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的理解教育意义
2015-04-27孙倩
文/孙倩
英语学科的理解教育意义
文/孙倩
理解是认知和学习的基础。本文运用英语的学科特点,阐述了理解的教育意义。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核心问题。它具有严密而正确的研究方式和独特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带给广大的中小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如何正确理解该学科的内涵就成为学好英语的关键。理解英语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更好地在学科要素和学科结构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本论文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讨论英语的教学内容,就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科理解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科内容,深入探讨理解的教育意义及其评价,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理解;学科;英语
近年来,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带给广大的中小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正确理解该学科的内涵就成为学好英语的关键。但现今的课堂教育存在很多缺失的地方。比如,作为教育的主体对象,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缺乏热情。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容易课堂精神不集中,兴趣不高,这必然削减学习热情,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学生家长,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知识获取的匮乏。教育的本质是透过实质的存在,收获内心的自由。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思维,情感和态度,才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自己对学科的理解。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很多老师不知道应该怎样来教授英语这门课程,不知教什么,教什么才合理。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理解基于“双基”,教师对英语学科的理解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然而,基础知识已然变成概念公式,基础技能的培养也已成为“题海”战术。
(2)只见“外表”,教师对于英语学科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发现内核及本质,教师只是在“用眼睛看知识”,而非用大脑去理解学科。
(3)在英语教材方面,教师多重视“局部”,在中国教师的教案及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重点”、“要点”、“难点”,由此看来,教师对教材的局部把握的很深,但是却忽略了对英语教材整体的理解和分析。
(4)关注“具体”,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过分强调对具体知识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对具体知识的理解,忽略对知识的知识的教学,也忽略了英语的本身的学科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总而言之,就是这些老师自己也没有做到理解学科结构和课程。学生学到的一些知识也是粗浅,零散而空洞的。国家出台的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和规定了教学内容,有助于老师对教学过程设计的把握。然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仅仅是书本上所呈现的一部分。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对学科的理解不应局限在单纯的课本上,应从宏观来把握整个学科结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单词,词组的具体含义,对语篇的理解,或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相关文化知识等方面。教师应该从理解教材的内容中,发现教材的本质。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语感也许就是学生需要被培养和建立的英语学科的本质之一。在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在评价自己。对局部的把握很深刻,但忽略了对整体的分析。这体现在课堂中,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叙述过程和情感表达没有明确的认识和体会,思考不深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理解不够透彻。
在具体的教材中,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它历经多次修订。教师也不再就单一的书本知识展开讲解。在这样一个多媒体的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多改变。从针对词汇的积累量到对语言的灵活使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在改进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英语教师应该对知识的构成进行分类研究,对本学科领域有所领悟和思考,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成为一位专业型教师。就英语作为基础学科而言,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普遍使用的语言,它的性质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知识的依据和线索就是主要思想方法,这主要体现在英语作为语言的应用,即它的语用功能。思想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科的思想方法是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英语在高考分数中所占比例有所调整,但在促进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学好英语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英语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它理解主要体现在如何理解英语语言知识的产生和来源,研究对语音、词语和连续言语等得描述和分类,产生和正确理解的句子所遵循的规则,利用语法和语言的使用,在相应语境中研究意义。
就英语这门学科来说,理解的教育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感悟知识,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转换思考的角度,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品质。在评价学生的理解时,教师应该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还应该注重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如何应用已学到的知识,转化和生成新的知识。理解是学生内化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理解知识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理解也是学生提高个人品质的核心环节。理解是一个建立知识之间,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自我之间联系和发展,并进行整合,成为一体的过程。理解也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与世界万物的根本区别。这就是对理解的评价。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学习的根本都在于理解。研究理解的教育意义及其评价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人的全方面素质发展。理解性教学把教学看作是一系列的课程事件。课程事件不是若干教学片断或成分组成的集合体,而具有整体的教学意义。在一系列的课程事件中,师生主体积极参与和体验,对生活经验和教学意义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从而实现人生意义的建构和生成,则是理解性教学的自觉追求。因此,在终极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教学即理解。
G
A
2095-9214(2015)02-0104-01
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