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南怀瑾
2015-04-27林辛格
林辛格
从未想过像今天这般走进一个国学大师的内心世界,去领略真正的传统文化精髓。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匹狂躁不羁的野马,恰巧奔入一片宽阔明亮的草原。
最初对国学的印象只限于“国”“学”两个字上,把它默认为文学的一门专业,一种文化的同素异形体,只是不同于现代流行诗、微小说。直到无意间阅读了南怀瑾先生的一则经典语录,才对国学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国学,它其实更像是心灵的净化剂,让你在感受文字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人生的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先生的讲述与佛理紧密相连,我不是佛教徒,所以不能很好地明白佛性禅理,但能模糊感知它透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睿智与豁达,给人一种无比平静、心如止水的感受。
佛说,远离世俗,归于宁静。人生无数变故,无数挫折。佛曰人生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阴炽盛苦。我并不认为人活这个世上,只是为了受苦,但人在这世上,必定会受苦。所以,才要像南怀瑾先生所说的那样,用一颗善良慈悲的心,大度看世界。脚踏实地,从容过生活。凡事皆有一颗平常心。
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生活态度可取“归空”艺术。何不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我听说过也看到过形形色色的人,从小巷的平凡百姓到国家领导人,大街上卖肉的小贩王二到某大集团公司的老总,他们都是人,是不同的人,也是相同的人。他们都是有欲望的,有欲望便会有压力,且欲望与压力成正比,欲望越大,压力则越大。我们所做的,便是把这种欲望与压力用容器装起来,放置一旁,这样“归空”,来迎接每一天的新鲜生活,做一个自然人。
做一个自然人,就不要被所谓的名利牵绊,如若不然,只会在现实生活中越陷越深。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归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保持一点点纯洁,立于天地之间,才能脚踏实地。
世上其实也存在类似于佛、菩萨、罗汉的人。南怀瑾先生这样说:“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作罗汉。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众生。这种自我牺牲、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我们存在的世界,是一个真善美、假恶丑共存的世界。也许在我们一出生时,人人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亦善亦邪,那么在经历过各种幸福、痛苦,甚至怨恨、嫉妒后,便逐渐成型了。只是有的人依旧是块玉,有些人成了上等好玉,而有些人则沦落为一块石头,可能就在路边,绊人们一脚。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一颗善心。你可以无伤大雅开些小玩笑,犯一些小错,但不可恶语伤人,心存怨念。“菩萨心”能净化心灵,使世界变得澄清。
所谓国学,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熏陶,而是真正的心灵熏陶。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人们对人生的一种领悟、感受。
我们没有普度天下苍生的能力,难有慈悲为怀的胸襟,那就不妨在闲暇时偶尔翻开书页,做一个真正的澄澈人、自然人。
(指导老师 黄 忠 倪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