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师傅有了“接班人”

2015-04-27刘萍

北京纪事 2015年4期
关键词:空竹健身器材晨练

刘萍

常去日坛公园晨练的人,基本都知道有个健身园。2014年入夏后,人们发现,在这里每天喊操的老人,有了一个接班人。老人名叫郭宝木,“接班人”名叫刘绍江。这“祖孙”二人,年龄相差五十多岁,却因为怀有一颗同样的热心,走到了一起。

神路街走出的快乐老人

郭宝木,今年81岁。从8岁起就住在日坛公园的南端神路街,直到69岁才搬到红庙社区。对神路街和日坛公园,老人有着太多的记忆,他对这个郁郁葱葱的皇家园林的情感,随着参天大树的繁茂而与日俱增。11年来,他在日坛健身园里义务为晨练的人们提供健身器材,带领大家一起快乐锻炼,形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

郭师傅的老本行并不是体育专业,年轻时是公交车司机,后来调到市文物局开专车,直到退休。别看郭师傅已到了耄耋之年,身手仍然很矫健,健身招数会得还真不少。他跟着电视上学芭蕾舞动作,有模有样;空余时间去天坛公园等地学健身本领。因此,晨练的时候,他一会儿带着人们踢毽,一会儿教孩子抖空竹;时而传授柔力球真功,时而为跳绳的小伙子抡大绳。看着大家进行着不同方式的锻炼,老人特别开心。

年轻时的郭师傅并不喜欢多言。但是,在这儿与大家一起晨练的时间内,他变得热情开朗了,他付出的是真心,收获的是尊重。他的身边,每天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无偿供大家使用。毽子、呼啦圈、沙包、跳绳、空竹、羽毛球拍等等,多达20多种,都是他自己购置或亲手制作的,有的还是废旧利用的产物。每当有人来健身园,郭师傅总是主动上前,和蔼地说:“想玩什么,自己随便拿。”时间一长,人气越来越旺。郭师傅还投入数千元钱为大伙儿添置健身器材、修补器材,买柔力球拍赠给来此锻炼的外国友人,买空竹送给喜欢健身的小朋友……他无怨无悔。他说:“党爱人民,人民得爱别人,不能只爱自己。”他坚守的信念是:大伙儿健康了我快乐。

郭师傅当起健身操“领拍人”

每天早上一到八点,人们就会听到郭师傅大声招呼着:“该做操了!”接着,老人戴上耳麦,开始喊起了口令:“1234,5678……”他带领大家做的健身操叫“三十六拍”。

郭师傅自学了多种健身本领,教大家抛柔力球、抖空竹。后来,他又跟别人学会了“三十六拍”,晨练有了新内容。

三十六拍,并不难学,每次重复做两遍,大约十分钟。但需要有人带着做,一是免得忘记顺序;二是,人多,拍起来有气势、有感觉。因此,郭师傅就成了“领拍人”。最多的时候,能有几百人跟着做,健身场上、树荫下,到处都有人跟着拍,在日坛公园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还别说,拍完之后,血液循环加快,感到浑身轻松。每次拍完后,他都会追上一句:“快上班去吧,别迟到。”

郭师傅的善举,营造了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有的大妈往这里送沙包、呼啦圈;有人出资赞助添置新的器材。陌生的人们在此相识,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灵,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接班人刘绍江 喊操结合“气”与“力”

在参加晨练的队伍中,有老年人、中年人,许多年轻人早上也到这里来锻炼、做操,然后就上班去了。三十六拍“接班人”刘绍江,就是其中一位晨练的年轻人。

刘绍江,今年26岁,从山东来北京学习按摩已有8年的时间。现在朝外地区与人合开了一个按摩店。每天早晨5点起床就奔日坛公园跑步。跑上五圈后再到健身园放松一下。他看到郭师傅有那么多健身器材,试探性地问:“我能不能用用?”郭师傅很爽快地答应了。从此,刘绍江也成了健身园中的一员,并和郭师傅熟络了起来,称郭师傅为“郭叔”。他很佩服郭师傅乐于奉献的精神,每次来健身园,也带来一些自己收集复印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免费送给晨练的人们。

眼看着郭师傅年龄一天天增长,刘绍江萌生了接替郭师傅喊操的想法。

2014年6月初的一天,是刘绍江喊操第一天,郭师傅在一旁边拍边观察。两轮拍完后,刘绍江结束了首次“上岗”。郭师傅边给刘绍江解下麦克,边对他说:“总体感觉气力还有些不足,声音得再大点。”这一老一少的交流,吸引了晨练的老人们。此后,刘绍江和郭师傅轮流着喊操。刘绍江也在喊操中有了新的收获,他希望在以后的喊操中,融进中医的要素,让“气”和“力”有机结合,发挥更大的健身效益。

郭师傅交班,刘绍江接班,没有人为他们作这样的安排,是热爱健身、热心公益的共同爱好将他们连在了一起。在日坛,每天早晨他们的轮换喊操已经成了健身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更成了早锻炼的人们离不开的带头人。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空竹健身器材晨练
《和天鹅一块晨练》(摄影)
15米空竹龙舞起来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为什么在雾天不适宜进行晨练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晨练
智慧健身——健身器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铸造方法对健身器材用镁合金的组织及疲劳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