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与金融改革方向

2015-04-29曾韵

时代金融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金融

曾韵

【摘要】金融资本作为货币资本循环的重要环节,在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不参与平均利润率分配的特殊性质以及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性,使其在实现价值增值的实际作用中大打折扣,并不断推动价值分割,金融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抑制当前融资的低效率与泡沫泛滥现象,必须在金融自由与金融监管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实现适度的金融监管,从而真正实现金融资本在推动产业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作用。

【关键词】货币资本循环 利润率平均化 金融 自由与监管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资本越来越多地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等受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影响的领域游离出来,积极寻求新的不包含劳动的投资品,金融领域成为投资者新的目标。

一、根据《资本论》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分析当前金融问题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利润率平均化是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来是实现的。首先,不同生产部门由于其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在资本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m)不变的前提下,等量资本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量大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由于活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的逐利性使其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同时,社会新增资本也会投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因此利润率高的行业因资本的流入,使其有能力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扩大生产,增加供给。相反,利润率低的行业由于资本流出,生产规模缩小,从而供给减少。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利润率高的行业由于供过于求,价格会下降,结果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低的行业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会上升,结果导致该行业利润率的上升。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资本会从原来利润率高的行业流向原来利润率低的行业。随着资本以及各种资源的流动,各行业的产品供求关系和价格发生变化,最终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这种生产领域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商业资本,因为商业资本作为产业资本的流通阶段,和生产一并形成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如果商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则产业资本必然转化为商业资本,这说明在商业资本领域仍存在这种导致利润率平均化的竞争。

紧接着,马克思分析,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会逐步提高,这就意味着等量资本所推动的活劳动会逐渐减少,由利润率公式:p=m/C=(m/v)*(v/C)=m*(v/C)=m/〔1/(c/v)+1〕,则社会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然而在货币市场上,商品具有同一形式——货币,因此在这里不存在特殊生产部门或流通部门的特殊形式,特殊部门之间的竞争在此也停止了。货币的贷出者和借入者作为供给方与需求方互相对立,供求关系不再像实体经济那样受竞争的限制而趋于平衡,而是越多的需求产生越多的供给和导致越高的价格。

在货币资本循环过程三阶段中,只有金融资本不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因此也不受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影响。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大量资本从产业领域和商业领域抽出,涌入金融市场。然而要使资本循环正常连续地进行,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并存性。即全部资本不能同时存在于某一种资本形态上,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为三个部分,使其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第二,继起性。即每一种职能资本形式都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顺次通过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形式,实现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显然,资本过多流入金融领域以及资本在金融领域的自身循环,破坏了三大职能资本之间适度配额,同时阻塞了三大资本之间的相继转化,这样,等额大循环就很难实现,金融在实现货币资源跨期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综上,当前金融问题可总结为一下两点:

1.三大资本配比失衡,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本比重过大,阻碍了资本等额大循环连续正常进行,主要表现为资本循环速度,即供—产—销速度放缓,则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2.金融资本自身循环不断,投机性金融资本泛滥,使融资效率低下,泡沫充斥,导致金融脆弱、加剧金融危机风险与危机程度,同时也直接导致了金融结构脱离实体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脱节,从而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

由以上分析,在充分肯定金融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的同时,必须看到其带来的价值分割的负面影响。在实际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这种辩证的态度表现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适度交叉进行。

二、金融改革方向:保持自由化与监管的适度张力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发展并行已成为金融改革方向新趋势:

(一)金融工具定价上,有限度地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监管并行

首先,加紧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在进一步加强法规监督的情况下,应向全部的金融机构敞开大门,扩大市场覆盖面。债券市场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加紧上市流通,相关法规尽快出台。贴现率放松管制,改变银行贴现率与银行贷款利率不相关的现象。

其次,市场化的节奏应适度放缓,央行适当加以调控。从我国现今金融形势看,银行坏账严重,资本市场有待发展,相关法规尚未出台,只适合采取渐进式方式,中央调控力度逐步放松。现在央行已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以后可逐步过渡到只规定利率的波动范围,直至彻底开放。即使是在彻底开放的情况下,央行也不应放弃利率调控。

(二)金融结构调整上,有放有收,实现与产业规模结构的进一步吻合

一方面,对非国有金融机构应该开放市场,实现市场的充分竞争。适度放宽对市场进入的严格限制,组建新的中小金融机构并扶持现有中小金融机构,增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有效对资金进行分流。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化。解决贷款市场垄断,保证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金融资源,实现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完善发展;

同时,形成健全的中小金融机构监督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督促它们改善自己的经营,提高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30.

[2]钱海啸,郭晓军.利率市场化理论及实践途径.浙江金融 2006.04.

[3]蔡则祥,卞志村.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趋势.经济问题.2001.9.

[4]郑志国.析利润率平均化和非平均化趋势.经济学家.2001.2.

猜你喜欢

金融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