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击2015年汽车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2015-04-29于杰

汽车纵横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

于杰

3月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集的“2015年汽车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出席,汽车界两会代表、政协委员、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相关单位领导及媒体近百人参会。在国家制造强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该如何自处?中国汽车产业如何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汽车制造的2025?会上,围绕“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推广、汽车节能减排等行业热点问题,汽车界两会代表、政协委员、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相关单位领导纷纷建言献策。

发展快车道上的新能源车如何再破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

我国汽车产业在现在这种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结构调整,三期叠加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这么快的发展,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是有竞争力的,也说明了我们整个市场是有活力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韧性的。我们希望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够按照我们的预期值发展下去,期间或许会有增、有减,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我们可以在市场观测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决策。

现在特别喜人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务院的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市场也是不负重望,各地的政府也把能源结构的转换,应对、治理大气污染和产业的转型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一系列的政策落实到地。现在看起来整个的政策都已经开始着力。如果说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基础研究需要加强的话,特别需要加强企业在基础研究层面的能力,同时需要政府着力推动。加强技术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光是要集中在当前的技术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我们自己有创新的技术来突破,来得到发展。

提到出租车电动化,其实北京已经有很多电动出租车在使用,先是从周边开始,然后逐渐渗透。现在在城里看到都有这个发展趋势,但是需要沉淀,规定政府产业线。我到杭州考察时在那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新的商业模式,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推广。分时租赁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充电设施的问题。

现在看起来充电设施确实是我们现在发展当中最重要的问题。怎么样能够动员、充分地利用现有停车场的资源装上充电桩,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来解决。我到国外去看到他们有很多就是利用街边的路灯充电系统来当充电桩,这样的话能够帮助汽车在停的时候充电。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困难,比如说车位很紧张,怎么样能够提供电动汽车有充足的车位也是问题。我们在部里也实验了一下,公车改革以后,公车大幅度的减少了,关于解决出行难的问题,科技部里面也专门搞了一个分时租赁的尝试。从现在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智能网联车实际上最好的载体是电动汽车,当年我们在搞“三纵三横”的时候就确定了汽车的总路线、电动汽车的规范。从2007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每一辆运行的电动汽车的每一块电池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实际上已经把网连上了车,可以在网上看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今年又出现了一个很好的趋势,就是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和我们的汽车公司结伴而行。最开始实际上是汽车企业想借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后来逐渐就演变成了共同开发的意愿。今年百度的李彦宏在大会上有一个很好的发言,提出要发展人工智能,也特别谈到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其实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最好的合作载体,将来的一些网联车的功能,特别是自动驾驶的功能都能够逐步地在电动车上得到实现。我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做报告时特别提到用新能源汽车,因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可以更快、更好地实现网络汽车的连接,更好地实现智能汽车这个方向。

燃料电池汽车,值得我们高度重视。2008年以来,燃料电池汽车先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场所都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时长、不同气侯条件下的几种示范考核,同时应用于通讯基站,应用于备接电源等。我们可以看到,燃料汽车不仅在交通运输方面,在空间技术,在水下移动设备,在分布式能源等等方面都有很广的应用前景。所以从长远来看,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抢占技术制高点,还将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美国、欧洲、日本都将燃料电池作为战略性高度的技术重点支持,所以近年来我们能够看到跨国企业持续投入,加快产业化,拉大了和我们国家的差距。我建议在下一步燃料电池的发展当中,一方面要注意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本身,另外一方面是市场的示范应用,毕竟我们是有这样的经验的。同时在可允许的条件下,加强国际合作,在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集中力量共同取得燃料电池的突破。上汽很早就把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个前瞻技术。我觉得燃料电池汽车,确实是我们在技术发展方向上很重要的一环。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态势研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扬

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中国汽车占全世界产销26.4%。最近这几年汽车行业进入了平稳增长的新常态,年均增长率为7%。关于2015年汽车销量预测分析。2015年轿车市场将保持小幅增长,增幅继续回落,预计份额会继续下降。2014年我国新能源车增长了三倍多,全球销售30万辆,第一是美国12万辆,第二是我们国家7.4万多辆,第三是日本4万辆,其他国家加起来一共6.6万辆。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也许中国就是全球第一。主要是在去年九月免车购税政策实施后,增长地非常快。累积到2015年我们已经生产了12万辆。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虽然我们数量也不少,产量也都出来了,但是我们在车辆控制、能量管理、可靠性水平包括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等方面都跟国际上都有差距。第二个是基础设施落后,充电难问题非常突出,公共设施审批步骤还不够快。第三是地方保护,有些地方有自己的标准和潜规则,要求到他们那里建厂,采购当地零部件,比如北京还限制进入。这样我们发现一致性问题和执行效率问题也已经开始比较突出了。最近我们参与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个办法,要对客车各方面加强一致性管理,现在我们已经发现有些车上牌的时候、要政策的时候多装电池,卖车的时候少装电池。这种情况是坚决不能允许的。

下一步对创新、科技专项、科技工程,都在拟定中。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强,特别是在一些示范城市,包括北京市。补贴政策也在进一步明确,但是有退出机制。这里其实要说明一下,国际上补贴也有退出机制,最终目的不是有多少辆补多少辆,而是希望多补贴形成批量后改善性能、改善工艺,把性能高的产品推向市场化。下一步公平竞争、打破地方保护也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实现制造强国梦,是时候“添砖加瓦”了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和谊

学习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觉到,在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点汽车产业,点的频度这么高,这是第一次。报告当中有三个地方直接点出了汽车工业:第一个地方是“走出去”;第二个就是节能减排,大力推广新能源车;第三个分量最重,就是“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梦”。算了算,离2025还有十年。十年的时间是不长也不短的,那么从目前制造强国来讲,现在是高铁走出去了,核电走出去了,我们的汽车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在制造强国当中,我想应该添砖加瓦了,这是最起码的。

围绕新能源来说,新能源推广的主要问题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产品问题;另外是关于产品设施的问题。首先产品问题当前我们都在千方百计的下力气攻克,进步的速度很快。现在大家的着眼点逐渐把原来第二位的矛盾放在了第一位,就是充电设施的问题。充电设施问题,对推广新能源汽车来说确确实实是绕不开的一道坎。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互联网+”。“+”什么?传统制造业!从现在来看,互联网企业和我们这些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共赢联合已经有了这种趋势。希望这是我们打造中国制造强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新路子。现在我们国家的互联网企业绝对是世界领头羊的地位。如果把“互联网+汽车制造”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特色。

发展电动车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书福

现在雾霾这么严重,希望政府与企业和相关单位可以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进一步提高汽车的排放标准,然后严格执行这个排放标准。我觉得现在汽车对传统车的影响,主要还是传统车的排放太大了。电动车对大环境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主要还是烧油的这些车辆,所以主要问题是排放怎么控制,有没有可能制定相对比较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有没有可能严格执行这个排放标准。我觉得倒不是车本身的问题,关键还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先把这一头堵住,然后再上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最终解决问题。如果那一头堵不住,直接上新能源汽车,我觉得对环境的改善也会非常有限。

关于发展电动车这个问题,从国家到国务院无论哪个部门都很重视,我认为已经想尽了办法,为什么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现在英国政府、伦敦政府,都特别希望把出租汽车变成油电混动的,由于其它的汽车公司不愿意帮它开发这个东西,所以他们找吉利来开发。当然他们也给补贴,而且不少。他们会划定几个排放区,金融区就划成零排放,金融区以外可能就是另一个标准。

北京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思路,比如二环以内、三环以内的区域也搞成零排放区。如果不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也可以,但是进入零排放区就要用纯电驱动。这个设计程序是很简单的,至少二三环内的空气质量有了保证。这是一个临时解决的办法。

最终整体的电动汽车发展,还是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问题。就是车企不要花太大的精力去对付不同的地方政府,去设计每一种不同的产品和技术路线,这样精力就分散了。对于政府来讲,就需要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对全中国来讲都应该是统一的。比如电动汽车有不同的续航里程、不同的公斤公里数,这个标准定好以后,全中国所有城市都要执行,对企业来讲也简单了。

另外,关于充电桩问题,我们的车拿到昌平去卖不存在充电桩的问题,他们都有办法解决。充电是220v通用,而且电池也不大,10—20度就可以。只要产品设计好,政府政策公平了,电动车确实有用武之地了,我想发展起来还是可以的。

将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上升为国家战略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晏平

我一直都在呼吁把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当成国家战略去考虑。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容易。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我们的汽车品牌,汽车的竞争力,一年2000多万辆大的一个产业提高上去。我觉得现在条件好一点的,特别是海外的消费者如果要买质量好、性价比高,同时品牌有保证的汽车,要他选中国品牌很难,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不是真正掌握在我们自主品牌的手里。所以我想提一个建议,联合企业和国家的力量,用3—5年时间去攻克核心技术。现在我们的企业完全有这种条件,而且我们中国有市场优势。上升到国家战略,提升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整车、发动机系统、核心零部件等。很多尖端技术,只要有国家力量支持,没有解决不了的。但我觉得最可悲的是,好像政府忙不过来。现在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觉得汽车工业体系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已经完全具有了赶超其它国家的能力,而现在最难的就难在政府的政策上。

应高度关注混动总成技术平台

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发平

没有大投入,

就不会有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建新

丰田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发展速度有多快呢?两年前我去看他们的车,在名古屋,当时成本一百多万元,而它现在卖的价格是在35万元人民币。才两年的时间,这个燃料电动汽车的成本是怎么降的?他们一天生产3台车,一年1000多台车,2015年生产5000台车,现在接单是15000台。这个发展速度确实很让人惊讶。这个车一仍然采用混合动力,仍然使用了2.2度电的镍氢电池,配它的燃油电池变电混合。他们技术总监谈到未来动力系统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动力系统,去完成一个复杂路况的应对,它的动力不够复杂。要有一主一辅的混搭油电混合动力匹配复杂的路况,这样才能达到更大程度的节能减排。所以我提出应高度关注国内的混合动力总成平台。国家应高度关注混合动力总成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当然包括变速箱、电机、电控、电池这样的平台开发。

没有大投入,

就不会有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建新

产品还是需要有市场评价的。像苹果手机,卖得不比别家便宜,但是它的功能和使用的方便性都很好,所以卖得好。反过来讲到发展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我们搞新能源汽车很早,2002年就开始了,搞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搞出东西来。或者说也不是没搞出来,而是推向市场之后人家认不买你的帐。说实话,因为在这方面我们下的功夫还不够。麦格纳在美国要搞新能源车,他把他的15亿股权卖了,卖了以后搞这个模块,他做了大量实验攻关投入——20亿美元。我们现在搞新能源车,我们在零部件等关键模块上的投入还不够大。比如说我们在控制模块上投入多少钱?又比如说电机投入多少钱?还有传动系统要适应新能源车,我们又投了多少钱?我觉得这个投入不是十个亿八个亿的问题,而是二三百亿,甚至四五百亿人民币的问题,这样才可能形成一个工业化的产品。我们生产了很多车出来,摆在那看样子还行,但是不是达到工业化的水平了呢?工业化的水平是汽车大批量生产,我在想将来能不能快速健康的发展还是值得研究的。

国家应为实体经济创造好环境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汉如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少年强则国家强”。引用到行业当中来,则为“工业强才能国家强”。工业当中最骨干核心的就是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对于我国工业产业的带动和拉动作用也最大。针对商用车行业,现在很大一批商用车企业是合资的,一旦股权放开,我们的汽车工业大国怎么变成汽车工业强国?虽然我们发展晚,但我们现在也把自己的发动机做出来了,现在我们的变速箱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之一。我们要对自主创新,对汽车强国发展要有信心。谈到汽车工业发展,当前最落后的是我们的汽车工业文化问题,还有我们的执行力问题,现在已经上升到国家工业的战略,我想未来通过大家的努力,国家一定会更加重视。预计3—5年以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自主品牌能够活5年,一定可以成为优良化的企业。再艰难也要坚持,因为这是我们中国制造的创新之路,我们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大自主品牌发展力度,一定要坚持。现在是实体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现在三座大山压在我们身上,大家都希望赋税能减免,搞自主创新和发展汽车工业强国也需要国家给创造一些好的环境。

集成创新不失为新能源车发展的“权宜之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秘书长 钟志华

某种意义上,我比较认同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之路还比较漫长的说法,但另外一方面,如果边际条件发生变化也可能加快这一进程,比如小型化、轻量化。我提出了“六新”: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再加上新的研发模式和商业模式。另外,集成创新很重要,在现在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水平下,如何做集成优化确实有很大的空间。电动汽车确实到了一个是否可以称之为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基础设施问题也很重要,如果能确实在城市规划中考虑进去,是否相对会好一些?我们在考虑各种充电模式的设计,包括充电、换电等。我在澳大利亚看过无线充电,效率比较高,成本也可以比较低,还可以解决用地等问题,也可以是一种探索。到了现在新能源快速生长阶段,如果大家真正齐心协力形成联盟的话,发展还是很快的。另外,如果汽车企业能联合起来,搭建好模块化,关键零部件也可以做好。

新材料发挥作用要从结构抓起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杨桂生

我们是做复合材料的,新材料发挥用处确实要从结构抓起,我们这些年在合肥工厂与江淮做了减重的电池包,减重45%。中国铁路总公司、南车、北车合作,把整个厢体钢板换成我们的混合材料板,减重50%,我们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很多人经常提到搞碳纤维,但它的成本根本下不来,比如高聚能波纤,复合材料做下来比重是铝的一半,但拉伸长度超过铝是没问题的,它的模量可能比铝低一点,但通过结构设计把它优化掉,减轻重量也没问题,空间很大。尽管我们是搞材料的,离主机厂很远,但我们有设计能力,所以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前期的设计中,我们能把大的火车厢体模拟出来,相信小的部件也没问题。

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湖北恒隆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涵霖

李克强总理在这次报告里鼓励企业走出去,但走出去有很多问题,比如他国法律与我国法律的差异性,还有文化的差异性等。希望国家能从金融、法律、权益保障、汇率风险等等方面设立一个常设平台,进行定点的咨询服务,让真正具备条件走出去的企业能够了解到他国法律事项、民俗等。毕竟企业太弱小,资源不够,远不能真正支持对外的投资合作,建议相关部门真正建立相关的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不然只是说说,操作起来很难。

皮卡是否进城 让市场做选择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李海阳

现在的皮卡限行政策是在80年代末由国家提出的,现在25年过去了,这个政策依然存在,我想我们国家领导人都已经换了几任了,但是这个政策为什么没有进行及时地更新?而且我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皮卡要受限制?是为了拥堵吗?在我们辽宁省部分地区,比如丹东实现了不限行,我没发现拥堵到哪里去。目前大家都在讲新能源汽车,毕竟它是一个进程,不是一个终点,还有大量的希望用传统车的利润来去弥补对新能源车的投放。现在皮卡车的生产厂家80%是自主品牌,而且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有很强的能力。我们不要国家补助,哪怕给我们个政策,让市场去选择就行。所以我想提出两点建议:如果一下放开有困难,能否让2.5吨以下的皮卡进城?能否让烧天然气、纯电动或者混合动力的皮卡进城?尤其现在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解决“最后一公里”不能用小摩托解决,这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污染更严重,所以我讲要让市场去选择。

期待小型电动车纳入国家管理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义发

我不喜欢说,想多干,想干小型电动车,因为老百姓喜欢,贴近老百姓需求。好多院士、领导开过我们的电动车,安全、制动、灯光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老百姓认可它,接送孩子可以遮风挡雨,因为摩托车噪声大,也有安全问题,但电动车相对安全,我上下班都开。所以我们的小型电动车可谓专家认可、领导认可、老百姓认可。总体来讲,我是下决心把小型电动车干好。但是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国家管理问题,我们希望它能够纳入管理,这样也能够为新能源车的发展奠定一个基础。

小型电动车 能否有政策开路?

天能动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张天任

今天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想第一个是怎么做电动车产品,它除了节能、环保、安全,它也确实是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十分喜欢的一个交通工具。第一,它是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或者一个过渡。第二,它是能够替代摩托车、自行车的一个绿色交通工具。在当前的绿色新常态下,总理讲我们要培育催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性会很大,有巨大市场的潜力。所以无论从节能也好,环保也好,适应性也好,实实在在市场的需求也好,都存在很大的空间。但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车不好上牌,原先我们说没标准,今天工信部里的人跟我说,标准有的,380标准。关键是交通管理的问题,公安部有难度,他也不是不愿意,是到底开什么路的问题。现在如果能够制定出一个标准,公安部能想想办法,比如或者限制它在城区开,哪些路段(可以或不可以开),它时速达不到80公里的话,在一定的区域开,行不行?工信部某司有人说,这给公安管理带来难度,那我说能不能想些办法,比如整些绿色的牌照?我想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汽车的“出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3D 打印汽车等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