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动漫课程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5-04-27王江
文/王江
美术教育中动漫课程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
文/王江
对动手能力,很多人都会理解为动手操作,其实动手并非简单的动手操作,它还包含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含义,这样就更要求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能更加专业,把理论与实际结合。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栋梁,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就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未来的希望,儿童肩负者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动漫课程;动手能力;创造意识
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在家长的心中没有一个合适地位,动手能力到底应不应该被置于教育之中,还是应该作为家庭教育就够了呢。这些疑问当然也是由于学校在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上不够,或是在实施上存在不当造成的。鉴于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在理论的角度为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出理论支撑。
1、动漫课程有利于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
人从小最先接触事物是从手开始的,而手的发展也是个持续的过程,从一至两岁时只会使用全手掌开始,一直要到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对于手的各种基本的使用方法才能逐渐掌握。而其中在两岁阶段重要倾向于讲手指与手掌分离使用的联系,在三至四岁阶段主要倾向于用手指进行相拼动作的练习,在五至六岁阶段主要倾向于对精细动作的练习,但到了小学阶段则是针对更复杂的手部的动作的练习。
我国著名手外科专家顾玉东先生认为,人手能够完成27种复杂动作,包括:捏的动作,包括侧捏(开钥匙)、肚捏(写字)、尖捏(拾细物)、捻捏(辨物)、搓捏(点钱),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动作,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拨、叩、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绕。①而人的手部共有19快肌肉组织,正是由于手部拥有如此之多的肌肉组织,面积却很小,相对于人身体其他部位,肌肉数量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之多的,所以手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动作。
动漫课程之中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的设计。动漫形象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形象,它既具备了现实的可辨识性,同时也具备了趣味性,这样就能是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心境之下自由绘画了。我们通过具体课程的表现来说明,在名为《诺亚方舟》的手工课之中,我们以三人为单位进行小组创作,通过讲述世界末日的故事,导出诺亚方舟,老师与学生一起对诺亚方舟进行分析,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好了我们就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始制作诺亚方舟。我们有的小朋友制作动物,动物有的采取剪裁的平面式的方式,有的采取折叠的方式,有的则是二者结合的方式,并为其涂色、描绘,这样的制作方法非常合适于制作动漫中的动物,它们不是那么难,却异常生动,对于中龄段的学生完全可以胜任。黄色身体的伸着常常脖子的长颈鹿,上面画满了橘色的斑点,真是充满了精气神。那么在这其中孩子们学习了剪刀的剪、旋转、戳等使用技巧,还学习了折叠、捏、搓等手的使用技巧。同时,我们有的小朋友负责制作船体,也动漫中的船为蓝本,之选取大的廓形,如尖尖的头部,而海水、浪花就画在船身上,以表示诺亚方舟在大海中驰骋,之后再制作船舱,使用小刀等工具(次课程针对3、4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不可使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小刀、画笔等的使用,又练习了切、拉、戳,以及空中执笔等技巧,同时对手的复杂组合动作又一次得到了联系。通过这个课堂案例,说明动漫课程手工课对于儿童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2、动漫课程有利于儿童双手配合能力的发展
人类的双手是造物者非常神奇的创造,单手五根手指,三长两短,其中拇指分为两个关节,这样非凡的双手构造能够变换出非常丰富多彩的动作,而双手的配合则更能使动作千变万化。那么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有很多是需要双手协调配合进行的。例如乐器中的爵士鼓,一般双手敲击着四个鼓和三个镲,这么多的敲击点,要想演奏出完美的乐曲,就要求我们的双手必须可以配合的天衣无缝,而往往我们的主力手作为常用手做复杂的动作都较容易,而非主力手就会显得吃力很多。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很,有遗传、外间干扰、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等,而这其中,学校教育可以说是比较主要的原因。
所以为了克服双手不均衡的情况,我们就更加迫切的需要有专门针对双手配合能力练习的课程。动漫课程中引入例如立体手工的内容,例如陶泥的使用,对于陶艺制作,我们有很多传统的方法和手法,如从基本形体的制作开始,像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而在动漫课程中,我们对于基本形体的制作方法仅限于低领段的学生。对于中高龄段的同学,我们采取两种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方法,第一种方法,让学生把陶泥想象成可以变成任何形体的神奇材料,在创作台上我们配备了各式各样不同形状的物品,有方盒、瓶子、盖子、铁丝、锯子、塑料小刀等等,学生可以任意的去使用工具,进行各种的尝试,一段时间后,老师在作品中逐个寻找具有形象感的作品,然后和学生交流,让他感知这个物象当中能找到什么物体的影子或特点,确定之后,从动漫素材库中找到这类物体,看看陶艺作品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不够完善的,再参考动漫素材,结合手把作品完成。第二种方法,把陶艺制作的工具限制为手,可以是手的指甲、手指、手掌、手背等等任何部分,给定3D动漫素材可以再电脑中任何的角度随意旋转,学生可以看想看的任何面,以3D素材作为参考进行练习式的制作。对于陶泥的选用也是特殊的,使用较大的体量,使手既可以制作大的体面,也可以制作小的细节,通过直观的观察和直接的制作方式,让孩子在过程中发现和寻找到各式各样手法。而通常这样的制作过程中对于手的运用就要求双手配合默契,无论大的体块的拍打、按压,还是细节耐心的揉捏。
通过对动漫课程立体手工课程的部分说明,我们可以得出,儿童在双手组合动作方面的发展能够通过动漫课程得以提升。
3、动漫课程有利于儿童大脑与手的协调能力的发展
对手进行各种动作的训练,实际上使得大脑得到锻炼与刺激,脑与手的联系和脑内部的联系都得到加强,从而对改善脑功能起了积极的作用。要开发脑智慧,动手操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②不仅锻炼动手能力对智力的开发是有好处的,对大脑的训练同样能带动动手能力的提升,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关系,由此可见脑与手的联系协调也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动漫课程之中把动漫内容的精神也融入其中,动漫之中有很多积极向上的精神,比如坚持、持之以很、坚毅、正义之心、乐于助人等等,这样的一些精神实质是非常宝贵的,它能引导人的一生,也是孩子的梦想实现必不可少的正能量。以往的美术课程总是老师说一学生做一,老师说二学生做二,这样的死板的教学虽然近些年有很多改善了,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发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引导想象力的方式还是比较简单的、单一的,例如给定一个范画或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构思创作。但是仅仅这样,对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动漫课程中,我将精神内涵引入,为的就是能够真正让学生自己拥有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和推动力,主动往往比被动要有效的多,内驱力往往比外驱力有效的多。
其实一个动作的完成不仅需要手的灵活度达到一定程度,也需要脑对手发出准确的指令,只有手脑一致,才能更好的提高动手能力。例如在服装制作课上,有的学生想要制作裙子,而她内心的动漫形象是一个勇敢而美丽的女战士,那么从她的服装当中就能找到对于美丽和勇敢是如何诠释的,比如采用大量的裙褶和蝴蝶结来表达美,而通过头箍和金色的花边来传达勇敢。学生内心是能真切感受到这样的内在精神的,因此在制作当中也就更能把感受带入其中,克服困难,完成心目中美丽而勇敢的女战士服装。
在这样具有感受性的课程之中,一定能够使儿童大脑与手的协调能力以及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得以发展。
现代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按人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去培养具有人类本质的全面内涵的现代人,是体脑协调发展的人,是手脑潜能全面开发的人,因而也是足以体现人类的创造本质的人。③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栋梁,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就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未来的希望,儿童肩负者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1]李洪兵. 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
[2]徐群,袁育华,蒋新苗. 科学地认识手与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J]. 学前教育研究,2002,06:53-54.
注解:
①徐群,袁育华,蒋新苗. 科学地认识手与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J]. 学前教育研究,2002,06:53-54.
②徐群,袁育华,蒋新苗. 科学地认识手与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J]. 学前教育研究,2002,06:53-54.
③李洪兵. 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
王江,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G623.75
A
2095-9214(2015)02-0019-02
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