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4-27徐淑芹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知思维能力思维

文/徐淑芹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徐淑芹

众所周知“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关键点并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和良好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策略,我们要努力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垦一片热土。我根据自己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体会,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和措施。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思维体操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思维过程通常是由问题引起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思维就积极活动起来,而学生能积极思维又是其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要借助学具操作,多媒体的演示,教科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插图和富有启发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如在“小数加法”的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3.28+0.6这道算术题,之后再把学生完成的情况反馈到黑板上,可能会出现以下状况:(1)末尾对齐(2)首位对齐(3)小数点对齐。老师可以问学生们哪一种正确?同学们纷纷举手谈看法,到底哪种 答案正确?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很快进入正课学习,思维能力迅速活跃起来,学习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二、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数学学习的思维活动,教师尽量让学生自己看书、观察、操作、测量、演算等初步感知而获取新知,了解新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学能力。我们知道善于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前提,而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前提,而发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出一些符合学生知识心里的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推导出新的数学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区别异同,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设置如下课前小研究,(1)例题中的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比比看?(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异同? 在数学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讨论质疑操作,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的参与进去,同时也达到了掌握知识 发展思维 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教学效果很是明显。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

当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课的新知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之后便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讨论,深入理解新知,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教学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结合课前小研究为什么首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百位对齐,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再展开观察、分析 结合比较、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有条理,有根据的表达问题的能力。然后再说一说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试做、练习等环节对新知有了初步掌握。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回顾,简要总结和自我评价,说一说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 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深入浅出,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办法,请为学生多创造思考的时间,还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G

A

2095-9214(2015)02-0027-01

隆化县隆化镇回民小学)

猜你喜欢

新知思维能力思维
新知
思维跳跳糖
生活新知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