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2015-04-23任素芳
任素芳
【摘 要】要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问题,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材料的积累;第二,是语言的积累;第三,是情感的积累。对于写作所用的材料、语言和情感的积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的积累;二是间接的积累。
【关键词】材料 语言 情感 积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不断地探索积累,我总结出了以下结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积累写作素材,因为写作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倾诉”,写作过程就是对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倾诉”过程。我们平时所说的“厚积薄发”,其中的“积”就是对写作素材的积累,“积”要在先,“发”在后,没有“积”就不会有“发”。可见,积累是学生写作的前提。
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时常抱怨学生的作文东拼西凑,无话可说。殊不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搜肠刮肚也无从下笔写文章,这和他们的生活有很大关系。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相对单调,一些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不允许学生看报、看电视,更不允许学生去读一些所谓的“闲书”。学生与社会基本隔绝,根本无从进行积累,写作的生活之源几乎枯竭。因此,学生的作文只能是空话、套话,甚至是谎话、假话。因为,学生贫乏的大脑是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表达。
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从根本上解决“有米下锅”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那么,要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问题,教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材料的积累。我们都知道,文章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观点的表达论证、情感的抒发倾诉都要依附于材料。一般来说,构成文章要素的材料,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景物,也可以是一些事例、数据和道理等。为使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随身带一个素材本,随时记下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为日后的写作做好必要的材料准备。清代的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被称为“小说之王”。他为写《聊斋志异》,专门在自己门前设置了一个茶亭,供过往行人歇脚休息。利用这闲暇之余,蒲松龄听这些行人谈奇闻故事,经过多年积累,从而搜集了大量的写作素材。由此可见,有了材料,就有了倾诉的内容,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
第二,是语言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情感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才能完整、完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时,应善于积累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在学习课外的语言材料时,读书、看报、看电视、浏览网页、听别人说话等,并善于把那些鲜活的语言,特别是那些生动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网络流行语等,随时记录下来,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作文时的语言表达就会顺畅、自然,不会给人以牵强附会的感觉。
第三,是情感的积累。缺乏情感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的。文章不能言之无物,字字句句都应该渗透作者的思想情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平时,我们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赋予浓烈的情感体验,赋予真情,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情真意切。例如,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深爱、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等,都是很浓烈的情感,把这些情感积累于心,写作时就能进入一种“情不自禁”的境界中,让人不得不发。
对于写作所用的材料、语言和情感的积累,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直接积累”就好比古人所说的“行万里路”。就是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想方设法拓宽他们的生活面,要求学生多与生活接触,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并坚持写日记、周记等,把自己每周感触最深的事情或认识记录下来。例如,寒假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寒假中走亲访友,接触并了解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识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并把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再如,利用暑假和国庆长假,鼓励学生跟随家长或随团外出旅游,畅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和悠久文化,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日积月累,学生就能获得许多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材料,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会感觉大脑中一片空白。
二是间接的积累。这里所说的“间接积累”就好比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就是要求学生阅读书籍或网络阅读,通过摘抄、背诵等方式,间接地从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其中,阅读书籍和网络阅读最为常见。教师应提倡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把自己在平时阅读中遇到的精辟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典型的人物、深刻的道理等都一一抄录下来。写作文时,学生则可根据各自写作的需要,信手拈来,改写发挥,为我所用。
总之,在进行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勤于积累、善于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学生一旦有了好的积累,好的素材,写作起来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并且积累愈厚重,写作基础就越牢固、越充实,文章也就能根深叶茂,多彩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