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全大补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临床研究

2015-04-26陈学裕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益气活血气血

陈学裕,刘 阳,龚 锦

(丰顺县中医院,广东 丰顺 14300)



十全大补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临床研究

陈学裕,刘 阳,龚 锦

(丰顺县中医院,广东 丰顺 14300)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十全大补汤联合穴位贴敷益气活血止眩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静滴葛根素注射液,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以5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量指标LVA、RVA、BA平均流速(Vm)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十全大补汤;穴位贴敷;益气活血止眩方;气血亏虚型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可导致眩晕症状。祖国医学将眩晕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瘀血阻窍五种类型。本研究采用十全大补汤联合穴位贴敷益气活血止眩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5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25±2.01)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5.75±1.47)岁,病程6个月至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中相关诊断标准。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其中以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 光 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主证者;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双侧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平均血流流速降低:椎动脉(VA)平均流速<25cm/s,基底动脉(BA)平均流速<30cm/s[1]。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55~80岁(含55岁、80岁);③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组 ①口服十全大补汤:方剂由生晒参10g、黄芪30g、当归10g、白术20g、茯苓20g、川芎10g、熟地黄15g、白芍15g、肉桂5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组成;制法:由我院药剂科煎药室统一煎煮并复渣至400mL;服法:每次200mL,于午、晚餐后温服;②穴位贴敷益气活血止眩方:等比例称取黄芪、当归、川芎、红花、丹参、乳香、没药、穿山甲、冰片适量,烘干后研成极细粉末备用。选穴:风府、风池、足三里、关元、气海,用醋将上述粉末调成糊状,以穴位贴敷辅料固定穴位处,每次贴敷2h,每天1次。

1.4.2 对照组 予以葛根素注射液(新乡东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583)6mL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天1次;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2467)10mg,临睡前口服。

两组患者均以5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变化情况,并监测不良反应。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TCD检查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可正常生活及工作,TCD检查脑血流速度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TCD检查脑血流速度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TCD检查脑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量指标LVA、RVA、BA平均流速(Vm)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n)时间LVARVABA治疗组45治疗前23.05±0.9821.34±1.3128.51±1.27治疗后41.26±3.29ab40.75±4.32ab55.46±5.46ab对照组45治疗前22.58±0.6422.04±1.0828.90±0.95治疗后33.48±2.59a30.26±5.02a47.46±5.83a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历代医籍对眩晕病证的记载颇多。《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故治眩晕之急,在于通利脑窍,以益气补血活血为要。

十全大补汤方中生晒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生晒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心肝,黄芪益气扶正固表,肉桂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共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药物贴于人体经络线上特定部位,通过透皮吸收和经络刺激,进而影响所属脏腑,激发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起到治疗疾病和增强机体功能的作用[3]。与口服中药相比,其既可避免内服药的肝脏首关消除效应,又可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还可增加恶心呕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益气活血止眩方中黄芪益气培正固本,当归补血活血;川芎、红花、丹参行气活血通络;乳香、没药调气活血定痛;穿山甲疏通经络,穿透性强;冰片开窍醒神。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冰片是一种有效的透皮促进剂[4],与穿山甲合用,能引药直达病所。所选穴位处方中风府穴具有疏风通络、通关开窍之功效;风池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具有壮阳益气之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强壮身心的大穴,局部刺激足三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关元、气海是人体的保健要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气血之功效。

综上所述,采用十全大补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蒲传强.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卫药发(1993)第12号:127.

[3] 陈琳,朱照静,李玉先.穴位给药在现代给药途径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药业,2005,14(8):18-19.

[4] 覃仁安,孙学蕙,邱德文,等.米槁乐滴丸抗心肌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1997,8(6):250-251.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9-23

陈学裕(1982-),男,广东省丰顺县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R244.9;R255.3

A

1673-2197(2015)02-0117-02

10.11954/ytctyy.201502057

猜你喜欢

益气活血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