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胃肠炎55例临床研究
2015-04-26汪秀芳
汪秀芳
(临洮县中医院, 甘肃 定西 730500)
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胃肠炎55例临床研究
汪秀芳
(临洮县中医院, 甘肃 定西 730500)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小儿胃肠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及总疗程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肠胃炎方面,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柴胡桂枝汤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胃肠炎;柴胡桂枝汤;证治经验;临床研究
胃肠炎多因饮食不洁或感受风寒邪毒等所致,且常为多种病因相互掺杂、互为因果。柴胡桂枝汤属于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但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用柴胡桂枝汤辨证施治,对于小儿肠胃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小儿胃肠炎患者110例,年龄8~14岁,其中男56例,女54例;病程6个月至2年。均以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符合急慢性胃肠炎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11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①一般治疗:让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液。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治疗轻微脱水[1]。②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爱茂尔1~2mL/天。解痉药:如颠茄片0.5~1片3次/天。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2~3次/天。③抗菌治疗: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0.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基本方:柴胡6g、黄芩6g、半夏6g、党参6g、桂枝6g、白芍20g、甘草6g、生姜6g、大枣6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少量多服,治疗6 天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
显效:呕吐、腹痛消失,大便1次/天,软便成形;有效:呕吐、腹痛缓解,大便1~3次/天,呈稀糊样便;无效:仍呕吐、腹痛,大便呈稀水样,次数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及总疗程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较 (±s,天)
3 讨论
胃肠炎以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常为各种病因、病机相互掺杂、互为因果。但以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正气不足、易感客邪、寒邪阻滞、气血失和、脾土不及、肝木乘克为常见病因、病机。而外感寒邪,内客“胃家”,致胃肠气机不和之寒邪客胃,常为病证发生发展的诱发因素。
风寒邪气每因人体调养失宜,于中阳不振,正气不足而抵抗外邪不力之时,乘虚入侵,客于胃腑而为病。在正气不足、卫外不力的情况下,常表现为太阳中风之卫表不固,荣卫不和之发热。若正虚邪盛,病情进一步发展,则部分病邪内传少阳,出现太少并病,或可兼见太阴表证。进而表现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及“治心腹卒中痛者”的柴胡桂枝汤证[4]。
柴胡桂枝汤为《伤寒论》治太少并病的基础方。其证因是以脾胃虚寒为病理基础,即“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阳脉涩,是指脉浮取见涩象,也即脉浮涩,为气血不足,运行滞涩的表现,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也即脾虚体弱;阴脉弦,指脉沉取见弦象,也即脉沉弦,为少阳气郁木旺,而此特点,正好符合小儿土虚木旺、肝强脾弱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木旺土虚,气血不足腹部气血失养,木邪乘土,理当腹中拘急疼痛胃肠疾患的病理基础。证属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气血不足。在此以“虚人伤寒建其中”为原则,先当采用调和气血、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小建中汤以补其虚,然后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使里虚得补、正气得复、外邪得去而病体康复[5]。
桂枝汤中桂、草、姜、枣实为常用调料、香料或常用食品,具开胃健脾、调和中州之功,而脾胃是阴阳、气血、营卫的化生之源,因此桂枝汤是通过调和脾胃达到调和阴阳气血营卫的作用。既可用于太阳中风,也可用于各种变证、杂证,是对外解肌和营卫,对内化气调阴阳,为“群方之冠”。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倍芍药加饴糖,则成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小建中汤,是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之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等证之主方。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嚜嚜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等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之证小柴胡汤均能治疗,能和解少阳,通利枢机。以柴、芩疏散、清解少阳经、腑之邪气与郁火以经腑并治,疏清并行,使三焦通利,枢机条畅;夏、姜辛开温通、和胃降逆并化痰、消饮、去水以助三焦水道之畅达;参、草、枣以“当先实脾”为要务,并匡扶正气,以助驱邪外出。七味药物相辅相成,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攻补兼施,寒热同调,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是表里、上下、寒热、虚实同治之剂。而且胆腑清和,则胃能降浊,脾能升清;三焦通利,则水升火降,气通津布,表里调和。且治太少合病而见下利、呕吐的黄芩汤,即为此小柴胡汤去柴胡、人参加芍药而成,是谓治利“祖方”。
柴胡桂枝汤是以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合剂而成。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利枢机和解半表半里之邪;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疏通经脉,并除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以解太阳之表邪。两方合二为一,是治疗太阳表邪未除,邪气又入少阳,并兼太阴表证的伤寒少阳病兼太阳、太阴表证的证治方药。因此,柴胡桂枝汤具有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双重功效。
综上所述,胃肠炎患者脾胃素虚,中阳不振,复感风寒邪毒,客犯胃腑,致阴阳、气血、营卫失调,少阳三焦枢机失和,肝木乘克,络脉拘急而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之病发作,或可致缠绵难愈。本研究表明,可用柴胡桂枝汤随证加减进行辨证治疗小儿胃肠炎,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基础上和解少阳,疏利枢机,使中阳得振、营卫得和、气血得通、枢机得利、肝脾调和,三焦疏通,进而使胃肠炎疾患得以治愈。
[1] 闫恒. 柴胡桂枝汤治疗心腹卒中痛的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3.
[2] 杨先. 柴胡桂枝汤治疗发热临床效果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1(20):66.
[3] 陈红东. 柴胡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3):15-17.
[4] 王金存,杜志春,陈东瑞. 柴胡桂枝汤治疗内伤外感杂病[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8):131-132.
[5] 黄灿奇,陈宝田,胡琼力. 《伤寒论》中柴胡制剂的临床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303-304.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12-20
汪秀芳(1970-),女,甘肃省临洮县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胃肠疾病的诊治。
R256.3
A
1673-2197(2015)09-0121-02
10.11954/ytctyy.20150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