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调肝温肾方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行性分析
2015-04-26麦振华
麦振华
(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健脾调肝温肾方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行性分析
麦振华
(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目的:探讨健脾调肝温肾方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匹维溴铵片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效果,优于采用匹维溴铵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可能是借助对肠道敏感性的适度调整而发挥其药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脾调肝温肾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胃肠功能性紊乱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近些年呈逐年增加趋势。IBS具有反复以及迁延的特点,再加上对该疾病症状的认知不足[1],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往治疗IBS的方式有调节饮食与心理情况以及药物治疗等,但对于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还缺乏有力证据,因此众多IBS患者已转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健脾调肝温肾方是由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王教授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结合积累的经验汇总而出[2],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治疗有较好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健脾调肝温肾方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行性,选取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健脾调肝温肾方的治疗机制予以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高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2.5±4.7)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7.8±4.2)年;临床症状总积分为(8.9±5.8)分;肝气乘脾型18例,脾胃虚弱型8例,脾肾阳虚型4例,肝郁脾虚肾阳不足型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4.2±3.5)岁;病程2.5~24年,平均病程(7.5±3.1)年;临床症状总积分为(8.1±7.9)分;肝气乘脾型16例,脾胃虚弱型10例,脾肾阳虚型3例,肝郁脾虚肾阳不足型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照2006年罗马提出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Ⅲ”:近期三个月时间内,每月不少于3天发生腹痛等不适症状,且反复发病,同时还具备如下两项或以上症状:排便频率发生变化;排便后症状好转;粪便性质发生变化。IBS-D诊断标准:排便一天超过三次;粪便性质为松散便或稀水便;具有排便急排不尽等症状;腹胀等。
1.3 入选标准
①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医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②患者接受治疗前2个月行结肠镜、B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培养以及生化检查均正常;③患者接受治疗前未采用止泻与抗菌药物;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本次试验药剂均由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提供,生产于广东一方药业有限公司。观察组患者服用健脾调肝温肾方,药物组成:白扁豆15g,党参、茯苓、白术、白芍、防风、山药各10g,陈皮、炮姜各6g,肉桂3g,1剂/天,每剂用300mL开水冲泡,分3次服用。腹痛、肝郁乘脾严重者,加白芍5g、甘草10g;舌苔黄、脾虚夹热者,加黄连5g;淤血阻滞、舌质黯淡者,加川芎6g;脾虚湿重且黏液便者,加薏苡仁15g、苍术10g;阳虚明显、形寒肢冷者,加制附片5g。对照组患者服用匹维溴铵片(生产厂家:法国苏威制药公司;生产批号:20071018)治疗,50mg/次,3次/天。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5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经治疗后,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几乎消失,疗效指数为71%~99%;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为35%~70%;无效: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病状未发生任何变化,未能达到以上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慢性泄泻大都因肝、脾、肾三脏功能性失调导致,其中主要为脾胃功能性失调[3]。因此,对于慢性泄泻的治疗应当主治健脾,辅以温阳与抑肝治疗。有研究[4]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有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胃虚弱以及肝脾不和,此五种类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有中医学者认为[5]对于该病的治疗应当从基本病机着手,再予以辨证治疗,属于中医辨证治疗的最高层次,且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辨证分型治疗,对肝脾肾三脏予以同时调理,是中医学者学术思想的具体表现。
健脾调肝温肾方中白术、党参具有益气健脾与除湿功效,能协同发挥其作用,为君药。白芍具有缓急止痛、养血润肝及兼敛脾阴等作用,与参术结合使用,则具有土中泻木的功效;肉桂可补火壮阳、散寒止痛以及引火归源,与参术相辅,具有补脾阳、温肾阳以及健脾运的功效,该三种药物为臣药。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陈皮既可理气燥湿又可醒脾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山药既能养阴又可补脾益气,该四种药物合用,能辅助参术对脾胃运化的加强,这四种药物为佐药。防风可辅助参术达到祛湿止泻的效果,炮姜温中祛寒,增强脾胃阳气,与肉桂合用能暖脾胃以及滋健运,将其称为佐使。诸药联合应用,能同时调理肝脾肾三脏,从而实现止泄缓痛的效果,治愈疾病。
由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缺乏特殊的临床理化检测与标准判定疗效的方法,从而对于该病疗效的评判标准主要是看症状是否出现缓解。健脾调肝温肾方与匹维溴铵片都能缓解IBS-D患者的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6]。虽然在缓解部分症状的效果上,匹维溴铵片药物见效更快,健脾调肝温肾方发生作用相对缓慢,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健脾调肝温肾方的疗效要逐渐优于匹维溴铵片[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药治疗疾病时,不会以单方面的对抗因素来处理相关问题,而是尽量从多方位、多层次来予以发挥整体效果,从而实现机体稳定状态,其发挥效果的速度也相对迟缓。本研究不仅考虑了研究对象的较好依从性,而且治疗4周后,其药物已达到治疗效果,可进行有效评估。
综上所述,采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效果,优于采用匹维溴铵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可能是借助对肠道敏感性的适度调整而发挥其药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肖跃红.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实验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10(11):34-35.
[2] 苏晓兰,魏玮,林琳.魏玮教授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2,32(2):142-143,146.
[3] 相宇峰,薛西林.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4):320-321.
[4] 李晶.用人参健脾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487.
[5] 桑怡,谢冠群,王小奇,等.从五脏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810-811.
[6] 钦丹萍,黄一鸣,杨午鸣,等.健脾、温肾、疏肝、升清四法对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胃肠激素的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387-390,383.
[7] 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12.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1-06
麦振华(1973-),男,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R256.3
A
1673-2197(2015)05-0104-02
10.11954/ytctyy.2015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