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

2015-04-28吕晓蓉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7期
关键词:器质性功能性病机

吕晓蓉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高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四川泸州 646003)

从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

吕晓蓉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高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四川泸州 646003)

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把疾病研究的重点放在生命活动的功能性病变方面,认为阴阳失调,正邪斗争,其本质,皆因功能上的失调。即大凡形质之失宜,莫不由气行之失序。各种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也以功能调节为主要内容。现通过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从中医系统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功能性的,所谓器质性改变则是继发于功能结构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恢复机体正常的功能状态即“阴平阳秘”。

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疾病功能调节

1 肠易激综合征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精神因素、健忘、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改变,而如伴有过度通气、胸闷、气喘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除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外,亦与心血管、支气管平滑肌功能不良有关;部分以腹泻、腹痛症状为主的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终末排尿不尽,可先于消化道症状,与平滑肌功能不良有关。此外,还可见消化道分泌功能、直肠压力、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改变。鉴于平滑肌功能紊乱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有人指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尽管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本病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功能的改变,但至今尚无充分的关于其相关结构改变的证据,故本病不是器质性疾病。

目前中医临床上多依据其临床表现,将肠易激综合征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认为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失司。此外,饮食、劳倦、寒湿等因素均可影响病症的加重和发展。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肾诸脏关系密切。实际上,本病作为一个有全身表现的综合征,很难用上述几个中医病名概括,而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对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2 人的疾病首先是功能性的

中医学是一个古老、深刻而又有生命力的医体系,它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重视精神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强调从内外环境两方面综合考察疾病,认为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破坏,人的精神情志因素的失常,均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虽然,中医学在《内经》时代的人体解剖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系统思想指导下,把人体和疾病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生命活动的功能方面,认为无论阴阳失调,还是脏腑紊乱,其实质,都是功能上的失调。在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关系问题上,认为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功能性的,器质性疾病不过是功能性疾病的特定时空记录。

西方医学的疾病观,把认识疾病的焦点放在了形态结构上,认为一切疾病都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水平上找到形态结构的特定变化,强调局部定位,强调特异性病因和特异性治疗。认为每一种疾病必然有其功能结构的改变作为病因,除外伤外,所谓“器质性”改变均继发于功能结构的改变。尽管现代医学能根据人体不同层次上发生的异常,找到器质性病变的根据,但同时存在更多的是功能异常的背景。而许多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至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根据,这种疾病是纯粹的功能性疾病。归根结底,人体的疾病,从本质上说,首先是功能性的。

3 功能调节是各种治法的共同机制

中医学认为,一切病证,无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是失调;一切治法,无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目的都是促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功能调节是各种治法的共同机制。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例,根据其肝脾不和的病机,可确立治则为调理肝脾,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再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和功能失调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治法。

本病便秘症状比较多见,且往往顽固。其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肠道气化不利而致传导滞涩,治疗可用六磨汤行气散结。若肝郁化火,灼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其便干结难下,此种情况多伴见全身性神经功能紊乱,治法与单纯性阴虚便秘不同,应注意全身调节,可选用滋水清肝饮,既能调肝健脾益肾,又能行气滋阴。亦有因肝郁脾虚、痰浊内生、痰气交阻、聚于肠道,使大便硬结难下,数日一行,粪便如卵石状,并挟有粘液,治当疏肝理气,导痰化浊,方用四逆散合二陈汤,可酌加瓜蒌、槟榔等。

此外,多种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疗法,对调节机体功能也有较好的疗效。以上种种治法,都是根据肝脾不和这一主要病机,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的,体现了“以和为贵”、“以通为顺”、“以稳为健”的基本原则。

4 正确认识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

全球关于医学模式转变的大讨论,宣告了医学系统时代的到来。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中医学的方法实际上是系统方法,其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医学模式。中医理论,不论生理抑或病理,都不是形态结构概念。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证是辨证施治的核心,每一个证都具体地、集中地反映着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是人的功能异常的特定疾病态。证的病理内容并非必然地排除器质性病变,但在本质上是功能性的。

中医的治疗学以功能调节为中心。著名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以及由此发展的各种治法,都是功能调节的方法。“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一”即指功能调节。各种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丰富多彩,而中医时间医学更强调时间节律在功能调理中的作用,在《伤寒论》中有深入的论述。

功能调节的目标是“和”、“平”,即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阴阳自和必自愈”,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1]薛筠,谢建群.中医药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12期.

[2]顾缨.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赵玉斌.健脾解毒化浊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朱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中医分型[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年.

[5]王健.中医小肠病证候的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猜你喜欢

器质性功能性病机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