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山村变小康
2015-04-23
3年时间,为天宁村协调项目资金4600万元,直接投入和职工捐赠资金58.9万元,帮助和带领村民修公路、建学校、整土地、种林木,使该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635元增长到2013年的4558元,年均增长约20%……
这一连串的数字,最直接地体现了帮扶干部的心血以及驻村帮扶的成效,自2011年3月挂钩帮扶盐津县中和镇天宁村以来,云南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情系山区、真情扶贫,干部驻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帮扶计划并落到实处,带领村民走上了快速致富的路子。
理清思路树信心
天宁村距离中和集镇15.5公里,平均海拔1260米,地处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全村1080户 4903人中,贫困户达413户1667人,占比近40%,有农村低保户116户416人,占比约10%。由于地理、气候、土壤等原因,该村粮食产出较低,2010年人均有粮仅600斤,且产业结构单一,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挣钱,1250名外出务工者占到全村人口的1/4。
面对天宁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闭塞的现状,挂钩扶贫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人员心里都没有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了解掌握村情。”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主任会议研究机关挂钩扶贫工作,成立了由常委会主任任组长、机关各委室主任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干部职工分批次到天宁村开展深入细致的摸底调研。调研中,大家亲眼目睹了天宁的贫穷落后面貌,切身体验到山区生活的艰辛,用心感受村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同时,也认真思考着如何挖掘天宁发展致富的潜力,找到挂钩扶贫工作的突破口。
摸底调研之后,大家对天宁的村情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初步形成了“下大气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抓实产业发展,立足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扶贫思路,也坚定了大打一场扶贫攻坚战、确保扶贫工作干出成效的决心。
3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天宁村各村组调研达16次,机关干部职工(含厅级领导)累计到天宁村开展调研逾600人次。在实实在在掌握村情,悉心听取天宁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天宁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帮助该村完善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了机关挂钩扶贫“十二五”规划,并逐年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一个个日思夜盼的建设项目白纸黑字地列入帮扶规划,让天宁村的干部群众如同吃下一粒粒定心丸,他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曙光,明晰了致富思路,增强了发展信心,干部群众卯足了劲,拧成了一股绳,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全员参与齐用心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市人大常委会并没有直接掌握社会资源配置权力,也没有任何扶贫项目资金,这是开展挂钩扶贫的一个劣势。但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与几乎所有市直部门都有工作联系,且领导干部大多来自不同单位,多数曾在市直部门或县区担任领导职务,因而在协调项目资金方面又有着一定优势。“不管多少,能给就好”,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为挂钩扶贫村协调项目资金的“指导方针”,也是机关干部争取扶贫资金时的口头禅。充分发挥机关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多方协调项目、筹措资金,助推天宁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成为了机关挂钩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2011年5月,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张纪华带领机关挂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市发改委、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国土局、住建局、扶贫办、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天宁村开展扶贫现场办公。张纪华指出,天宁村在交通和生态、产业等方面有一定潜力和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将竭力帮助该村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破解难题。现场办公会上,参会的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对天宁村部分发展建设项目当场表态给予支持。会后,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趁热打铁,将各扶贫项目梳理分解到机关各委室,由各委室跟踪项目进度、督促项目实施。现场办公会上部门表态的项目得到逐一落实,累计到位资金600余万元,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扶贫工作赢得了良好开局。
2013年4月,昭通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刚刚闭幕,新当选为昭通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李勇就不辞辛劳,赶赴天宁村深入开展调研。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勇6次带队深入天宁村,访民情、解民忧,召开民情恳谈会,慰问困难群众,跑遍了天宁6个自然村,足迹遍布20余个村民小组。通过深入调研,他掌握吃透村情,关注该村发展动态,指导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项目实施和产业建设,帮助该村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并亲自向省、市有关部门协调产业发展、户间道路硬化、村卫生室修建、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约650万元。
昭通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常委会其他领导情系挂钩扶贫村,竭尽所能跑项目、要资金;各委室积极履责,加强与对口部门协调联系,加快项目实施,督促资金到位;机关职工踊跃参与,慷慨解囊,通过结对帮扶,力所能及奉献爱心。机关挂钩扶贫工作形成了领导挂帅、委室挂钩、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排忧解难献爱心
作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人大机关自然与人民群众有着与生俱来、割舍不断的亲情。昭通人大常委会机关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各级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选派新农村指导员驻村蹲点直接联系群众,组织人大干部职工到天宁村结对子、认“穷亲”,构筑了一条条纵横交织的联系群众脉络,为挂钩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2011年起,机关每年都选派一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处级干部和一名年富力强、吃苦耐劳的科级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驻天宁村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邵明光、赵庆德同为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员,都已年过5旬,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被选派为工作队长、指导员。在村民眼中,处级干部可是“大官”,但他们没有一点“官架子”。到天宁后,他们每月都要驻村15天以上,年驻村时间均超过200天,很快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由于没有交通工具,他们进村入户、上山下田基本靠走,虽山路难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从不间断、毫无怨言。
一次,老邵与天宁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金友一道,走了六七公里山路,走访了7个村民小组的20余户农户。到傍晚时忽然天降大雨,为及时与村两委干部交换情况、研究工作,老邵婉拒了农户留宿,匆匆步行返回村委会。山路崎岖泥泞,村民借给他的雨伞也难以遮挡疾风骤雨。回到村委会时天已漆黑,村干部们看着全身湿透、半身是泥、冻得瑟瑟发抖的老邵,无不双眼潮润。真挚的群众感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驻村干部得到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信任,许多难题在他们手上迎刃而解,扶贫项目在他们的协调督促下也得以顺利实施。
昭通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每一名干部职工都牢牢记得自己在天宁村还有两三户“穷亲戚”。挂钩天宁村以来,每年机关干部职工都会前往天宁村看望困难群众,拉家常、叙乡情,访贫问苦、嘘寒问暖,送上慰问金和米、油、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2012年以来,机关女职工连续3年放弃“3·8”节休假,选择在妇女节当天前往天宁村慰问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为她们送去节日的关怀,深入了解妇女群众的生活状态、女性健康、家庭教育和发展诉求,并为妇女群众开展法制讲座,引导她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鼓励她们通过劳动致富过上美满幸福生活。
3年中,机关60余名干部职工共为贫困户捐赠资金10.9万元,送去各类生产生活物资价值2.5万元,为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47件,把党的温暖带到了天宁村的每一户人家,使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改善民生暖民心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也是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扶贫工作的目标。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既定扶贫思路,短短3年间,通过协调争取,在天宁村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项目,使天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逐步展现。
交通闭塞、出行不便是制约天宁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因素。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通过先后争取交通建设项目资金1700余万元,硬化了天宁村至中和集镇公路18.8公里,修建改造了蚂蟥沟、田园、茶林等村组公路11.6公里,硬化了天宁村至大关县木杆镇公路6.5公里,修建了至万古、桂花等地的公路10公里,使天宁村初步建成了直通县乡、串联村组的交通网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为发展农业产业打牢了交通基础。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协调资金528万元,帮助天宁村新建村中心校综合楼、学生食堂和宿舍;筹资105万元,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和农家文化大院;筹资30万元,修建了村卫生室;还帮助该村修建了篮球场,维修了部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促进了该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了新的平台。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助解决村两委办公楼建设资金20万元,筹资160万元实施了覆盖3400人的农村人饮工程,实施了总投资463万元的绿井坝、中坝100户易地安置民房建设和亮化工程,筹资70万元用于安置点沼气池、化粪池、公厕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协调危房加固改造项目200户200万元,争取资金280万元实施了和坪片区村容村貌整治和户间道、机耕路硬化工程。另外,还协调到和坪片区土地整治项目资金667万元,用于土地整治和河堤保坎修建等。通过项目实施,天宁村的人畜饮水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天宁村自然条件较差,农业产业发展落后。引导该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发展适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挂钩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通过向省、市林业部门争取,协调林业发展资金500余万元,已帮助该村发展林产业和中草药种植6679亩,其中杉木2804亩,黄柏523亩,方竹 1422亩,核桃1730亩,金银花、天麻200亩。另外,争取市畜牧局支持,投入资金10万元扶持养猪大户1户。各项产业的实施,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随着时间推移,产业效益进一步显现,必将有力带动该村农业大发展、农民大增收。
3年来,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真情扶贫,彻底改变了天宁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的天宁村,高寒冷凉山区的生活景象已不复存在,村民们基本过上了“煮饭不烧柴,走路不湿鞋,喝水不用抬,庭院亮起来,汽车开进来,荷包鼓起来”的新生活,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