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服务业将成为北京科技服务业生力军
2015-04-23刘超
刘超
在今年全國首个“双创周”活动期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7年建成国家级新兴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示范基地的目标。未来,以中关村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中心”将会成为北京又一张标志性的名片。
科技服务业作为近些年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已经为首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其中占比较高的测试服务业依靠北京固有的传统优势,已经率先发展起来,在北京科技服务业各细分领域中抢占先机,测试服务业已经逐渐成为北京科技服务业中的生力军。据了解,目前北京测试服务业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并以超过20%的年增长率迅速壮大。作为引领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中关村,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测试服务业聚集了北京大部分的优势资源。这些资源在北京的科技创新发展中贡献了哪些力量?发展趋势如何?
为此,中关村产品检测和质量认证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悦向本刊介绍了有关中关村及北京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行业的相关情况。
汇聚资源 发展潜力大
据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第3方检测机构数量已经达到2万多家,分布在全国的31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同类检测机构基础设施资源的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检测资源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就需要从国家和地方层面逐级对信息和资源进行梳理和统筹。在此背景下,中关村产品检测和质量认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率先在北京地区先行先试,构建了中关村标准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辐射范围覆盖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及周边地区。
据李悦介绍,平台以北京质监系统技术机构为核心依托,集聚了北京地区各类检测和认证标准、资源,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标准、检测与认证的“一站式”服务,满足企业发展及政府监管的需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使其自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知名品牌。平台致力于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提供标准咨询、质量检测、质量分析与改进、质量评价、质量风险预警技术支持、质量认证相关服务、计量相关服务、科研服务、技术交流与培训、资源信息共享等服务。
李悦介绍,“检验检测在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规模,并且发展潜力巨大。中央直属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检测中心)和民营检测机构、外资机构等构成了北京检测及认证市场的主体,形成了一定的商业氛围。因此,平台成立的目的就是服务于这些机构,通过带动检验检测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中关村标准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提供标准咨询、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分析与改进、质量评价、质量风险预警技术支持、认证咨询相关服务、计量相关服务、科研攻关、技术交流与培训、资源信息共享等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平台服务方式包括电话热线、网络服务和现场服务,重视虚拟服务与现场服务的有效结合。其中,这个平台还根据中关村及北京的产业区位优势为不同的领域搭建了信息共享的子平台,如软件产品、信息产品、新材料、节能减排和半导体照明等领域。
“中心和平台的工作强调公益性,突出公共服务,对传统检测机构改革的推动和吸纳民间检测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点服务中关村,未来条件成熟,辐射北京地区。”李悦说道。
面对挑战 出路在创新
2014年2月,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同年8月,北京、天津、河北3方提出将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长效合作机制,搭建3地共同研究战略平台,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打造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软环境”。随着北京生产型高科技企业逐步向天津、河北地区的疏散,北京的科技服务业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这为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北京在检验检测方面的优势资源很丰富,特别是建国后成立了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级检测单位,形成了一支检验检测领域的‘国家队,具有很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他们不仅服务于北京地区,还能覆盖整个京津冀甚至全国的其他地区。”未来,北京将成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检测行业将为北京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支持。北京目前正在向天津和河北转移或迁出大量生产类企业,未来京津冀地区将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区位功能互补和产业相互依存的共生发展格局,那么北京的检验检测服务业就可以随之延伸出去,继续服务于这些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影响着目前北京地区检验检测行业的格局,李悦介绍说:“北京产业外迁,对检验检测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们的工作内容也会发生改变。北京许多传统的检测单位以前多数从事的是检验工作,即‘政府用来保证、监控和监督企业产品质量所开展的检测活动;而检测则是企业委托第3方检测机构提供相关产品数据的一种测试活动。可以预见,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来讲,带有创新性的测试业务将会逐渐增多。”
因此,能否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否适应新的领域的检验检测,给目前北京的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挑战肯定会有,但机遇也同时存在,这就需要北京的检验检测机构不断适应和融入改革和发展的形势,逐步地向市场化的方向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好务。”
市场倒逼 改革深入期
目前不仅在北京,我国大多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不同程度存在着规模普遍不大、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和国际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迫切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激发市场活力。
“北京地区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现在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和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公布以后,这些机构认识到只有把自己变为市场的主体,才能在公开的价格信息环境下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实现低成本运营,最终实现盈利。”李悦指出,市场经济规律同样适用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是与上海市闸北区和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苏州吴中区、宁波高新区等并列的6个创建示范区之一,目的就是通过示范引领,释放制度红利,推动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
李悦说,这是一种市场规律的倒逼机制,所有机构和企业全部暴露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就会出现,因此就会催生出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对检验检测认证企业配置人力资源要素、市场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的能力提出了考验。所以,机构在转型过程中要做好内部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一旦变成企业就要考虑到降低运营成本、开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等市场行为。“我相信,我国在多年的体制改革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这些检验检测机构终会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和生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