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仅存的《曹全碑册》
2015-04-27陆文琦
陆文琦
《曹全碑》出土于明朝万历初年的陕西合阳,是一块竖方形碑刻,原碑身完整,高252厘米,宽123厘米,碑文共20行,每行45个字,由隶书写成,文字清晰。明代末年,因保管不善和岁月的侵蚀,碑石首行最后一个字“因”有了缺损。到了清代康熙十一年,《曹全碑》更是断裂成两半。而没有断裂时的拓本,也就是一般所称的“《曹全碑册》‘因字未损本”,就成了孤本仅存的珍品。
《曹全碑册》的“因”字未损本,是中国汉碑隶书中保存最完好的拓本。它充分体现了东汉隶书书法的特色,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字形扁平,秀美飞动,中锋运笔藏头护尾,每个字的主笔厚实而舒展,是东汉隶书极盛时的作品,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曹全碑册》中,除了记述曹全的生平和世系外,还记载了汉代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曹全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之乱、张角领导农民起事等,为研究中国东汉末年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这一拓本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背后有着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这件拓本,在清代时,由号称中国“碑石第一”的收藏家沈树镛收藏。沈树镛病逝后,经多人转手,最后被收藏于江苏苏州的过云楼内。1937年8月,日军对苏州进行了轰炸,过云楼主人顾公雄夫妇将《曹全碑册》等文物秘密装到一辆汽车上,准备运往上海租界。没有想到,在半途中汽车发生故障,这时恰巧有一队日本兵经过,日本兵将汽车团团围住,对顾氏夫妇严加盘问,并提出要搜查汽车。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从车上走下一个人——酒井润藏,是一位日本友人,他出示了证件,推说自己是要去上海办事,顾氏夫妇只是他的随从,就这样躲过了搜查,《曹全碑册》“因”字未损本就寄存到了著名藏书家瞿启甲的寓所中。虽然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不论是顾氏夫妇还是瞿启甲都从没有想过变卖《曹全碑册》这宝贵的古书字画。后来,过云楼遵照顾公雄临终遗愿,于1951年、1959年两次将祖传的家藏书法名画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而珍贵的《曹全碑册》“因”字未损本也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