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三觉”评价浅议
2015-04-22徐燕
徐燕
【摘 要】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具体实施却困难重重,以“三觉”即“听到、看到、感到”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指导,操作性强,尤其对弱势生更有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三觉评价;全面发展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扭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这个发展必须由学生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课堂由以往的教师唱独角戏往往易蜕变为优等生的巡回演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还在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全体学生,致使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们的个性受到压制,学生们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适当改变评价方式,用“三觉”评价,有一定的效果,所谓“三觉评价”,即:让老师“听”到你在积极发言,“看”到你在积极参与,“感”到你在不断进步。教育部在2011年指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水涨船高,个人积极要求进步,那么我们的整个班级就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发掘多元课程资源,让师生听到:课内,我在参与。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易沦为应试学习。这样,部分基础薄弱性格又较为内向的学生常常变成课堂上最落寞的人。记得几年前参加一次骨干教师培训,授课的外籍教师不是整天教我们教学法,而是穿插一些英文歌曲学唱;边打保龄球,边用英语说口令,以及先聊天,再写习作。一般这种培训总会令参与者昏昏欲睡,但这次大家都觉得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成年人尚且如此,那么作为青少年学生更应享受多一些我们英语课堂上课程资源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译林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为例,本节课介绍英国求学的所见所闻所想,我让学生模仿描述一下现在的学校或以前求学的学校状况。上课前,我先让各个小组精细分工,各组的组员主要负责搜集资料。如作息时间,所学科目,难忘的老师同学,及相关的歌曲等,然后大家一起用英语将其表达出来。英语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汇报,而其余的同学也主动加以补充。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整节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二、展示独立学习成果,让师生看到:课外,我在努力。
没有个体的努力,就没有群体的真正合作。小组合作应建立在小组内各个成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俗话说,笨鸟先飞。合作前的独立学习对学生们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此期间,除了引导学生找资料、查字典和求教于老师同学外,还应对他们的自学成果加以检测并及时予以表扬。这时候,我们评价学生不再只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常规尺子,而是你做出了多少努力。如助学单上所作的重难点符号,所查询的生字词,所提出的问题等。只要我们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有一个这样的群体值得我们表扬。而且,这个群体会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而这样的群体性表扬是学生们成长的沃土。
三、开发多元评价渠道,让师生感到:学后,我在进步。
1.课堂提问,随时传递平等的信息。
情景是知识的载体,问题是思维的引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适度的“时间留白”,给更多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上真正活跃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充当绿叶,同时也避免了单调、沉闷、无生机的课堂。同时问题的设计应有梯度,应顾及问题的不同思维层次,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得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这些问题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一旦变成少数优等生的个人秀,多数学生只能是观众。要让学生不感到自己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首先要保证在课堂上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使他们能够回答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只有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能既注意力集中,又能感受到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尊严。
2.走下讲台,适时传递关爱的信息。
小小的三尺讲台,让学生觉得神圣,又有距离感。而走下讲台的教师,会让学生莫名多了些许亲近。因此,教师应多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主动和学生交流,关心他们,询问他们的困惑。集体授课时,在关注全体进程的前提下,适当关注学生个体的教师,让学生觉得更亲切。他们会以获得都师的个别指导为幸。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适时传递关爱的信息,让学生们觉得教师喜欢我、关注我。
3.作业反馈,即时传递进步的信息。
了解学生的起点,是全部教育心理学的奥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尤其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应多了解学生关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困难及未来的打算。写自我介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课堂上可以先让一部分同学口头示例,针对学生提到的在英语学习上的困难,对前任英语教师的热爱及对未来的憧憬时,教师应做个有心人,记住这些,并用笔用心和学生交流,而不是简单地标上日期。肯定他们的坦诚、好学等优良品质,让师生关系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学生的进步,教师是可以感受到的,而这一感受又可以通过表扬再传达给学生。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发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无论何种教育,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投入、选择与建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学生发展的现实。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立场,并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希望之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