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2015-04-25李峰峰刘辉煌

统计与决策 2015年1期
关键词:门槛城乡居民城市化

李峰峰,刘辉煌,2,吴 伟

(1.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2.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人到城市,促进了城市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但也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表现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显著特征(Khan和Riskin,2001;王洪亮和徐翔,2006)。严重的城乡差别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桎梏,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如何?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的不同地区间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是否存在明显区别?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在我国城市化前期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为实现赶超政府实施了优化重工业发展的战略,制约了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平均工资水平偏低,影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整。而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三产业需求明显增加,城市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将有可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此外,由于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劳动力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这也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高了农民绝对收入水平,也增加了东部相应地区的生产总值,但是农民劳动报酬的份额较少,因此导致了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增大。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我国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能表现出非线性关系。鉴于此,本文采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检验。

1 面板门槛模型构建

由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根据Hansen(1999)提出的静态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单一门槛模型为例,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得到门槛值以后还需要对门槛效应的显著性以及门槛值个数进行检验,第一个检验即检验门槛值前后的系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个检验是假设单一门槛值已知的情况下搜索第二个门槛值,参数估计思路与单一门槛模型类似。

2 指标选取

城市化水平多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但关于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统计是从2000年开始,无法得到各省份完整的城乡人口数据,本文参考相关文献采取非农业人口比农业人口比重的指标表示城市化水平urban。为全面衡量城乡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分别选取了相对收入差距指标和绝对收入差距指标,其中相对收入差距指标(urbanr)为城镇居民消费额和农村居民消费额的比值,绝对收入差距指标(urband)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差值。

本文主要从政府行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等三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可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控制变量。本文用政府财政支出占地方GDP的比重来衡量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gov),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往往会造成城市偏向,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对于重工业的偏好也将带来我国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在结构上的紧张关系,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乡收入分配;政府资源的分配也往往倾向于城市居民,比如政府的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就主要被城镇居民享受,因此地方政府的行为可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用非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重来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market),一般而言,随着市场化发展,非国有企业就业份额的上升,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从农业部门乡镇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但在市场化过程中城镇部门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工资决定方式也将发生变化,非国有部门的人力资本边际回报往往高于国有部门,人力资本水平相对更高的城镇居民收人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也可能进一步扩大。因此,市场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净影响尚不能确定,需要作进一步检验。

本文用贸易依存度也就是进出口总额占当地GDP比重来反映地方经济开放水平(open),经济开放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有较大影响,一方面随着经济开放程度提高,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在经济开放过程中,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有可能增加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和工资收入,从而扩大与农民的收入差距,因此经济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存在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其最终效应也是不确定的。

本文研究采用的时间跨度为1995~2012年,为了保持变量的完整性,在样本中剔除了重庆市,另外本文也没有使用港澳台的数据。本文人口指标、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和经济开放程度等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1978~2008年职工人数等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各地统计年鉴。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 实证检验与分析

首先本文对相对收入差距模型的门槛效果进行了检验以确定门槛的个数、设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形式。分别假设不存在门槛、一个门槛和两个门槛估计方程(2),得到的F统计量和采用“bootstrap”得出的P值见表2。可以看到单一门槛的效果显著,对应的P值为0.00,而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效果都不显著,对应的P值分别为0.217和0.667。从图1中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为零时γ的取值即为门槛参数的估计值,图中虚线即为所有LR值小于5%显著水平临界值7.35构成的门槛估计值95%的置信区间,根据该门槛值可以将地区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两类:人均GDP小于12045元和人均GDP大于12045元。

表2 相对收入差距模型的门槛效果检验

图1 相对收入差距模型的门槛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表3为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对应t值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当经济发展超过一定阶段(人均GDP超过12045元),城市化进程将缩小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收入差距,城市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通过异地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报酬偏低,融合城市的难度较大;在户籍制度等制约下,只有农村中能力较强、收入较高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因此随着城市化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户籍制度、劳动力转移政策等也发生了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向城市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在控制变量中,经济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向城市聚集,从农业生产转向了工业以及服务业,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政府行为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地方财政支出的城镇化倾向明显,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可能越大。市场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为正,但其作用并不显著。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国有企业单位就业份额不断上升,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可能受到人力资本偏低、工资谈判能力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作用并不明显。

表3 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根据类似的思路,本文还对城市化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表4为绝对收入差距模型的门槛效果检验,模型中存在单一门槛值,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检验同样不显著。在绝对收入差距模型中,门槛值为19703元,根据表5的模型估计结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都为正,但城乡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的影响强度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的强度。在控制变量中,市场化水平、政府影响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都为正,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强度最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最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制度障碍限制了农村人口流动,相应的就业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扩大了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主要投向城镇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也不利于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

表4 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模型的门槛效果检验

表5 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4 结论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对于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根据相对收入差距的门槛面板模型,当经济发展超过一定阶段(人均GDP超过12045元),城市化进程将缩小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收入差距;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为负,但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而政府行为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根据绝对收入差距的门槛面板模型中,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都为正,并且当经济发展超过一定阶(人均GDP超过19703元),城乡化对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强度更大;市场化水平、政府影响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都为正,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强度最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最小。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当前改善我国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需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提高城市就业吸纳能力;而要改善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应当加快城市部门改革,逐步放弃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将政府支出更多的向农村倾斜。

[1]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2]Anand S.The Kuznets Process and the Inequality-development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0(1).

[3]陈斌开,林毅夫.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0,(1).

[4]Hansen B E.Threahold Effect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2).

猜你喜欢

门槛城乡居民城市化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停留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