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质量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2015-04-27彭坤伦等
彭坤伦等
特约栏目主持:耿献辉
男,河北保定人,农业经济管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流通。2010.01-2011.01在新西兰梅西大学做访问学者,2012.10-2013.02在日本九州大学做访问学者,联合开展国际农产品流通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British Food Journal》和《农业经济问题》等SCI和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
导读: 种子质量是种子企业的生命,把好种子质量关,是控制种子企业风险的关键。本文具体介绍了种子质量风险的来源和控制措施,可供种子企业借鉴,以防止种子质量风险的发生。
种子质量是种子企业的生命,不仅是种子企业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因此,把好种子质量关是控制种子企业风险的关键。
1 种子质量风险的来源
种子质量是指种子这种特殊商品满足人们使用种子所要求的特征特性的总和。通常所说的种子质量属于狭义的种子质量范畴,包括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大方面。品种品质是指种子的内在价值,如品种纯度和种子真实性;播种品质是影响田间播种质量的因素,通常指的是种子净度、饱满度、发芽率、活力、含水量、比重、容重以及病虫感染率等。
种子质量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由于种子质量的“四大质量指标”(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含量)未能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而引发种子质量纠纷;二是对种子适应性把关不严,使种子流入不适宜种植的区域,而引发种子纠纷;三是良种良法不配套,加之技术指导不到位,造成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引发种子纠纷。
2 种子质量风险的控制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种子质量保障体系
种子企业应从种子生产入手,直到售后服务等环节,依据企业规模,建立和健全种子质量保障体系。其保障措施为:一是建立牢靠的、标准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包括沟、路、渠、隔离带等设施);二是要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加工贮藏设施;三是要有责任心强、技术素质过硬的生产、检测、加工、储藏方面的人才;四是健全技术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操作规程。
2.2 加大种子抽检力度
一是对出库销售的种子,根据种子产地、收获日期、种子批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特别是对隔年销售的种子或贮藏3年左右的陈种,在出库加工、包装前和销售时,应加大抽检力度,防止水分含量过高,发芽率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种子流入市场、流进大田;二是对发芽势弱、发芽势不达标的种子坚决予以淘汰或转商处置;三是努力做好种子生产基地的田间检验、去杂、去劣、单收、单晒、单贮等工作,并及时在海南开展种子种植鉴定和分子检测工作,杜绝经营纯度不达标的种子。
武汉市刚起步的某种子企业,在江苏盐城进行种子生产的过程中,因低温造成不育系不同程度的转育,所生产种子在海南进行纯度种植鉴定,所送8个样品种子的纯度全部在95%以下,有的甚至在93%以下,低于杂交水稻种子纯度96%的国家标准,被定性为劣质种子。企业对这批种子应加大正季种植鉴定力度,如正季种植鉴定仍未达到国家标准,应坚决予以淘汰或转商处置。但该企业抱侥幸心理,将该批种子投放到市场,造成大田种植时田间不育系严重超标,引发种子质量纠纷,经协商要赔付种植农户损失达600万元,对企业来讲,不但在经济上受到了重创,还影响了公司信誉,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注重种子质量,强化质量管理
一是对预调进的种子,首先按批次进行种子质量三大指标(水分、净度、发芽率)的检验,然后对种子纯度实行双方封样合同制管理,界定种子质量事故责任(包括民事和刑事)和赔付的标准,减轻企业可能因种子质量事故而遭受的风险;二是对新品种调进必须坚持“少量引进、多点试验、扩大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预防和避免因品种的适应性而引发的种子纠纷。
2011年,由于登海种业的登海9号玉米种子未投放湖北市场,造成我省玉米种子紧俏。在利益的驱动下,我市某种子经销商铤而走险,将我省审定、适应种植区域为我省二高山的玉米品种三北6号引入我市蔡甸区消泗乡种植(属平原湖区),加之,当年高温、干旱等恶劣气候,造成棒小、棒少、甚至出现空秆的现象,引发了因品种适应性不当而导致的种子纠纷。
2.4 建立一支肯吃苦、懂专业技术的销售团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种子售后服务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售后服务人员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还必须兼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建立种子经营档案的前提下,把好种子流向,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回访,并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针对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时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栽培措施,达到良种与良法配套栽培的效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避免种子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