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创业实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讨
2015-04-22蔡葩
文/蔡葩
校企合作是大学生立足本专业,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创业实践,它解决了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和资金匮乏两大难题,同时把大学生创业与地方经济、企业发展联系到一起,实现了地方、企业和大学生的三赢。
本文以一个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创业实例为例,对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探讨。该学生创业团队与赣州市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深度的合作,由企业提供产品,由学生出人力和设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发“私人订制”微团购公众平台,对企业提供的有机蔬菜和有机葡萄进行宣传策划和销售。目前,此项目月销售额达到三千多元,初见成效。
一、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校企合作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探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校企合作的机制尚未完善。高校与企业各有不同的管理机制和价值取向,彼此需求不一样。企业的目的是“用人”,而学校则以“学习”为主,这两者的矛盾难以平衡,因此,在大部分的高校中,只有少数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真正能实现“工学结合”的效果。此外,信息渠道不通畅,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法律保障措施不到位,这就导致校企合作关系不够稳定、难以持久。因此,校企合作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双方在选择合作渠道时,思路要宽,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出路,实现双赢。
2、存在利益冲突。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都是利益的主体,那么要进行合作,谁来买单,这时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如果由企业买单,企业会考虑学生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而往往符合企业需求的大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比如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或者服务行业的工作。而学校的经费毕竟是有限的,学校往往不愿意为合作买单,他们通常怀有美好的愿景,希望实现双赢。同时,学生又对工作的内容和所得的报酬有一定的预期和要求。因此,三方的利益难以进行有效平衡,这就很容易导致校企合作层次不足、深度不够的问题。
3、校企合作的形式过于单一。纵观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数要么是企业在用工紧缺时期,主动向学校要学生,而这些工作基本上是低层次的工作,要么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而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仅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浅层次的合作上。企业是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主要原因是认为校企合作收益小、风险大,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实践面临的一大难题。校企合作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大学生创业实践很难依托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因此,企业与学校需要多形式、更深层次的合作,探索出真正能收到实效,实现学生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二、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创业的机遇
目前,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契机。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报告》表明,2013年以网络购物、团购为主的商务类应用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在商务类应用中,团购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2013年团购用户规模达1.41亿,团购的使用率为22.8%,相比2012年增长了8.0个百分点,使用率年增速达54.3%,成为商务类应用的最大亮点。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正在逐步地突破原有的固网平台,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将会快速发展,必然会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
如今,手机微信的强大功能和便捷方式,使它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沟通交流工具,微信号带来的信息流动最大程度自由化,使其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而微信的外延应用公众平台的出现,更为众多商家的推广与宣传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实现其更大的经济价值。许多大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致力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与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的存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网络运营平台,这无疑为学生与企业合作,进行微信团购创业实践提供先决条件。
2、微信公众平台创业的优缺点分析
1)优点分析
从平台创业优势来看,首先,从大环境来看,如今微信使用量之广,微信团购是当今社会的新生事物,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把传统的团购转移到手机上,更加方便、快捷,以它作为大学生创业推广和销售的平台,是一大机会优势。其次,与互联网上的团购网站相比,大学生自创的平台整体立足于校园内部,能够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又具实体地点,使顾客能够提高对平台的信任度。与实体店相比,平台采取团购形式使得商品和服务价格更低,并且采取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提高客户的体验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最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成本低,易于操作,且进入行业的门槛极低,是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行业。
2)缺点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新兴的公众服务平台,被全社会所认同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客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微信群里朋友圈的宣传效应,这对发展和拓展平台的客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平台的受众人群和数量相对固定,而产品的市场又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微信创业团队对市场需求必须具备敏锐的嗅觉和正确的判断力,能及时调整方向,针对消费者对平台服务和产品的需求程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调整。
3、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建议
1)明确平台的服务定位
必须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位,明确平台服务和产品的受众群体,这样才能打造出富有特色,具有与众不同个性风格的微信公众平台。我校“私人订制”学生创业团队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产品定位,从拓宽目标客户和目标产品两方面来实现学生和企业双赢的经济效益。他们将目标客户和目标产品按市场发展阶段进行划分:a)近期目标客户和目标产品:本校教师群体;赣州市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蔬菜和有机葡萄;b)长期目标客户和目标产品:周边高校的教师群体,及周边社区及上班族、白领阶层;其他企业生产的有机绿色环保食品。
该创业团队做了大量的资料调查和数据统计,研究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和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2)注重与用户的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不能仅仅流于表面形式,即只是推送产品销售信息,平台的价值是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来体现的,当平台具有吸引用户的内容,并与用户实现良好的沟通和建立密切关系时,平台才可能变成有效的营销手段。
因此,平台的运营者应该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报道的新闻和宣传的内容应该投其所好,推送消费者有可能感兴趣的饮食养生、娱乐、职场等信息,构思能引起用户共鸣的话题,还可以把企业的公司活动、公益活动、关注度高的活动在平台上进行推介,增加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同时还可定时策划一些打折销售或抽奖活动,提高消费者的福利。
3)注意平台信息推送的时间
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只能推送一次信息,受此限制,运营者要重视每次推送信息的时间,把握好平台用户查阅微信消息的时间,就能赢得更多的潜在客户。年轻人一般都习惯晚睡,在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使用微信的频率很高,还有在校大学生及上班一族在中午及下午放学和下班时间段也是使用微信的高频段,周末更是平台推送重要信息的黄金时间。平台运营者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作息习惯,灵活制定信息发布的时间很重要。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对策与建议
1、探索多形式、能真正收到实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顺利进行主要依托企业力量的介入。企业力量介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姻”式,创办创业孵化园与高校和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企业通过资本注入、资金扶持、项目合作等形式,支持大学生创办和参与创办企业,高校通过师资和设备来支持大学生创业。“互动”式,企业和高校共同研发新产品,共同解决科研难题。学生通过这种模式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对研发的新产品拥有产权,而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能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连锁加盟”式,由企业提供经费和产品,由高校出人力和设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方式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资金紧缺的问题,学生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做策划和销售,为企业的产品开辟多种销售渠道。如我校“私人订制”微信平台创业团队,采取的就是连锁加盟的形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总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应形式多样化,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性质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作的模式。
2、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创业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活动得到巩固和发展。作为校方,我们应该首先要做到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开办创业设计大赛、举办创业论坛、开设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开展各种课外创业实践活动等。学校还应建立配套的指导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发展。其次,大学生不乏创造能力和创业的热情,他们往往缺少的是创业平台。校方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引入企业合作项目,通过精心挑选合适的学生加入创业团队,构建校园创业平台。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探索,尽管仍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双方应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
[1]李羿萱.基于大学生“微团购”创业实例的微信公众平台初探.东方企业文化,2014(15)
[2]陈盛.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中国电子商务,2012(20)
[3]夏永全,蒋茂贵.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湖南社会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