开启,中方都在以行动阐释中国对新型中美关系的期待,充分彰显了一个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大国的坦荡、从容、自信。

启程前夕,习近平接受了《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面对该报提出的12个方面涉及诸多热点的尖锐提问,习近平主席开诚布公,知无不言,激浊扬清,详细而充分地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种种误解、疑忌与猜想。

由此不禁想起2014年11月习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所形象描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

这体现的恰是中国面对外界误解、猜想、疑忌时的一种客观、大度与平和心态,此次习主席回答《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全面深入的阐释,体现的正是这种心态。

“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 “一个家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改变一些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当然会有难度,不然就不叫改革了。”

习主席的答问没有闪避尖锐、回避矛盾,而是以平等视角、坦诚态度,既有力地解疑释惑,让人信服,又富于感染力和穿透力,充满了个性与机趣。

作为距离美国选举周期最近的一次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访可能会面临一些负面竞选政治酿成的杂音,但这种不回避中美关系长期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迎难而上,彰显了以实际行动丰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的大国风范。

(海外网2015.9.20 王文/文、澎湃新闻网2015.9.22 刁大明/文、中新社2015.9.28等)

猜你喜欢

沃克华裔中美关系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未来科幻城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快递爱情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世上最美丽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