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法优选苦参切制工艺研究

2015-04-26李月侠金传山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母液苦参碱苦参

李月侠,吴 飞,金传山*

(1.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正交法优选苦参切制工艺研究

李月侠1,吴 飞2,金传山1*

(1.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目的:优选苦参切制工艺,为中药饮片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方法:以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及饮片外观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的最佳切制工艺。结果:优选的苦参最佳切制工艺为浸泡30min,闷润至透,切制厚度3mm,80℃干燥。结论:该法可作为苦参切制的可行方法。

苦参;切制工艺;正交试验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性苦、味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2-3]发现:苦参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心律失常、抗恶性肿瘤、免疫抑制等作用。随着苦参在医药行业、农业杀虫剂、护肤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苦参饮片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由于苦参切制工艺研究较少,各家药企往往凭经验操作,导致苦参饮片的内外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的切制工艺,为苦参饮片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G1316A柱温箱、G1329B自动机进样器、G1314C可变波长检测器)、Thermo NH2柱,SK250HP型超声清洗仪(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UW220D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日本SHIMADZU公司);HH-S2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华市晶玻实验仪器厂)。

1.2 试剂

三氯甲烷为分析纯(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水为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饮料科技有限公司);乙腈为色谱纯(天津四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无水乙醇为色谱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为色谱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对照品苦参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805-200508);槐定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84-200804);氧化苦参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80-201007)。苦参药材由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提供,经安徽中医药大学金传山教授鉴定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

2 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rmo-NH2(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80∶10∶1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40℃,进样量10μL。

图1 苦参药材HPLC色谱

2. 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分别取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以92.3%计算)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无水乙醇(80∶20)溶解,分别制备含苦参碱0.457 0mg、槐定碱0.563 0mg、氧化苦参碱2.091 9mg的1mL溶液,作为对照品母液。分别精密量取苦参碱对照品母液0.05mL、槐定碱对照品母液0.15mL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母液0.5mL移至10mL容量瓶,加乙腈-无水乙醇(80∶20)定容,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1]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加浓氨试液0.5mL,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250W,53kHz),放冷,再称定重量,加入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加入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5g,内径1cm),依次以三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7∶3)混合溶液各20mL洗脱,合并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溶解,转移至10mL容量瓶,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图2 混合对照品HPLC色谱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2.2”项已配制的混合对照品溶液5.0、15.0、25.0、35.0、45.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苦参碱:Y=45.890X-25.030(r=0.999 9);槐定碱:Y=138.54X-76.600(r=0.999 8);氧化苦参碱:Y=1 893.5X-922.67(r=0.999 9)。结果表明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分别在0.011 4~0.102 6μg、0.042 2~0.379 8μg、0.523~4.7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4.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2”项已配制混合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峰面积。结果表明,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9%、0.96%、0.1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3 重复性试验 取苦参药材粉末(过三号筛)6份,按“2.3”项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同时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46%、1.70%、1.3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较好。

2.4.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苦参药材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h、6h、12h、18h、24h进样测定,结果显示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71%、1.82%、1.22%,表明供试品溶液24h内稳定性良好。

2.4.5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2.2”项已配制的苦参碱对照品母液0.15mL、槐定碱对照品母液0.5mL、氧化苦参碱对照品母液2.0mL置于具塞锥形瓶,挥干溶剂,共6份。分别取已知含量的苦参药材粉末约0.15g,精密称定,置上述对照品溶液中,按“2.3”项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同样制备6份加样回收溶液。精密吸取加样回收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3 苦参切制工艺优选

3.1 正交设计

在预试验基础上,初步确定以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苦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浸泡时间、切片厚度、干燥温度,选用L9(34)优选实验,水平因素见表2。

表1 回收率测定结果

表2 水平因素

3.2 苦参饮片切制

取直径1~2cm档苦参干燥根适量,除去小支根和残留根头,洗净,按上述设计水平因素考察凉水浸泡(用水量以刚好没住药材为宜),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3.3 含量测定

3.3.1 苦参原药材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2.2”项已配制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及苦参药材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各10μL,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苦参药材含量测定 (%)

3.3.2 苦参饮片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2.2”项已配制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及按“3.1”项制备的的苦参饮片供试品溶液9份各10μL,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直观分析结果为:苦参切制影响因素A>C>B,见表4。

表4 苦参切制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3.4 方差分析

直观分析,A、C因素对苦参生物碱含量均有显著影响,B因素无显著影响。

表5 苦参切制工艺方差分析

3.5 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4、表5试验结果可见,苦参切制主要影响因素为浸泡时间和干燥温度,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确定苦参最佳切制工艺为A1B2C3,即浸泡0.5h,闷润至透,切制3mm厚片,80℃干燥。

3.6 工艺验证

按上述优化工艺最佳条件,取三批苦参干燥根(直径1~2cm档)制备苦参饮片,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确立的最佳切制工艺稳定、适用。见表6。

表6 工艺验证结果 (%)

4 讨论

苦参所含生物碱种类较多,文献研究[4-9]表明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在抗病毒、抗炎、免疫抑制、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因此苦参饮片内在质量控制选择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作为指标。资料[10]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存在相互转化,《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苦参含量项方法可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本试验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为指标。

通过正交试验法,确立苦参的最佳切制工艺为:浸泡30min,闷润至软,切制3mm厚片,80℃干燥,对于规范苦参的切制工艺、指导饮片企业生产及保证苦参饮片质量具有一定意义。

苦参切制工艺软化环节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原药材大小、含水量和浸泡用水温度、体积及天气温度、湿度等影响,浸泡和闷润时间参数不能一概而论,且由于苦参干燥根质地坚硬,所需软化时间较长,严重制约了苦参的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随着苦参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苦参资源逐步改为家种。因此,建立苦参的趁鲜切制工艺,以减少软化环节带来的困扰尤为重要。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88.

[2] 陈慧芝,包海鹰.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概括[J].人参研究,2011(3):31-36.

[3] 陈静,梁生旺.苦参的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5):569-572.

[4] 任莉莉,王晓稼.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2):281-283.

[5] 刘洁颖,郭圣荣.苦参碱对心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50:103-106.

[6] 何礼,尚剑.苦参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2,29(4):175-176.

[7] 田真真,万红娇,杨翠萍.槐定碱的药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1):219-221.

[8] 杨泽云,黄九英,魏玲,等.槐定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54.

[9] 李雪梅,吴运光,潘达鑫,等.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8):654-657.

[10] 贾敏鸽,孙文基.苦参及其复方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转化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3,23(2):90-92.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9-18

李月侠(1985-),女,安徽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与质量研究。E-mail:lyxttlkl@126.com

金传山,男,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与质量研究。E-mail:7982026@qq.com

R283

A

1673-2197(2015)02-0034-03

10.11954/ytctyy.201502013

猜你喜欢

母液苦参碱苦参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分子筛绿色化合成技术的开发
大剂苦参治不寐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聚合母液水优化处理及循环利用
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氯酸钠含铬母液回收再利用技术
维药苦豆子中苦参碱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