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研究
2015-04-26朱雪,王静
朱 雪,王 静
(永城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河南 永城 476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研究
朱 雪,王 静
(永城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消除腹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中西医结合
乙肝患者由于病毒感染而使肝脏结构产生纤维化和肝小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由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代偿期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而转化为失代偿期,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腹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研究以80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单纯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1~71岁,平均(36.12±12.78)岁;初次腹水者24例,两次及以上腹水者15例。治疗组患者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1~65岁,平均(33.56±11.46)岁;初次腹水者25例,两次及以上腹水者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腹水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控制日常饮食,以低盐、低油脂食物为主,适当控制饮水量。西医常规治疗具体包括: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以保护肝脏;口服心得安,每日2次,每次10mg,以降低门脉高压;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根据患者腹水情况口服螺内酯及氢氯噻嗪40mg,每日3次;或静脉滴注呋噻米30mg。根据患者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补充白蛋白,并发腹膜炎者采用孢噻肟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发消化道出血者静脉滴注含0.1mg奥曲肽的生理盐水溶液100mL。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患者多属气虚、肝郁、血瘀混合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如鼓、脘腹饱胀、纳呆乏力、面色萎黄或黎黑、尿少、舌质淡紫、舌苔白、脉弦细。方药选择[1]:褚实子30g、陈葫芦30g、慧芭仁30g、茵陈30g、黄茂30g、泽兰30g、白术20g、郁金20g、获菩15g、车前子15g、大腹皮15g、大腹15g、太子参15g、炒麦芽10g、炒谷芽10g、路路通10g、生甘草10g。以上药物加水煎至200mL,1剂/天,分早、中、晚3次服用。同时嘱患者禁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比较临床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2]。显效:腹水及肿胀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患者食欲恢复,体检无浊音,平脐腹围缩小8cm(含)以上,肝功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无液性暗区,脾脏恢复正常大小,门静脉内径<1.2cm,病情稳定;有效:腹水及肿胀基本消退,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患者食欲有所改善,体检轻度移动听诊下无浊音,平脐腹围缩小5cm(含)以上,肝功能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无液性暗区缩小,脾脏明显减小或无明显变化(不再增大),病情稳定;无效:腹水及肿胀没有变化,临床症状依然存在或加重,体检仍有浊音,影像学检查提示液性暗区仍然存在或扩大。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相关医学统计显示[3],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并不理想,其往往集中在药物支持及对症施治上,具体方法为护肝、降酶、利水等,类似于中医理论中有失偏颇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理念,疾病难以彻底根除。近年研究表明[4],越来越多的医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效果,与本文研究相符。
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属于中医学中“膨胀”的范畴[5],其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水失疏泄,气血运化受到影响,导致开阖失衡、气血淤塞、水滞中焦,继而引发腹水现象,患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治疗的理念为标本同治,以健脾益气、养血柔肝、补肾扶正之药治疗本虚,以活血化淤、通络利水、清热利湿之药治疗标实。本研究使用的泽兰、路路通、车前子、陈葫芦、大腹皮、大腹子等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利湿的功效;慧芭仁、白术、炒麦芽、炒谷芽、生甘草等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褚实子可补肝肾之阴,茵陈可清热利湿,郁金可疏肝解郁[6]。诸药合用,相辅相成,标本兼治。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消除腹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惠广进.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76-177.
[2] 陈剑.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20-1521.
[3] 冯晓霞,梁海林,聂苑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31-32.
[4] 张勤生.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5):145-147.
[5] 王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21-22.
[6] 田翠峰,武果勤.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94.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1-26
朱雪(1972-),女,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
R2-031;R657.3+1
A
1673-2197(2015)06-0103-02
10.11954/ytctyy.20150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