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筹资成本构成和筹资策略选择文献综述

2015-04-29邱佳乐

商场现代化 2015年6期

摘 要:文章首先梳理筹资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通过对银行筹资业务现状的整理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过高的现象。然后对文献进行归纳进一步分析造成我国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及降低银行筹资成本的途径。最后通过对银行外延式筹资策略和内涵式筹资策略的分类,总结银行进行最优化筹资的筹资策略。

关键词:筹资成本;筹资效益;筹资策略

一、引言

筹资成本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成本,会对商业银行筹资策略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继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最终损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存款领域除了同业竞争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加剧了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由此引起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出现高成本、高费用以及低效益的特点,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因此,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筹资成本,根据筹资成本最小化从而制定最优筹资策略对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银行筹资成本概念及其构成

1.筹资成本的相关概念

有关筹资成本的概念,主要是针对经营对象不是货币使用权的企业,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外汇调剂手续费、利息支出以及汇兑净损失。财务费用属于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列入产品成本。对于商业银行,杨钊(2001)给出的定义是:商业银行通过负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以及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规定合适的利率来支付适当的利息而形成的成本。贺刻奋(2003)认为,商业银行筹资成本是一个尽可能宽泛的概念,是为当期或长期进入银行损益的对无差异负债使用所形成的一切耗费。他从发生环节和耗费内容两个角度进行阐明,认为商业银行筹资成本从发生内容的角度看,包括商业银行为筹集资金付出的所有成本;从发生环节上看,包括发生在每个筹资环节的耗费。

2.银行筹资成本的构成

在明确了银行筹资成本的概念后,进一步分析筹资成本的构成对于银行降低筹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吕惠生(2002)认为银行的筹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以及财力成本,而这三类成本主要由银行的利息、网点建设、管理经营以及人员工资等构成,其中利息所占的比重最大。贺刻奋(2003)根据筹资成本的形态和性质不同,将其分为流动性成本、利率风险成本、利息成本以及非利息成本共四大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银行成本主要有: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各种准备金、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宣传费、外汇、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金银和证券买卖损失、业务管理费等。陈静璇(2009)从大类整体的角度将银行的成本分成营运成本、资产损失成本以及筹资成本共三大类。从中可以得出银行筹资成本主要是指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等。

三、银行筹资业务现状

曾刚(1996)在分析银行业筹资数量大幅度增长时,筹资成本也逐年升高,主要表现在:(1)利息成本增加;(2)银行机构臃肿,人员众多,加大了银行非利息成本支出。高英(2003)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问题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数量上升的经济负效益的表现之一就是筹资成本过高。许芹(2005)分析指出,从长期的角度看,银行的筹资成本没有因为效益的增长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甚至出现了与效益分离,与资金的筹集、核算以及使用三个环节脱节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只看重筹资的数量,忽视筹资的质量;第二,指看重储蓄存款,忽视对公存款;第三,只看重定期存款,忽视活期存款。杨柳枝(2008)首先对商业银行的筹资方式进行分类,先将银行筹资方式分为吸收直接投资、上市发行股票、向其他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以及杠杆收购和兼并企业。然后根据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对筹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银行的筹资成本过高的现状。通過对以上文献的研究,可以判定目前我国银行的筹资成本过高,筹资效益较低,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不对称。因此需要对我国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降低银行筹资成本,从而选择最优的筹资策略。

四、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原因及降低筹资成本分析

1.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宏观方面,张宝庆(1994)从六个方面分析了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第一,我国现行的筹资管理体制源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而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已经于这种体制不相适应;第二,高度垄断下的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大了筹资成本;第三,不遵循经济规律,盲目增加筹资机构,变相加大筹资成本;第四,存款负债内部结构不合理,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形成加大差距;第五,公款私存,使银行补贴不应有的利息差;第六,贷款量不多,难以吸取较多的低成本企业存款。徐敏锐,张承云(1995)也从相似的六个角度透视了我国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不同于张宝庆的是他们忽略了公款私存对银行筹资成本的影响,而是认为国家宏观利率的制约导致银行筹资成本的增加。

在微观方面,饶儒平(1998)以工商银行管理者的身份分析目前工商银行筹资成本上升的原因:第一,过高且不可调节的利率以及通过变相高息手段收揽存款。一方面,由于筹资成本主要由利息构成,加之我国对利率的统一管理制度,使得银行在调节利率上不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层会不计血本的高息揽存,导致利息的支出急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筹资的成本;第二,不合理的负债结构。通过对工商银行负债结构的剖析,可以发现工商银行筹资成本过高主要是因为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强制性资金共计以及承担大量的政策性业务,定期储蓄存款和向中央银行借款在负债中占比过大。第三,竞争不规范加大了费用开支。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由于竞争的不规范直接和间接导致了银行业整体的筹资成本过高,比如公款私存、请吃送礼等及太高了活期存款的实际利息支付,又增加了各种隐性支出。

2.银行降低筹资成本分析

通过对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降低筹资成本的策略及方法。

杨焕臣(1996)认为在降低银行筹资成本前,应先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二,处理好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存贷款利率的合理水平和结构的关系。梁振权(1998)从四个角度论述商业银行降低筹资成本的途径。第一,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将集约经营、规模效益和存款立行、效益兴行作为指导思想;第二,按照负债资产比例管理要求,努力实现资金的自给平衡;第三,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存款的稳定增长;第四,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促使存款稳定增长和存款机构不断优化。吕惠生(2002)认为应该通过制定标准的筹资成本来降低筹资成本,这不但是商业银行控制筹资成本的首要环节,也是商业银行控制筹资成本的关键。

五、银行筹资策略的选择

1.筹资策略分类及特点

高岱(1996)认为商业银行为满足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必须从外延式的筹资策略即侧重于拓展筹资市场广度为特征,向内涵式筹资策略即以拓展筹资市场深度为特征的方式进行转变。通过比较发现,外延式筹资策略与内涵式筹资策略存在的主要区别在于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进行筹资时是否对预付了费用。外延式筹资主要表现为增加利息以及发展海外分支机构以吸引客户,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来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从而最终实现增加存款而筹资的目的,效果显现较快,但往往筹资成本过高,缺乏稳定性。内涵式筹资主要表现在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以金融创新为特点,推出新型金融产品、服务,发展高质量客户群,从而达到拓展筹资市场的深度,实现为以专业技术经济手段、银行整体经营功能及金融创新为依托,通过发展培养基本客户群、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等途径,增存筹资目的,具有筹资成本低,存款稳定性强,但见效慢的特点。

2.筹资策略的选择

赵忠世(2000)从资金流动规律及客户金融需求变化的角度对银行的筹资策略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商业银行的筹资理念正在被社会资本运动所发生的变化所影响着。从整体上看,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存在着机遇,可为风险与收获并存。因此,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经营理念,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通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策略,积极把握筹资工作主动权。第一,密切关注新型产业的新变化,抢夺新的市场主体客户。第二,要善于从资金归集点入手,寻求市场公关的新突破。第三,要善于发掘市场经济在不同区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小客户。第四,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本客户群建设。第五,把握主导趋势,注重引导市场,促进居民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第六,积极开拓农村储蓄存款新的成长空间。

六、总结

通过对筹资成本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确实存在过高的现象,根据学者对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的梳理归纳,可以得出这种高筹资成本的原因主要體现在体制机制设置、存贷结构不合理、竞争秩序混乱以及机构人员冗余等方面,要降低筹资成本的途径也主要是针对原因而提出的。针对筹资策略的选择,通过对筹资策略外延与内涵不同形式的表述,无论是整个银行也还是银行自身所持有的战略都应该在观念、机制和渠道上有所革新。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资金筹集机制,保证商业化筹资策略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贺刻奋.筹资成本认识的深化与银行筹资行为的选择[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3(2).

[2]高英.对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问题的分析[J].西南金融,2003(6).

[3]高岱.对银行筹资成本上升的实证分析[J].城市金融论坛,1996(1).

[4]杨焕臣.降低筹资成本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工作研究,1998(2).

[5]饶儒平.降低工商银行筹资成本的几点思考[J].金融学刊,1998(4).

[6]梁振权.论商业银行降低筹资成本的途径[J].金融系统理论研讨会,1998.

[7]黄立新.论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筹资发展与效益的统一[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0(1).

[8]杨钊.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J].会计管理,2001(5).

[9]吕惠生.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差异及矫正[J].理论观察,2002(5).

[10]贺刻奋.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和筹资策略探析[J].理论探索,2003(3).

[11]高松,李曼.商业银行生存的难题—筹资成本居高不下[J].财税与会计,1996(8).

[12]杨柳枝.商业银行选择筹资的方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3卷.

[13]陈静璇.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8).

[14]曾钢.我国银行业筹资效益问题探索[J].城市金融论坛,1996(4).

[15]许芹.银行筹资成本高、效益低[J].集约化经营笔谈,2005(5).

[16]李绍平.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成因与应采取的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5(8).

[17]徐敏锐,张承云.银行筹资成本攀高的成因与管理方略[J].福建金融,1995(6).

[18]张宝庆.转轨过程中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成因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4(11).

[19]赵忠世.资金流动规律及客户金融需求变化与商业银行筹资策略[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0(1).

[20]吕军.城市商业银行的筹资策略[J].辽宁经济,1999(10).

[21]高岱.建设银行筹资策略取向探新[J].投资理论与实践,1996(11).

[22]胤恺.浅析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筹资策略[J].经营管理,1994(8).

作者简介:邱佳乐(1995.03- ),宁波大学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