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皮栽培秀珍菇品种筛选试验

2015-04-24刘纪霜亢希然李雪枝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珍菇桉树菌丝

刘纪霜,亢希然,2* ,庞 健,李雪枝,陈 超

(1.广西南宁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广西南宁 530031;2.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河北石家庄 051430)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又名环柄香菇,是平菇的一种。秀珍菇因外形悦目、鲜嫩清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获消费者好评。秀珍菇鲜菇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经多年引种试验,发现其在食用价值、栽培方法和产量等方面均比通常栽培的平菇有更多的优点且菌丝生活力极旺盛,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可以在稻草、麦秆、香蕉秆、废棉、茶叶渣等各种植物废料上生长,极易进行人工栽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林产业废弃物来栽培秀珍菇,使秀珍菇的栽培本土化。

广西的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1]。大量的桉树皮被废弃、焚烧或者填埋,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当地利用桉树皮栽培食用菌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已有许多利用桉树皮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4],降低了食用菌的栽培成本。该试验主要目的是筛选出适合利用桉树皮栽培,且菌丝生长势强的秀珍菇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从广西区内外收集到秀珍菇9号、秀珍菇845、秀珍195、秀珍菇163、秀珍菇18、秀珍菇1号、秀珍菇2号、秀珍菇8号和台湾秀珍菇等品种(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培养基。

1.2.1.1 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 20 g,加水 1 000 ml,pH 自然。

表1 供试秀珍菇品种

1.2.1.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80%棉子壳+20%麦麸+2%石灰+1%石膏。

1.2.1.3 出菇培养基。76.3%桉树皮+3.1%玉米粉+20.6%麦麸+2%石灰+1%石膏。

1.2.2 菌种制作。分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制种方法制种,培养基按常规方法配制、灭菌[5]。接种后置于接种室内培养。每个品种接种50袋,每袋以1.0 kg干料计算,重复3次。

1.2.3 菌袋制作。桉树皮和棉子壳提前预湿,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选用15 cm×37 cm聚丙烯单口塑料袋,100℃常压灭菌10~12 h,培养料冷却到低于30℃时,固体种接种。

1.2.4 菌丝日均生长速率。菌丝日均生长速率(mm/d)=菌丝生长量(mm)/培养天数(d)。

1.2.5 菌袋摆放。菌袋摆放无严格要求,菌袋间不必留空,菌墙高8~10袋(高约1.0 m)。

1.2.6 开袋。菌袋菌丝培养成熟吐黄水后要及时开袋催蕾,开袋前棚内全面喷洒一次杀虫剂。

1.2.7 催蕾。菌袋开袋后2 d内不可淋水,2 d后棚内喷雾或淋水增湿,要求湿度在90%以上,如果温度合适,3~5 d开始现蕾,现蕾后避免大水喷淋,适宜细雾轻喷。

1.2.8 出菇管理。菌袋现蕾后2~4 d是菇子实体生长成熟期,此时要注意调控棚内温湿度。秀珍菇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是15~30℃,子实体生长期适当减少通风,增加棚内CO2浓度有利于生长,因此棚内可通过加盖薄膜来形成一个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当白天气温低于15℃时,封闭薄膜以利保温;当白天气温高于25℃时打开薄膜通风降温。

1.2.9 物理防虫设施。栽培大棚内安装防水灭虫灯,减少虫害发生,实现无公害栽培。

1.2.10 产量统计。记录统计品种的鲜菇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生物转化率=(子实体总产量/干料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秀珍菇各品种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日均生长速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与台秀的菌丝生长速率相比,8号、195和845的菌丝生长速率略高于台秀,其中195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为5.8±0.03 mm/d;1号、9号和163的菌丝生长速率低于台秀,其中1号菌丝生长速率最慢,仅为2.3±0.09 mm/d;18和2号的菌丝生长速率与台秀差异不显著(表2)。

表2 不同秀珍菇品种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2.2 不同秀珍菇品种在栽培菌包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台秀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菌丝生长速率平均值为7.93 mm/d,与163、9号、195、2号和1号菌丝生长速率相比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号的菌丝生长速率最慢,菌丝生长速率平均值为6.30 mm/d,与其他8个品种菌丝生长速率相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3)。

2.3 不同秀珍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从表4中可以看出,9号、845和2号的菇蕾浅灰色,子实体丛生,接种至出菇需25~29 d,有明显的潮期;195等其他6个品种的菇蕾均为黑色,子实体散生,接种至出菇需30 d以上,没有明显的潮期。195的菌丝长势最好,845和163次之(表4、图1)。

2.4 秀珍菇各品种间生物转化率比较 从表5可知:不同品种间菌袋污染率不同,台秀、2号和845的污染率最高,达到10.7%;8号和195的污染率较低,分别为0%和1.8%。不同品种间生物转化率有差异,845每袋菇产量为329.30 g,生物转化率达到68.84%,表现最好;2号每袋菇产量为314.90 g,生物转化率达到65.83%,表现次之。

表3 不同秀珍菇品种在栽培菌包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表4 不同秀珍菇品种部分生物学特性情况

表5 不同品种秀珍菇间出菇状况比较结果

综合9个秀珍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品质及产量表现,初步确定195、163、18等3个品种与对照品种台秀是适合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确定了195、163、18等3个品种与对照品种台秀是适合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品种。主要原因如下:秀珍195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口感较好,菌丝发育过程中菌袋的污染率较低,生物转化率高于台湾秀珍菇。秀珍菇18号的菌丝在桉树皮栽培料中的生长速率很快,口感较好,生物转化率高于台湾秀珍菇。秀珍菇163的外形美观,生物转化率高,口感好,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2)秀珍菇各品种的生物转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如下:①培养基中桉树皮的添加量过高。该试验培养料的主料100%为桉树皮,这个培养基配方可能不太适合秀珍菇各品种生长。因此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桉树皮在培养基配方中的合理比例。②秀珍菇中栽培环境中湿度不够,鲜菇的含水量较低。由于试验条件有限,所搭的出菇大棚质量较差,致使秀珍菇的栽培场所湿度较小,相对干燥,所以采摘的鲜菇含水量较低,进而影响了各品种的产量,造成此次试验的9个秀珍菇品种生物转化率都偏低。

[1]项东云,陈健波,刘建,等.广西桉树资源和木材加工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J].广西林业科学,2008(4):175-178.

[2]谢日禄,亢希然,庞健,等.桉树皮栽培食用菌初探[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5):13-14.

[3]亢希然,刘纪霜,谢日禄,等.桉树皮栽培姬菇试验[J].食用菌,2013(6):31-32.

[4]刘纪霜,李雪枝,亢希然,等.高温小平菇菌株筛选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4,33(1):66 -67.

[5]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珍菇桉树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