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外产业链并购风险管理

2015-04-29黄杉

时代金融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东道国产业链财务

黄杉

【摘要】跨国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减少成本最直接的方法,但是由于并购会存在两个国家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风险,对并购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才能海外并购的战略。

【关键词】并购 风险管理

并购已经成为当今跨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并购对跨国企业来说有着优势,从经典理论来看: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获得垄断优势是并购的主要原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的周期的阶段性来解释并购的原因;内部化理论,是通过建立内部市场的方式来减少成本;折中理论则认为企业需要同时拥有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是日本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获得利益最大化。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改善公司管理层的绩效,同时也会获得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并购之前两家公司的效率是有差距的,效率高的公司并购效率低的公司,效率低的公司有着潜在的效率优势,所以效率获得提升。而且当效率高的公司的人介入效率低的公司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能各个公司擅长的领域不同,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经营上的协同效应。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可能会被低估,并购这种公司以后,对母公司而言是有利可图的。

由此可见并购带来的正面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事实证明,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无时无刻的不在面临的风险,这些风险将导致并购失败。

一、产业链并购中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东道国政治体制,政策,或者是某些特定的团体存在而造成的对并购行为的可行性和盈利性造成的风险。

1.政策变动风险。东道国政策使企业境外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俄罗斯近年来不断提高石油和木材的出口关税,导致我国木材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

2.国家干预风险。中国的企业境外并购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常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国企业正常的投资商业行为。表现为国内审批监管部门的政策干预或者不支持。

3.民族主义风险。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往往经济利益,不注重建立本土化的公共关系,很少实施本土化的经营战略,结果会造成企业水土不服,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损失。

4.恐怖主义风险。美国的“911”,中东一些国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不得不让中国企业对恐怖问题造车警惕。

(二)财务风险

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并购中定价,融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1.决策风险。我国在境外投资前需要到商务部门办理境外投资审批手续,所以在并购启动后,应优先办理,如果到并购协议签署后还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到需要用外汇支付时,才想起补办手续,需要一定的时间,会导致企业无法从国内调查拨款项的问题。

2.价值评估风险。产业链并购的核心是评估并购目标价值。成交价格是并购双方相互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如价值评估出现较大偏差就可能给并购方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在谋求海外扩张之时,一定要事先在并评估并购重组在经济上及法律上是否可行。

3.财政政策风险。有些国家,可能有强制财务条款来保护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权益,如果不了解这种政策,就可能在日后的经营中带来额外的财务负担。

4.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会给并购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无论是购买时的资金,还是运营是的资金,抑或是结算时的资金都要涉及到汇率带来的影响,汇率的波动会给公司的财务带来不确定性和损失。

5.融资风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并购企业筹集并购资金的风险,二是指境外被并购企业在无法融资的风险。目前我国众多境外投资企业都面临境外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的困难。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并购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或法律问题处理不当。

1.并购行为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指的是并购在实体上或者是程序上不符合东道国并购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主动违法,由于企业的过错而主动违法。另一方面表现为被动违法,即东道国为了阻止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设置相关的法律法规。

2.法律风险另一个体现是企业在产业链并购行为上并不违法,但却对某些问题处置不当,如因并购方式选择不当而导致的并购成本增加。

二、产业链并购中的风险管理

(一)政治风险

1.评估政治风险,建立相关预警系统,许多国家都设有专业机构来进行评估,同时企业也可与东道国的大使馆等对外机构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东道国的情况来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

2.境外投资保险,通过投保将政治风险进行转嫁,一般的投保包括禁止汇兑险,国有化或征用险,战乱险,营业中断险等四种基本类型,运用这些保险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政治原因所带来的损失。

3.投资分散化与融资多元化,正如“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一样的道理,分散化和多元化经营是分散风险有效的手段,投资时,按照不同的国家,行业进行投资。在融资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向各个国家进行借款,有效降低由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4.加强与东道国关系,政治风险是无法逃避的,但是可以通过增强与东道国之间的交流往来增加经济融洽度,保证把政治风险带来的影响做到最低,做到与东道国形成良好的互利共赢的关系。

(二)财务风险

1.建立合理的产业链并购决策体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看并购是否可行性分析可以成立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对涉及的各方面风险进行全面考虑。

2.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聘请专业的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对并购目标的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评估其真实价值最好同时选用两家以上的中介机构用同一种评估方法同时进行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3.借力国际中介机构,例如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投资银行等完善财务制度和会计政策,充分利用当地的财务人员,实现财务本土化。

4.运用国际化金融创新工具,例如掉期,远期汇率,套利保值等,要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

5.加强财务监管。一是派驻财务代表,既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也可以完成对母公司的接口。二是巡检制度,选派一些专业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的财务管理情况检查。三是定期提交财务报告。

(三)法律风险

1.认真研究当地法律、法规。产业链并购可能涉及涉及到法律的方方面面,包括反垄断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破产法,环境法等等。只有对当地法律法规彻底了解以后才能在并购中防患于未然。

2.寻求专业支持,中国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可能不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专业的法律机构对中国企业进行法律支持,或者聘请当地的律师作为法律顾问,这样,就能够对使并购以及以后的运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能够有法可依。

3.提高企业内部法务处理能力。在产业链并购中,中国企业不仅要向外部专业法律机构寻求服务,还必须提高企业内部自身的法务处理能力,一旦开始产业链并购,中国企业就应该相提升内部法律部门的地位和能力,全面系统地管理企业相关法务资源,引进或者培养熟悉东道国法律制度的法务人员。

总之,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并购时不仅要有完善的国内法律支持,还应该熟悉国际惯例,了解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克服障碍,使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并购少走弯路。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政治,财务,法律方面的风险。在政治方面分为政策变动,国家干预,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的风险。财务风险体现在决策,价值评估,财政政策,汇率融资的风险。而法律风险则是企业的主动违规和被动违规。面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信息的收集工作,无论是政治,财务,法律方面都要实现做好调研。二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多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避免走弯路。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渠道,不仅能分散风险,也能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

[2]孙巍,江波.海外并购中的风险[EB/OL].北大法律信息网.www.chinalawinfo.com.

[3]颜士梅,王重鸣.战略联盟与并购:两种企业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J]科学研究.2002.(3).37.

[4]芮明杰.论产业链整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

[5]戴春宁.中国对外投资项目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1.

猜你喜欢

东道国产业链财务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水利财务
产业链春之奏鸣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