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人类当前的生活方式
2015-04-27
当各方在讨论陆上运输(特别是汽车)与船舶运输之间哪个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严重时,我却在想: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分工发达的总体背景之上,在人类对追逐现代生活方式的欲望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无论陆上还是海上交通,即便其危害如何甚而又甚,人类都无法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制止危害的发生。人们在讨论,甚至在抓狂的,只是如何分配这些危害,或者如何自免和少受加害。
除非,人们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管理自己的欲望到某个基础性的水平。但是,如果某些人真的改变了生活方式——只穿必须的衣物、丢弃化妆品、多用本地产品、抵制包装制成品、以步代车、非必要不出远门——那么,总有一天,这样的行为会传导到生产建设领域,影响生产建设,如少穿衣服,会影响纤维生产者、纺织生产业、成衣制造商和分销商,以及贯穿其中的供应链。这样一群人数量若足够大,那么,总有一天,现有的纺织成衣相关行业的上下游就会“崩溃”,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模式。以现在产业的观点看,就会有产能闲置、资本流失和工人失业等。要发生这一切,而同时生活又是正常的,那么,要改变的不是一个产业,也不是一群人,而是人类中的多数人的生活。
所以,除非——人类,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基于人类欲望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不是一件可以循着“低污染原则”存在的事物,它内在逻辑只有三个支点:一是有效,二是便捷,三是廉价。
当环境保护问题不得不求助于道德层面的理念时,便足以表明,人类已经离开真相很远了。当人们把大多数的污染关注集中到一个“碳”字上的时候,无疑表明人们在有意避免与真相面对面。在真相和面对真相的意愿两者都缺乏的前提下,污染议题是一个复杂到无解的方程式。
有一些数据,可以提醒人们深入思考污染——碳——及其治理的一些症结。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累计排放的碳不过占全球碳排放的1%,更多的碳来自自然界,如动植物。同时,二氧化碳在整个有害气体中只占1.6%。以航运为例,有种说法:16艘超大型船舶产生的硫化物污染即抵得上全球车辆相同排放的总和。据估计,目前海上有超过10万艘船舶在各大洋穿梭,而船队的规模还在迅速扩张,每年有多少硫化物污染在地球上空飘荡呢?这些会引起呼吸不畅的有毒物质,其危害程度是不是比碳更甚呢?
如果这些数据是有所依据的,那么,人们面对的污染就不是一个平面的抽象问题,而是一个具体而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改变船舶发动机、船速,甚至燃料可以解决的,也不是改变汽车的相应特征可以改变的,归根到底不是可以通过改变人类外部的任何东西可以改变的。污染,是人类当前的生活方式。改变它,必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