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美的“Summer Camp”热潮

2015-04-27王晓霞

北京纪事 2015年4期
关键词:营地夏令营小朋友

王晓霞

真正的夏令营应该是什么样子?怎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夏令营中度过难忘而有意义的假期?美国夏令营的运营模式和效果值得我们关注、思考。

美国有许多种类的夏令营,包括音乐夏令营、绘画夏令营、航海夏令营、滑雪夏令营、潜水夏令营,甚至还有减肥夏令营等等。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中国孩子大都参加的是综合类型的夏令营。

参加美国夏令营的孩子主要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主。专家们为中国孩子设计的时间为2周。根据不同需求,营地生活结束后,夏令营组织者还会为孩子们增加游学及参观等项目。整个夏令营的活动,费用大约在5至8万元不等。

孩子们的快乐王国

中国小朋友Pette7岁时就在妈妈的鼓励下独立参加美国夏令营活动,已经连续参加了3年。他喜欢营地的西式甜点,热爱马术、冲浪和印第安独木船,和同伴儿们一起表演非洲鼓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像开个人演唱会一样。夏令营结束时,他用流畅的英语邀请金发美女Ada来中国做客。

问到夏令营的安全问题时,Petter的妈妈说:“Petter也曾遭遇过一次小事故。”有个叫Ped的中国小朋友打高尔夫时,杆子不小心挥到了Petter的耳朵上,擦破了皮。营地医生对其伤口进行了紧急处理。因为在头部范围内,立即将Petter送到了当地医院,进行头部扫描。“因为出发前上了保险,所有费用都在保险范围内。”Pette的带队老师告诉笔者。“我是在第一时间接到电话的,特别担心,知道医生的处理方案后,就放心了。”Petter妈妈说。

在营地里,小朋友们遇到最多的是想家病。低龄段的小孩想家,是不独立的表现。中国老师会与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让他们感到老师就是家人,小朋友们会把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老师身上。

有个叫Jeck的中国小朋友还不满7岁,刚到营地时,晚上睡不着觉,趴在床上哭,告诉老师想奶奶了。老师每晚在床边给他讲故事,让其他小朋友陪他聊天,大约过了三四个晚上,他开始对老师建立起了信任感。

融入美式文化,

抛弃“公主病”和“少爷病”

Ped是个有思想又极聪明的小朋友,他一直崇尚英语无用论。出国前,他信誓旦旦地对同行的伙伴们说,“我决不说英语!”有时他会给身边小朋友一块钱,请他们帮忙。到了营地却不同了,小伙伴们都沉浸在愉快的活动中,没有人再愿意为了一块钱给他做翻译。直到有一天参加一个高空项目,他觉得很酷,很好玩,又不知道该怎么和老师表述。于是主动跑过来,问老师这个高空项目用英语怎么说。从此以后,他每天都会和英文老师进行交流,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Ped的转变大家都看在眼里,Ped的爸爸妈妈也喜出望外。

相对于美国小孩,中国小孩不善于遵守规则。他们在排队时多会喧哗吵闹,而需要展现自己时,却显得异常拘束。“针对这一特点,营地老师会进行引导。”叶锐告诉笔者,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孩子们开始变得大方。他们会在篝火晚会时主动表演节目,教外国小朋友学中文。

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文化冲突,这来源于教育背景的不同。中国小朋友Cara和美国小朋友Kate玩耍时,忽然说出口头禅“Shit”,这个词是他在外国电影里学来的,却让Kate感到很愤怒,他认为这是对人格的极大侮辱。Cara却不以为然。在湖边,营地老师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沟通,解释了两国的文化差异。最后,Cara郑重向Kate道歉,两个人握手言和。

营地的餐厅里没有专门的服务员,美国小朋友会睡眼惺忪地早起,跑到餐厅搭板凳,摆餐具,没有人有怨言。对于中国小朋友而言,他们普遍认为花钱是来这里享受服务的。没有人说教或解释为什么。几天后,他们也会早早爬起来,穿着拖鞋,揉着眼睛,来到餐厅,主动为伙伴们摆餐具,拿饮料,清洗碗筷。据家长反馈,回到国内的一段时间,孩子们逐渐变得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提醒:不要再给他们当公主或少爷的机会!

考虑到家长对孩子的挂牵,老师每天都会将孩子们的动态发到微博上,孩子们每天有5分钟时间和爸爸妈妈通电话,这也让家长们减少了许多担忧。

迷路了,该怎么办?

在夏令营生活中,老师要时刻预防孩子出现感冒、发烧等现象。在美国,如果没有授权,任何医疗机构都没有权力擅自开药。因此,孩子在出发前,家长会签署一份授权书,医生只有看到家长的授权,才会给患者开药。发烧在美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只要高烧到39.5℃以上,救护车就会立即赶到。在营地里,你会发现,患者的手腕上会套上一个手环,提醒别人他生病了。医务人员会对患者的用药时间及用药量作准确的记录,并按要求严格执行。在此时间,生病的孩子会受到营地妈妈的格外关怀,中国老师也会一直陪伴在身边,直至痊愈。

愉快的夏令营生活结束后,根据不同需求,孩子们可以自选去美国大学参观、听讲座或到各地旅行,这也增加了组织者的监管难度。为此,出行前,带队老师会对孩子们进行一次模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辨认安全标志,如何使用电话,怎样用英语求助等。老师会为每名孩子佩戴安全卡片,上面详细记录了出现状况后的解决方案。比如,你在博物馆迷路了,怎么办?卡片上会用中英文标注:请按以下步骤进行。确认标志;找到最近的出口;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待。只要按照步骤一步步执行,孩子们就会脱离困境。

除了卡片,最重要的是带队老师的监管。出发前,孩子们会被告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超出所在小组老师的视线范围。据美国夏令营中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在异国途中的风险系数大,不可控因素很多,但是多年来从未出现任何状况。师生的配备比例为1∶4,这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夏令营过程中,老师会教会孩子生活能力,比如教他们学会看地图,你可以买什么,你怎么坐地铁,当你在路上遇到麻烦的时候怎么找警察。在途中,你对什么感兴趣,老师会设置问题,孩子带着问题去参观。

美国教育及个人发展规划专家张学午致力于国际教育研究,并指导设计了很多夏令营及游学等项目。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为什么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原因就归功于他参加了出国夏令营活动。“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我非常爱玩,喜欢足球,喜欢各种耍!直到参加一次美国夏令营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张学午说,“出国夏令营最大的收益就是让你完全在不知不觉甚至玩耍中体验到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世界的走向,甚至是人生的职业发展定位等。可能是在夏令营一些外籍老师鼓励的几句话,也可能是在国外的见识中学到的一点一滴,都让我深受启发。”张学午从参加一次美国夏令营之后,学会了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在玩乐中学习,如何利用空隙时间让自己放松,以至于后来考上了四川大学和哈佛大学。

真正的营地夏令营

美国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参加夏令营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增加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使他们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得到成长。

美国营地夏令营有充分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孩子完全克服“哑巴英语”的心理障碍。从此抛掉思想包袱,以轻松良好的心态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轻装上阵。在夏令营里修炼的不仅仅是口舌功夫,还有丰富的拓展活动和娱乐环节。

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简称ACA)2004年年度报告的题目,也是夏令营生活对美国孩子影响的生动写照。该年度报告中包括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是由一家知名的调查企业随机抽取92个夏令营的数据分析写成的。数据显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中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93%的人认为通过夏令营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92%的人认为在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对自己感到更自信;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克服了平时不能克服的恐惧。而夏令营参加者的家长中,70%的人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63%的人发现自己的孩子继续参加在夏令营接触到的新活动;69%的人说孩子和夏令营认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一位6年来一直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的中国母亲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该怎么看待孩子遵守夏令营里的各种规则这件事呢?她认为,也许我们的青少年具有叛逆精神,强烈要求自由和独立,而他们实际上所渴望的是安排和指导,而这正是他们在夏令营里能够得到的。她认为,夏令营的生活和活动会教给孩子很多传统价值。她也因此领悟到,为什么营地生活这种古老的方式魅力依旧。

另外,从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5月22日对美国夏令营的报道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夏令营的功能正在逐步丰富:夏令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给孩子一个户外活动、接触自然的机会,而是更看重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某种实用技能,或是能在申请大学资格的简历上写下一笔。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营地夏令营小朋友
五味夏令营
三峡房车营地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找茬儿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