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
2015-04-29蒋巧
蒋巧
或许,改变这个小习惯,我可以换来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呢?
或许,一个新的习惯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身边的人呢?
“爷爷奶奶。”这是我每天中午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没有谓语,没有宾语,只是一句问好,代表着“我回家了”以及“我出于礼貌而打了个招呼”。
每当这时,正在厨房忙活或是已经开始吃饭的爷爷会“哎”地应一声,由于有一会儿没说话,或口里含着饭,声音哑哑的,在应答之后干咳一两声;喜欢四处走动但腿脚不便的奶奶则会走向餐厅,偏头向我应答一声,有时因为发现我换了一双新鞋,或因为我穿多穿少而走近我,聊上几句——几乎天天如此,这一连串行为已然成为我们的习惯。
对于长辈而言,进门喊人是礼貌的表现,更体现了晚辈对于长辈的尊重;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样能让他们有存在感——这对于老人家来讲相当重要。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习惯早已流于形式。
习惯是一种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它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你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自觉去做。想要改变习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新鲜的想法,并意识到当前的习惯不够好,必须用另一种习惯取代它。爷爷应答我之后干咳几声的习惯,奶奶应答我之后上下打量我并同我聊上几句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对于我每一天机械性问好的尴尬回复——既然如此,为何不改变一下呢?
这个习惯本该是一家人融洽相处的体现——我想要告诉他们我回家了,又可以尝到爷爷烧的可口饭菜,又可以和奶奶讲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他们自然也期望看到我回家,看到我每一天的变化和成长——其实,平日不多言的爷爷应答之后期待我多和他主动说话;奶奶的应答则包含对我的关心,同时告诉她没有变老,跟得上潮流,依然可与我兴趣相投……都是满满的爱,原本的习惯怎么盛得下?
看来我得改变习惯,将平淡的“爷爷奶奶”换个语调、变个词句;在爷爷干咳时关心几句,或在闻到饭菜香后由衷地赞美几句;在奶奶打量我时,主动向她展示我的新衣新鞋,我也观察观察她的发型和衣服是不是变“潮”了,脸上的皱纹是不是又少了几道……
或许,改变这个小习惯,我可以换来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呢?
或许,一个新的习惯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身边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