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言》 共发生态系统治理之声
2015-04-23刘倩玮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10月25日晚,结束了在人民大会堂的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开幕式,记者坐上了前往密云云湖度假村的巴士。虽然忙碌的行程令大家疲惫不堪,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坐在记者后面的是一位来自埃及的女学者,通过和她的交流,记者了解到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虽然中国的饮食气候等与埃及有着许多不同,但是会议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令她倍感亲切。
在短暂的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记者被她清脆的笑声深深打动,同时也体会到了她对于世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以及对于中国生态系统治理前景的看好与期待。
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技术研讨会
10月26日至27日,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技术研讨会于北京密云云湖度假村召开。
本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技术研讨会以“生态系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为主题,具体围绕人类福祉——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和修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联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本解决方案、生态系统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关于气候变化的管控、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等十个小议题,以小组讨论、学术沙龙、圆桌会议等形式,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将会议结果进行总结整理,最终形成《北京宣言》。
记者参与了“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一议题的讨论,该小组汇聚了来自各方的专家学者,既有来自中国环保部、IUCN、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又有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森林技术大学的专家。每个人都畅所欲言,讨论并提出了当前气候变化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后果等问题,具体包括了气候改变将破坏公共决策力与私营投资,地方利益与创新以及经济增长再考量等。
随后小组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结合自身职业分享了各自的经验。面对疑难症结积极思考,纷纷建言建策,提出破解之道。
经过一番讨论,本小组成员初步达成了共识。认为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多倾听当地人的声音,结合地方特色有计划地推行政策法规的施行。同时应当支持鼓励绿色经济的发展,帮助当地林农等创收,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具体包括对相关利益者采取激励政策以及对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估预测等。
除此之外,领导者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能低估操作人员层面上的重要性,只有选出正确的领导者和负责人才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等对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管理、经济、技术、培训、能力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与会者们普遍认为:如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逐步将人类带向了不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令世界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迫切需要改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就必须建立全球生态系统治理体系。
要做到政策、技术、服务、人才同发展,共促进。在治理层面上应打破城乡界限,使城乡之间多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对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进行系统地评估,了解市场及消费需求,将人类福祉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及生态系统治理体系的重要考量因素。
同时各方面的合作也十分重要,应大力推动政府部门与国际、国家、区域及地方的合作。建立起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明确权责关系及构建透明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以提高合作的效益。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与会者达成了以下共识:全球变暖的加剧,各种极端天气状况的出现,这些无不昭示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进一步加剧。因此采取更有效的生态治理系统及措施就显得尤为迫切必要。
如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对于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也应顺应信息化的潮流。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及信息数据库,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公众和社会力量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促使其更多地投身于生态系统的治理活动中。
在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鼓励性政策和跨领域政策的交流融合,同时号召绿色气候基金等社会力量及各国政府对于生态系统治理的投资,使环境收益与社会收益共发展。并扩大生态系统治理行动的范围,将更多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理念运用到国家层面上。
两天充实的讨论日程令记者受益匪浅,记者不仅感受到了各国与会者们对于生态系统治理的重视,更多的是认识到了生态系统治理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小组讨论现场
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成果——《北京宣言》
10月28日,首届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在北京密云云湖度假村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北京宣言》。《北京宣言》建议各国和各界应当认识到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法纳入政策中。同时应当建立创新的资金机制,重视针对自然的宣传教育,并对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建立起长效机制。
作为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学术专家、非政府组织代表、环保一线工作人员等150多人共同讨论、整理、总结的成果,《北京宣言》积极回应了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小组讨论现场
《北京宣言》建议:一是世界各国应当建立起生态共同体的理念,将自身生态环境的发展同其他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二是对于生态系统治理论坛的举办开展,各国应持鼓励支持态度,并积极促进其机制化系统化;三是要不断寻求生态系统治理破碎化的解决办法,建议有关国际公约、进程等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推动相关协调机制的建立;四是期望和鼓励各国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重视生态和创新,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创新方法纳入其中。
《北京宣言》还主张:世界各国在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及其他政策制度时,应当以自然为本,提出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如: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中,合理地分配使用环境保护相关资金,从而缓解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同时政府需意识到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将改变消费生产习惯、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等内容纳入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规划之中,促进公共和私人资金的整合,推动可持续性和可恢复性城市的建设。并且应注重城乡之间的联系及影响,使城乡发展协调一致。
对于水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各国需充分认识。因地制宜地将水陆生态系统同发展战略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的政府、国际基金组织及各企业应当建立起创新型的金融投资机制,并且将资金优先考虑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推动世界生态系统治理的发展。如:通过各国自主提出的“国际自主贡献预案(INDC)”来应对2020年后的气候变化,减少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
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应创新媒体手段,将传统与新型的媒体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系统理念的宣传教育。同时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在群众中建立起纽带桥梁,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具体包括建立尊重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等。
本宣言还大力支持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的定期举行,从而不断推动生态系统治理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