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构建主义理论研究
2015-04-22朱芊里
文/朱芊里
教育心理学中构建主义理论研究
文/朱芊里
教育心理学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学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心理学在近些年的深入和进步,更反映出教育心理学是以一种更为全新的思想来认识学习,即通过认知层面的理解来深化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和研究也是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当中的又一认识。本文本文就建构主义的兴起与基本观点切入,立足于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阐述。以期能为教育心理学的深化提供一些浅薄的建议。
教育心理学;构建主义;理论研究
构建主义理论实际上是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派别和学说。实际上,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思想当中就有了相应的构建主义理论学说,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思想规模。所以教育心理学中的构建主义在不断的摸索中发展和进步,进而达到了当今的发展状态,为构建主义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 构建主义的兴起与基本观点
(一)构建主义的兴起
教育心理学构建主义的提出,实际上在思想发展以及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很早期就有了相应的理论提出,布鲁纳思想中对于构建主义的提出就曾经有一定的轰动和意义。而那个阶段,因为各种思想发展的不够成熟,所以他们只是片面的认为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将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与之相互交互的认知结构,所以相对理解的片面便无法真正的形成教育心理学构建主义的形成。在后来的发展中,尤其是七十年代末,布鲁纳等一些教育学家将前苏联的著名教育教学思想融入和带到了美国,使得教育心理学的构建主义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另外构建主义一直都有着许多的派别,所以对于构建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定义,也一直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呼声。就其共同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他们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以及具体的意义阐释,是每个人主观感受和认识的。人们大多数都会选择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世界和感受现实,但是往往人们也会因为彼此之间迥异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造成对世界理解的差异。
(二)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维特罗克是这一构建过程的主要阐述者,他认为和提出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者通过最初对于知识的认知结构以及理解,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感受和信息接受相互作用和联系,进而生成有用信息的过程。在他的阐述当中,对于人脑被动接受知识的想法给予了否定,他认为人脑是主动接受信息,并且有效的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和结果。另一方面,其结论还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并不是从最初的感受信息开始,而是从信息的选择开始,选择性的接受一些有用的信息之后,再利用大脑进行分析,获得想要得出的结果。在理解的过程当中,不断的与感觉和经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意义。当然如果与旧的经验和感受发生了冲突,则会出现理解和认知的重组,为了实现和适应新的认知体系构建而重新建立。
2.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构建
这是构建主义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更深层次的一个体现和理解。首先他们认为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往往是通过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并且超越所提供的原有信息而构建的。其二则是有选择的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的本身,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构建,而不只是单纯的信息提取。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实际上不仅仅是对新信息的一种理解和构建,更是对原有信息和经验的一种重组过程。
3.学习者自我理解的构建
学习者通过自我理解,可以对信息进行构建。这充分展现出了信息和结果不具有唯一性,同时每个人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不同,对于信息的理解不同,所生活和选择的经验不同,极易导致了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事物的方方面面,所以往往学习者之间实现合作,就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构建。进而丰富对于世界的认识,增强对于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二、 教学中的认知构建主义
(一)教学设计自上而下与知识网络结构
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符合认知观念的构建主义方式和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逐渐完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实现逐一的把握。一般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学生呈现教学的整体性任务和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需要掌握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会在不断摸索和思考的过程当中,通过主要问题的设置,也会自己去挖掘需要完成整体任务的子任务,以及完成主要任务所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能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顺藤摸瓜而已抓住所有教学的方方面面,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被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和批判成为过于简单化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无论是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该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来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方式,避免不实事求是以及片面的态度来应对教学问题。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近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比较常见,也是经常提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情境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开相应的情境作为依托,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使得学习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而教学的定位和目标,也应该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同时学习的内容也应该选择真实性的任务,避免因为相对的简单化而事物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的具体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了许多内容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往往都会强调弱化学科的界限更好的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有效的实现学科的交叉,发展学科的共同特点。
情境教学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与现实的情境相类似,所以往往教学的工具和具体的内容展现都会隐含于情景当中。因此教,师往往不会将自己提前备课准备好的知识提前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了解。情境教学需要的是综合性的考验,往往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当中,就可以体现出教学的成果。
另外,相对真实的任务,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内部动机的激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真实任务比起简单化的课堂情景设置,具有更为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实际操作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支架教学
实际上支架教学是引入了建筑学中的脚手架原理,在这里被拿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历史上,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责任与任务,一直都有着争论不休的结果。发现、指导和接受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绕过的关系。如何完善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的开展,就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学生通过接受教师的引导,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信息的接受、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所以,支架教学往往就是教师通过知识的传递,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了这一技能,把握了具体知识的时候,教师再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和操作当中,要求教师先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走进到课堂教学当中。然后由教师为学生确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探索。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演示。但是一定要注意学生对于知识解决过程的参与程度,逐渐的加入学生的探索成分。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探索的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找寻探究方向,这样教师便能逐渐将扶住学生的手拿开,让学生独立行走。
这一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就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支架教学更加注重教师成分减少之后的教学效果,最终培养学生形成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中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是最主要的关系和成分,而相互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关系。因为构建主义曾提到,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做为背景,进而建构对于某一事物的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获得比自己更多的知识和认识。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彼此合作与探究,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思考,将大家的想法集合起来,进而对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和认识。
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得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抓住了什么,而哪些又是自己在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当中漏掉的。丰富的理解往往是广泛知识迁移的重要前提,所以这样的合作与相互作用对教学的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不断对自己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己对于知识的重组和对于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重视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往往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彼此合作,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推动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推到一个顶峰。
结束语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构建主义理论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和作用。同时构建主义理论更是教育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在其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的设计和模式也更加符合教学的开展,学生独立能力的形成和对于知识建构能力的训练,也得到了更为重要的发展。
[1]魏萍. 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新进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张爱卿.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及趋势[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3:35-42.
[3]刘毅玮.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6.
[4]王申连. 科学心理学早期的另一种声音[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卢丽娟.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6:16-18+22.
[6]胡东武,陈爽,吕灿文,吴迪,谭汉明,周沃欢. 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综述[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51-58.
[7]杨帆,杨雅焗. 当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北方论丛,2003,02:121-123.
朱芊里(1989-),女,汉,江苏人,硕士在读,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下的人格与健康。
G
A
2095-9214(2015)02-0287-0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