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

2015-04-23檀钊

科技视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摘 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颠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通过多专业渗透的方式重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目的在于科学构建学生的技能体系,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能力为体;多专业渗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职教育阶段应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总是与一定区域的职业、产业、行业和市场紧密关联,具有非常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正由于此,高职教育很容易受市场变化的制约,可变性和开放性是其较为明显的特点。

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教育当以为就业服务作为办学宗旨,为实现本宗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就需要进行创新。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颠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

1 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意义

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有其基本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特性和目标上。一体两翼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采用的是有利于强化技能训练的课程模块化方式,课程模块化方式就是将学生就业所需的各类技能通过某种合理的标准划分为若干板块,这些模块有机地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学生的本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的技能,所以,这种模块化的方式其实是通过多专业渗透的途径,强化了学生的本专业技能,又可以适度拓展学生的技能体系,对促进学生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确立的的基本要求

2.1 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说的就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根本属性的明确其实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提。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坚持实践教学的度和量,适当淡化理论内容的教学,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加大技能训练的权重。技能训练既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是基础,不可动摇,同时适当地鼓励学生掌握与将来岗位相关的其他专业的部分技能,丰富学生的技能体系,增强就业适应性,提升就业竞争力。

2.2 以能力为体

以能力为体即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以能力为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需要。

《意见》中所指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强调的就是能力,这种能力广义上指综合职业能力,狭义上则可认为指的是专业技能。无论广义还是狭义,能力为体与强调知识水平尤其是理论知识水平的其他类别教育相比,就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一项基本的要求。离开能力谈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否认职业教育。

2.3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

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切实践行工作过程、任务驱动以及能力为本的理念,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适切性,更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体,以知识和素质为两翼强调了能力本位,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强调了素质和知识的同等重要性。强调素质,尤其是综合素质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素质。因此,强调能力本位,并未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传授。

2.4 通过多专业渗透的途径

本科及以上层次学校采用的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通过多专业渗透的方式培养具备高附加值技能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较为适切的做法。这种做法不需要复合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不同的完整的专业背景,不需要特别关注文理相通,既可以是同一学科领域中不同专业的相互渗透,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的不同专业间的相互渗透,也无需像复合型人才培养那样有很高的要求,途径和方式灵活,人才培养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通俗地说,就是容易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5 课程决策分权化

课程决策分权化,是指赋予,更确切地说是归还职业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在人才培养上的话语权,通过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的充分行使,共同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职业院校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邀请用人单位和准用人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一起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大力提倡邀请相关教育与科研机构介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单位要尽可能多地包含职业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对于参与课程决策的相关主体的意见和建议,高职院校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要舍得在课程决策方面分权,将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的重组或调整充分反映出来,这既是对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的重视,更是对职业教育本身负责的做法。通过分权化,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真实性需求,是顺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做法,而非强迫社会接受我们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培养出来的学生。

2.6 适度弱化理论教学

适度弱化理论教学并非放弃理论教学,而是指理论教学要少而精,以够用和实用为量和度的界限,无需强调理论知识的绝对完整性。不是闭门造车,通过教研组或教学团队想当然的选择去确定理论教学内容,而是要严格依据学生日后的所需岗位能力科学设定理论教学的知识点,专业岗位在知识层面需要什么就安排什么,以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具有直接效用为理论知识安排的直接追求。适度弱化理论教学还必须坚持理论教学是为实践技能教学服务的原则,所以适度弱化理论教学其实更能体现对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视,体现了能力本位观下,对理论知识的一种理性态度。

2.7 课程目标综合化、具体化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标就要综合化,也要具体化。综合化意指目标的确立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以就业为导向,要有明确的宗旨,即为就业服务,要要一定的前瞻性,综合体现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具体化则是说,总目标和子目标都要有清晰的内容要求和明确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确立都要依据总目标和子目标,辐射或发散开来,但绝不可脱离目标。

3 科学构建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

职业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技能型、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征,直接决定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体系与岗位能力需求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科学、精当地选择与培养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内容,结合实践教学,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高附加值技能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1 实现教学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的转变

3.1.1 教学方法体系的转变

职业教育应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全真模拟训练以及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采用的课赛合一或者赛场教学等方法。职业教育重视和关注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学生就是通过这些直观感受和体验习得职业技能的,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当为开放的体系,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无定法的教学方法,并不强调教学方法的理论定位,重视的是方法所能带来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教学方法体系的依据的是将技术成果如何应用于实践,如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各项能力、知识和素质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能力、知识和素质的教学,将能力习得和知识传授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适度够用的知识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3.1.2 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

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学生就业需要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科学地处理好毕业就业和将来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之间适度与适用的关系。

应当依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依据就业岗位的复杂性,适度地安排职业技能的教学,在强化学生的本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当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专业需要,鼓励学生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基本技能,形成部分高附加值技能。

3.2 构建多专业渗透的课程体系

培养高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要求是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和变革,核心工作就是多专业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构建多专业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要着重研究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根据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将整体教学内容分为能力模块、素质模块和知识模块,构建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其中能力模块是核心模块,所有模块均包括三个子模块,即公共子模块、专业子模块以及相关专业子模块,例如能力模块包括公共能力子模块、专业能力子模块和相关专业能力。选择子模块的数量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基础和时间等因素均衡考虑。

4 小结与呼吁

遵循职业教育的要求,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建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立足点,始终要以能力为体,因为,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要点。围绕能力培养,尚需同时进行专业知识教育,重视综合素质培养。为适应市场需求,应着力培养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着力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坚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部分高附加值技能,以此丰富学生的技能体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采用多专业渗透的方式,这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院校以学科交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同,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职业教育的专家和学者共同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林旺兴.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2(09):25-26.

[2]檀钊.多专业渗透的高职类文秘专业课程模块化研究述论[J].教育与职业,2012(03):139-140.

[3]韩光敏.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究[J].广西教育,2011(10C):118-120.

[4]檀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述论[J].教育与职业,2010(15):139-140.

[5]乔刚.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36-39.

[责任编辑:薛俊歌]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