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课的情感教学
2015-04-27周
周?
【摘 要】文章以“中学音乐课的情感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以音乐教学与情感教学的关系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剖析中学音乐课情感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为中学音乐课中情感教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情感教学
一、引言
中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们传授各种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从而为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在实际的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途径,就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同时更能实现音乐课程的情感教育效果。
二、中学音乐课情感教学的现状分析
1.落后的音乐课教学观念阻碍了音乐课情感教育的实现
很多一线的音乐教师尚未树立先进的音乐课教学观念,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层面。这种落后的观念主要包括:
观念一:音乐课本身就是可有可无的;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一线的音乐教师本身就对音乐课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辅助性的学科,甚至是可以没有的课程,更不用提他们对音乐课与情感教育内在联系的认识了。
观念二:音乐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们唱歌、识乐谱、掌握一定的乐理和歌唱技巧等。
笔者认为,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这些落后的音乐课教学观念,不仅会影响到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更是无法实现音乐课本身就应该有的情感教育效果。
2.单一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使音乐课的情感教育大打折扣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音乐课自然也不例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学音乐课采用的还是教师示范—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学生试听—学生自行演唱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识别乐谱,进而独自歌唱的目的,但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3.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大多数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确实缺乏必要的互动。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与学习上的最大误区,那就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学,是一种纯粹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就不大,就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学习,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极大偏离了中学音乐教学的初衷。
三、中学音乐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分析
1.树立先进的中学音乐教学理念
第一,充分认识到音乐课与情感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的特殊关系。为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音乐课中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并将实际的教学与心理相联系。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在深入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于音乐情感的积极效用,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在享受到娱乐和美的同时,也能够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启迪。
第二,要想尽快实现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具体来说,教师不能够仅仅将关注与重视投向那些乐感好、喜欢音乐的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那些在音乐课上的“弱势群体”,并且能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为情感教学的实现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创设情境教学,为情感教育实现提供依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一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和努力必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情感教育的实现也就并非难事了。为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中进行必要的情境创设。
比如,在课堂教学播放音乐之后,让学生闭目想象,使他们沉浸在自己想象的氛围之中,感受音乐所展现的意境,从最直观的头脑想象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之美,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最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充分利用教材和多种方式加深学生记忆,实现内化
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欣赏教材中的范例,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加强记忆。比如,在学唱一些旋律欢快的歌曲时,教师可以用很自然的声音进行动情的演唱,并让学生跟唱,加强学生对旋律的记忆,配以动作和表情的变化,让学生在声音和表情的丰富变化中感受音乐之美,加深记忆。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乐曲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乐曲,充分体会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去践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中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赵飒爽.论音乐教育中审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J].艺术百家,20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