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保法》让治污在落实中彰显力量
——农药界人士畅谈如何应对“最严”环保大考

2015-04-27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5年3期
关键词:环保法农药企业

□《中国农资》记者

行业声音: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曹承宇:

环保推动行业发展

我国政府对环保要求不断升级,多项农药相关环保政策的制定与颁布使得环保工作成为农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么多的环保法规和措施,给农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与此同时,严格的环保措施也是一把利器,为淘汰落后、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昊:

从源头抓起减少“三废”

山东省农药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环保投入不足,同时高端环保技术缺乏,农药高含盐废水处理难度较大。面对困难和挑战,协会将携手帮助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国际公司的交流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环保技术水平,减少废水排放量;帮助企业筹措资金,加大环保投入,从源头抓起,改进工艺,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清污分流和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做好规划,总结农药集约化、搬迁入园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提高农药企业集中度,通过实现公用工程、环保设施的资源共享,减少“三废”排放,提高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2015年1月1日起,酝酿许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继2014年4月24日该法经过修订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后正式“落地生根”。在此之前,媒体曾多次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新《环保法》的出台,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农药行业和企业来说,这无疑将面临一场有史以来的大考验。面对这场被专家称之为“革命”的环保大考,它们都准备好了吗?大家将作如何评价?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环保门槛向“高层次”提升

对于农药企业而言,在与日俱增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环保一度成为行业中的关键敏感词之一。有业内人士解读指出,新实施的《环保法》突出显现几个新特点:一是企业环境违法的成本“加码”;二是监管部门权责更大;三是政府与当地环境质量关系更紧;四是单位和个人参与环保将更活跃、社会发展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新《环保法》中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与健康监测及影响评价、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此外,重点强调了环境责任,如对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企业要按日计罚;企业排污超标超总量的可责令限产、停产或停业关闭等等,均提高了违法成本。而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仅是法律中的一部分,企业自身的重视和落实才是新《环保法》实施的关键。新环保法一旦严格执行,环境污染成为企业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农药行业的环保门槛向“高层次”提升。

“环保问题是农药行业无法回避的,也是行业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的,农药行业环保升级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新《环保法》法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对行业监管作用将长期存在,也必将带来长远的利益。”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坦言,环保问题是我国农药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行业的兴衰。当前我国农药行业环保形势严峻,“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出台和实施对调整行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新《环保法》的双向制,对企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健康发展的动力,只有将环境保护切实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守法合法,规范生产和经营,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市场的发展,将我国从农药大国发展成为农药强国。

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

《中国农资》记者从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农药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的环保化处置成为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重点内容,连续出台的环保法规和正在制定之中的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对农药企业形成了步步紧逼的态势,让不少农药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一些农药企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准备和应对措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环保政策不断收紧,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农药企业已经抛弃被动环保的观念,逐步主动意识到环保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

“不环保,不能活!早几年,大家对环境污染问题还不像现在认识这么深。现在我们感觉到,必须下大力治理污染,不然企业就没有发展前途。”山东侨吕化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洪斌表示,近几年,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而且这些政策都非常严厉,使企业不得不下大力气治理污染。“新环保法的实施,对农药企业来说,既是一场生死劫,也是浴火重生的机遇,其影响是全方位、革命性的。”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辉的一番话道出了农药企业备感压力之外的另一种心态。他说:“在新《环保法》实施的当下,只有勇敢地面对新的标准要求,树立信心,向污染宣战,这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德也认为,企业应该有积极的心态,客观地看待新环保法带来的变化。企业领导在思维层面上,要强化法治思维底线意识,在决策方面要把环境风险纳入决策风险评估里面去;在管理层面上,要把新环保法的规定内化为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流程,这样就可以从每个人的工作上加以防范;在具体实施上,企业要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积极进行升级改造。

执行力决定成效

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在获得了较多公众关注并寄予希望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就该法直言了部分担忧。其中,如何保障新法执行力,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例如,有人在网络上留言说:“与其陶醉于史上最严,不如创造史上执行最严”,也有人更是直言:“此法用好,就是一把斩妖剑;此法用不好,就是一把自宫刀。当然,不用啥也不是。”

持同样观点的浙江省经信委医药石化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叶秉海告诉记者,新《环保法》最终能否促进农药行业转型发展,关键还在于全国各地能否严格执行到位。相对于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更具挑战性。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认识上的差异,不同地区在环保执法力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别。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往往执行更严格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为了保经济增长,则常常会刻意放低放宽环保要求,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并不鲜见。执法力度不一,不仅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竞争,损害了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也极大地伤害了法律的权威性。

“对于农药企业来说,新《环保法》将形成更加严厉的倒逼机制,迫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提高自身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水平。”叶秉海坦言,环保心病不除,企业便无宁日。农药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哪怕有千难万难,都必须要过环保这一关。否则,如果抱着侥幸心理,轻者是将来总有一天要悉数补上环保欠账,重者或有被关闭之虞。孰重孰轻,不言自明。“对于广大农药企业来说,在学习贯彻新法的同时,一方面要吃透新法的实质,另一方面要吃透企业的实际。但学习贯彻的效果究竟如何,最终还得靠实践来检验。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在怎么干。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追求重实际、求实效,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才是最重要的。”叶秉海补充说。

我国近年发布的关于农药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

猜你喜欢

环保法农药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陈吉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把环保法落到实处
最严环保法实施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