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疰夏的诀窍
2015-04-23吕斌
吕斌
暑热侵袭体虚者易“苦夏”
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茂的季节,具有阳气壮盛、天地气蒸的特征,也是阴阳之气转换之时。古人认为,其有“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的特点,最易引发“阳泄于外,湿蕴于内”的疾病,疰夏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又称苦夏。疰夏多因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体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调整,难以免适。症状大多为不规则的低热缠绵、汗多身重、胃纳不馨、口甜口腻、精神萎靡、恶心呕吐、形体消瘦、大便溏薄和小便短赤、舌苔厚腻或黄腻或白腻等。疰夏以芒种、夏至、小暑为高峰期,到了立秋后症势才会渐渐减退。
6个月~3岁婴幼儿及老人最易疰夏
小儿,尤其是6个月~3岁的婴幼儿更容易疰夏。这主要因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及汗液排泄功能较成人差。但细心的家庭护理可使小儿疰夏症状得到改善。此外,体质弱、体力差的女性,体质弱、脾胃不好的老年人也容易疰夏。
饮食清淡日洗2次温水澡
饮食应以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为主,如鸡蛋、牛奶。必须强调的是,少吃冷饮。孩子的食物,开胃和好看也很重要,不妨将颜色鲜艳的柳橙、苹果、芒果等水果入菜。烈日当空,不要带小孩外出,晨晚间凉爽时可带小儿呼吸新鲜空气。每日洗2次温水澡,水温应比婴儿体温低2℃~3℃,每次20~30分钟,以促进热量的散发。
保持居室通风,若阳光直射的窗户,可挂一竹帘或质地稍厚的窗帘,以降低太阳辐射强度;清晨和傍晚可适当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
热病勿冷治狂吃冰反严重
不少人以为,疰夏就是热出来的,用冷治的方法就可解决。有的人出现了疰夏症状后,每天把冰绿豆汤当茶喝,冰西瓜一顿半个,空调日夜吹强风。这样一折腾,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非但没好,反而变本加厉,甚至添上腹泻的毛病。
疰夏固然是因为体内湿热过重引起的,但盲目饮食,以冷攻热,很可能物极必反。吃太多冰品,关闭了人体最大的排热系统--汗腺,即使西瓜、绿豆汤再清热利尿,在强冷刺激下,汗流不出来,内热会更重。
调整作息改变贪凉习惯
刚从冰箱里取出的西瓜,解冻了再吃。早晨不妨煮上浓浓一锅水果羹,梨、苹果、香蕉、猕猴桃、酒酿圆子随意搭配。枸杞子、菊花、金银花、焦决明子,泡出来的清热凉茶别有滋味。炎夏昼长夜短,别因暑热慵懒而无所事事,更不可贪凉终日吹空调。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晚睡早起。中午烈日当空,可小憩片刻,怡养心神。
夏日睡卧不可贪凉,或露宿于外,或依赖空调,尤忌汗出当风而卧,若图一时之快,致使阴暑风邪直中皮肤,侵入体内,其患最深。
此外,保持宁静愉快的心情,使腠理皮毛疏通,内外阳气流畅,这样才能合乎传统医理中夏令“养长”的情志调摄要求。
中医专家开方治疰夏
对于治疗疰夏,有一剂“加味生脉散”,做成茶剂服用,简单又方便。此茶气味清香,酸甜可口,具有益气生津、消暑除烦、开胃消食的作用,对于平素体质较弱的人群尤为适宜。
加味生脉散:西洋参6克(或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银花15克,白菊花10克,淡竹叶10克,炒山楂15克。将药材混匀打碎,每日取适量冲泡代茶饮,可连用5~7天,冲泡时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味道更佳。
荷叶冬瓜汤:嫩荷叶l张,鲜冬瓜500克(洗净切块),煮汤,加盐,服饮。适用于疰夏口渴,嗜卧倦怠患者。
鲫鱼参椒汤:活鲫鱼1条(去内脏,洗净),党参3克,胡椒5~7克,桔皮6克,生姜10克,塞入鱼腹内,加盐,文火煮汤,服食。用于疰夏脾阳不振,面色少华,大便溏薄患者。
酸梅汤:乌梅(水泡发)、糖适量,共熬,冷却服饮。用于疰夏口渴,纳呆恶心患者。
绿豆粥:绿豆25克(洗净,温水浸泡2个小时),大米适量,煮至豆烂汤稠。夏日经常服食,用于暑热烦渴、纳呆肢困乏力患者。
莲子山药糊:莲子(去皮心)50克,茯苓50克,山药50克,共研粉末,每次30克加水调糊状,文火煮熟,加白糖。每日2次。用于疰夏心烦食少,腹泻患者。
鹌鹑煲粥:鹌鹑1只(去毛、内脏,洗净切块),大米适量,煮粥,服食。用于疰夏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患者。
适量多食新鲜蔬果,可清暑健脾,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