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山古村“目刮”声声

2015-04-29李雨霖

云南画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同乐傈僳族古老

李雨霖

同乐大村在我的初次印象里,是一个优美、独特、古老的村子。在一张照片里,云雾缭绕的村落,漆着红色石灰的原木垛起的木楞房,层层叠叠地覆盖了整个山坡。粉红的桃花、粉白的梨花,穿插在古老房屋的间隙。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晒台,挂着金色的玉米,或者是五颜六色的衣服,还有人在劳作着,仿佛一个桃花源里人家。

同乐是一个傈僳族的村子,这个民族在经过波澜壮阔的迁徙史后,散落在“三江并流”的群山峡谷之间。一个崇拜山的民族,高山为他们提供了生息的空间。同乐就隐藏在白茫雪山深处海拔2200米的一个山坳里,村里人经过无数次迁徙以后,直到100多年前,才来到这里定居。为什么要叫同乐大村呢?“同乐”我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大村”就好解释一些,傈僳族的人家一般分布得很散,像同乐这样上百户聚居的很少,所以当地人都称这里是大村。

我们离开叶枝镇,从澜沧江边一路向上攀登,经过2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这个久闻大名的村子。远远就看见对面山上密密匝匝的木楞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核桃树林中。没有雾,也没有花,但依旧是动人心魄,在云南这样原生态的村庄已经很少了。看过太多的贴着瓷砖的水泥房,乍见到同乐这种保存如此完好的古老村庄,任何人都会心动的。

小余是同乐村最后一个会傈僳族音节文字的人,不过他说有10多年没有用了,许多都忘记了,他还珍藏着一本哇忍波亲笔写的书。他听说我们是要采访“阿尺目刮”,就去请来了村里年纪最大的老艺人包手,老人今年80岁了,身体很好。据老人讲,“目刮”的意思就是调子、歌曲,有傈僳族的时候,就有了“目刮”。在劳动、打猎、节日,不同的活动就要唱不同的“目刮”,比如阔时节,就唱“阔时目刮”,还有“乌撒古目刮”——祭天古歌、“倮当目刮”——踏歌起舞、“念咱目刮、怒密目刮”——青年男女对唱的情歌等等。至于“阿尺目刮”,“阿尺”是山羊,“阿尺目刮”就是山羊调,傈僳族的祖先住在深山里,不与外界来往,所以对各种鸟兽的声音有极强的模仿力,特别是对自己饲养的山羊情有独钟,常被山羊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模样所吸引。于是人们就模仿它们的声音与动作,形成了“阿尺目刮”这种民歌。

傈僳族能歌善舞,在他们强悍的身躯中充满着柔情,信手拈来一片树叶,就能抒发他们的情感;听见调子就能起舞,所以“目刮”就演变成了歌舞。跳“阿尺目刮”不需要组织,拉起手就能跳,也不用人教,从小跟着唱、跟着跳就会了。一般白天是年轻人在场子上跳,老人们是晚上围着火塘唱,坐唱时内容更丰富、广泛。可以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唱到身边的生产生活,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也可即兴自编自唱。说着说着,老人就开始唱起来,开头的一声,声音颤抖,悠悠长鸣,音调曲折多变,含蕴着丰富的感情。用小余的话来说,是用羊的语言来跟自己心爱的动物——山羊,在进行亲切的交谈。在歌声中仿佛置身于高山草场,眼前是巍巍雪山;放声高歌,而听众只有羊群,只有“阿尺目刮”才能被这些特殊的听众所接受。在老人的歌声中,在小余的介绍下,从远古洪荒一直唱到儿女情长,一部傈僳族的百科全书娓娓传来。

转眼之间,屋里已经站满了人,屋外也传来了应和的歌声,最后就是全村都在唱,年轻人可能不会古老的“目刮”,唱起了“流行目刮”。唱着唱着,就集中到了村里唯一平整的篮球场上,没有伴奏,他们自己大声唱着。一会儿拉成大圆圈,一会儿又跳成直纵队,或者半圆弧。每个人的动作都是奔放有力,羊低头、羊抬头、对脚板、对脚跟、碰肩、碰臀,舞步飞旋,激情飞扬,越跳兴致越高。热了,脱下外衣接着跳;渴了,喝上几口自家酿制的泡酒,那神态真可谓豪放忘我。

我突然明白了这个村子为什么要叫同乐,至少是从汉语的字面意思上。同乐就是大家一起来快乐,不论是在村里和乡邻们一起快乐,还是在山上,也要和自己心爱的山羊,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分享生活的快乐。一个懂得和谐的民族,他们是快乐的。

猜你喜欢

同乐傈僳族古老
人鸥同乐
老少同乐
最古老的九大树木
少数民族音乐
兔猴同乐
古老的瑞典
幻方欣赏
在释疑中分享 在合作中成长
最古老漂流瓶
傈僳人的阔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