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体会
2015-04-26宋宗元
宋宗元
(章丘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山东 章丘 250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体会
宋宗元
(章丘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山东 章丘 250200)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方法:将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障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中西医结合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壁的慢性炎症,为临床多发病。该病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外因如吸烟、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气候寒冷等,内因如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下降等。随着现代工业污染的加重,该病发病人数日益增多[1],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进一步恶化为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目前临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方法,常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可提高有效率,为此我院尝试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且通过常规生化检验、X线检查确诊。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单纯型30例,喘息型16例;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5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0~78岁,平均64岁;单纯型26例,喘息型20例;合并高血压14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主要措施为抗菌、祛痰、镇咳,使用头孢菌素类或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静脉滴注进行抗菌治疗。反复感染患者参照药敏试验结果,为其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伴严重感染者给予其奈替米星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静脉滴注;使用溴己新、氨溴索静脉滴注祛痰镇咳,喘息型支气管炎加用多索茶碱,有可逆性阻塞、伴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痉挛者常规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如博利康尼等吸入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为:①与患者积极沟通,嘱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辨证治疗急性发作期咳喘气急。胸部胀闷、痰白量多、恶寒或发热、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属风寒犯肺证,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选用三拗汤加减;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痰黄黏稠难出、胸痛烦闷、鼻流黄涕、身热汗出、口渴、便秘、尿黄、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或滑数为风热犯肺证,治宜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而黏、胸满窒闷、纳呆、口黏不渴、甚或呕恶、舌苔厚腻色白、脉滑为痰浊阻肺证,治宜燥湿化痰、降气止咳,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咳嗽、气息喘促、胸中烦闷胀痛、痰多色黄黏稠、咯吐不爽、痰中带血、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郁肺证,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选用桑白皮汤加减;咳嗽、喘逆不得卧、咳吐清稀白沫痰且量多,冷空气刺激加重,甚至面浮肢肿,常兼恶寒肢冷、微热、小便不利、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为寒饮伏肺证,治宜温肺化饮、散寒止咳,选用小青龙汤加减;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有咳嗽气短、痰涎清稀、反复易感、倦怠懒言、声低气怯、面色白、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肺气虚证,治宜补肺益气、化痰止咳,选用补肺汤加减;咳嗽气短、倦怠乏力、咳痰量多易出、面色白、食后腹胀、便溏或食后即便、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舌质胖、边有齿痕、脉细弱为肺脾气虚证,治宜补肺健脾、止咳化痰,选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咳喘气促、动则尤甚、痰黏量少难咯,伴口咽发干、潮热盗汗、面赤心烦、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肺肾阴虚证,治宜滋阴补肾、润肺止咳,选用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③临证加减。外寒内饮者以小青龙汤加减,燥热伤肺以清燥救肺汤加减,痰湿内聚以二陈汤加味。若为老年患者,肺脾肾功能减退,呼吸系统功能差,长期痰浊阻肺,极易致热郁于肺,治用千金苇茎汤;老年患者出现瘀血之证,治以通腑泻肺。外寒重者痰多稀薄或有泡沫,则加桂枝、细辛;多痰黏质稠,咯吐不爽金加银花、牛蒡子、桑皮、薄荷、黄芩、大贝;风燥咳嗽可配以川贝、芦根;虚肺燥者加生地、麦冬、玄参、丹皮;咳嗽频作、咽痒阵呛者药用桑叶、桑白皮、杏仁、麦冬、黄芩、蝉衣、桔梗、白前等;喘重者加紫苏子、蛤蚧、地龙、紫菀。每日1剂,水煎2次,7剂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④中医辅助治疗寒性体质,如温针灸和按摩理疗。以肺经、背部督脉等穴为主,电针取穴大椎、陶道,配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天突、神阙、膻中、命门、灵台等,还可加大椎、定喘、足三里、丰隆、肾俞、膏肓等穴。⑤加强耐寒锻炼,禁烟禁酒,少食辛辣刺激、油腻肥甘和易致敏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者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日常生活与工作受影响者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46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水平比较
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FEV1为(54.0±4.0)%,观察组FEV1为(72.0±6.0)%,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初期不适应中药治疗,经一剂多服调整后有所改善,另有2例并发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患者并发阻塞性肺气肿3例,支气管扩张2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86%)显著高于观察组(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约为6.8%,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该病临床表现为连续2年以上且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属于中医学中“咳嗽”“喘证”范畴。重症者多伴有气急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呼吸困难、哮鸣等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和紊乱。
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除整体性个体化治疗外,中医强调“以平为期”,即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协调[2]。临床实践表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较差,且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肺巨细胞的吞噬能力,而解痉平喘类药物可兴奋交感神经而影响心脏功能。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快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阳性体征趋于稳定,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预后。咳嗽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中医对于咳嗽的诊治有独特的思路,其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咳嗽多由于过度疲劳、受凉引起,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饮食不当或过早使用收敛、滋腻类药物,导致闭门留寇、邪无出路,故而咳嗽迁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白术等具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进蛋白质和DNA合成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呼吸道免疫力,防止感染反复发作。但临床使用中药治疗时需先辨证,对于病久肺肾两虚、降纳失司、咳喘气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者治以外肾纳气,佐以活血化瘀,常用麦味地黄汤加减。此外,部分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可长期服用肾气丸、冬虫夏草粉等,以维持病情稳定[4]。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障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钱形邦.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急性气管及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5(3):369-370.
[2] 杭春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3,3(20):286.
[3] 鄢德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临床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269.
[4] 蒋娜,陈志民.慢性支气管炎采用咳喘宁胶囊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25):111-114.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1-19
宋宗元(1972-),男,山东省章丘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肺癌基础与临床。
R285.6;R562.2+1
A
1673-2197(2015)06-0079-02
10.11954/ytctyy.20150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