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2015-04-27崔利昆
崔利昆
摘要:结合文化贸易相关观点,通过分析西藏旅游业及其人力资源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旨在为西藏旅游业及其相关的藏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西藏旅游业;文化贸易;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076-02
1引言
在“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下文简称“西藏”)政府指出应做大西藏旅游业,最大限度地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化,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之首。
旅游业在西藏经济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这应归功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特定的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推动西藏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西藏旅游人力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及分布不均等问题,却日益明显地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因而,本文拟结合文化贸易相关观点,分析西藏旅游业及其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以期为西藏旅游业及其相关的藏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2西藏旅游业发展概况
西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藏族民族文化的集萃地。这就为发展文化产业打好了要素基础。藏传佛教的传入对西藏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亦创造出许多特色旅游资源。
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发展迅速。截止2013年,全区各类旅游企业达到2760家。西藏旅游业所占GDP比重大幅上升,到2010年,西藏GDP为364.81亿元,旅游业间接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60%。2011年西藏旅游总收入97.1亿元,增长35.9%。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2963万美元,增长25.1%。青藏铁路开通后旅游业的地位不断上升。旅游业除对西藏GDP及外汇收入产生重大影响外,对就业的贡献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西藏旅游业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其现有产业里更具发展潜力。因此,旅游业被确定为今后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首,而能否建立起合理的西藏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将直接影响到该产业未来的发展。
3西藏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通常,经济越是落后的地方,人力资源愈加匮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总人口约300.22万人、人口密度2.5人/平方公里,人口稀疏且在全区分布极不均衡。经过多年发展,西藏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仍偏低、人力资源供给同比其他省市明显不足。具体到西藏旅游业,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3.1高等教育相对落后,高质量的旅游业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西藏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及推动程度,一度超越了对其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因其中学教育质量总体偏低,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如下表,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截止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接受高中(含中专)及大学(即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人群仍占相当大比重;文盲率由32.5%下降至32.29%,但西藏的文盲率仍是国内最高的。
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导游数量逐步增加,但增幅却小于游客增幅。据统计,2002年每增加100万名游客,导游则增加668名,而2005年每增100万名游客,导游增加78名,2010年每增加100万游客,导游只增加了81名。
3.2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人才培养与引进困难重重
西藏高级的人力资源偏少且大多集中在城市,农牧区人才匮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占70%以上,第二及第三产业人才缺乏。由于人力资源在地域和产业(部门)分布不均,致使人力资源配置失调、人才闲置与人才紧缺现象并存。
人才培养上,西藏地广人稀,学校规模普遍偏小,且各级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生源文化底子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众接受高等(含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难以为当地提供充足且高质的人力资源。
人才引进上,特殊的自然条件是阻碍人才进藏的客观因素;对在藏工作人员的工作调动、退休等的特殊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的流失。同时,引进的人才需先适应西藏独特的宗教文化、生活习惯等,且有些特殊工种,更适合于熟悉藏族文化及习俗的当地而非外来人才。此外,西藏许多单位尚缺成熟系统的相关的优惠政策。因而引入外地人才的难度更大。
3.3开发力度有待加大、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尚待加强
西藏旅游业在带动就业方面尚存较大提升空间,而这又受限于其人力资源的数量是否充足与质量是否达标。
西藏在2010年旅游人數达22.8万人次,2011年为27.1万人次,旅游人数呈递增趋势;从旅游外汇收入看,2010年为1.04亿美元,2011年为1.3亿美元,旅游外汇收入也稳步增加,但通过对西部十二省(区、市)2010及2011年度的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进行降序排序,发现西藏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两年居于倒数第四位。
当前西藏的旅游业就业总人数在全区就业人数中仅达到3.5%,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占就业人数只有0.72%。西藏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且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从质量看也难以充分满足该行业的高速发展。
4缓解西藏旅游业人力资源制约因素的建议
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并带动着这些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该行业也具有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西藏旅游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政府引导辅以市场手段,增强对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
西藏目前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靠政府的推动。因而要促进西藏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应更新观念,以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规划纲要》为指导,强化对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政府引导为主,辅以市场手段,多方协作,共同开发该行业人力资源。
4.2“内培”与“外引”并用,系统开发与培养旅游人力资源
政府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做出规划:短期内,可以“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重,以解燃眉之急;长远看,应注重自身“造血”而非过度依赖外部“输血”。具体说来,可考虑如下办法:
第一,从短期看,应加强与内地协作,充实人才队伍。
西藏可与内地合作,内地为西藏提供所缺的人才资源、西藏向内地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共享的语言促进了双边的文化贸易”、“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惯性的、上瘾的消费,因而文化贸易一旦开展必然具有持续发展且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应先对西藏所需的人才类型进行统计、细分,再有针对性地培训、引进。具体到西藏旅游业,可与内地协作:内地可通过提供适度的优惠政策及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本地符合标准的过剩人力资源去西藏谋发展,而西藏政府除了提供优厚的政策条件、鼓励藏区人民学习汉语外,可协助内地定期开展藏语和藏文化培训班、鼓励社会出版和发行藏语学习刊物和有声资料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藏地区各个行业(如旅游业)的用人紧张局面、促使藏语和藏文化学习产业化,还可打破言语不通的障碍、利于人才在西藏与内地的流动,亦有益于扩大西藏自身对外的影响力。
第二,从长远看,应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效率与质量。
正如舒尔茨所说:“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西藏应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而教育则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巩固基础教育的同时,西藏应不断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科学构建各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在做好硬、软件建设的同时,应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应重视加强职业教育,通过发展各级各类在职培训与成人教育等,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4.3立足地区实际,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与流动机制
由于西藏的特殊的政治及自然环境,人才的更替在所难免。当地政府可通过调研与统计分析,把握西藏人才流失与更替的一般规律,构建合理的人才储备和退出机制,使得服务于西藏的各类人才能够稳进稳出;在不影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科学管理西藏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从而使得西藏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政府门户网[EB/OL].http://www.xizang.gov.cn/index.jhtml.
[2]秦黎.对西部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的对策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狄方耀,罗华.西藏经济学导论[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01).
[4]榮跃明.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