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未出膛的子弹
2015-04-22根据丁玲同名小说改编
(根据丁玲同名小说改编)
陈雪梅
(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剧艺术中心 黑龙江 龙江 161100)
电影剧本
一颗未出膛的子弹
(根据丁玲同名小说改编)
陈雪梅
(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剧艺术中心 黑龙江 龙江 161100)
一、1937年初,冬,陕北,村落间的荒野 黄昏
无际的原野,衰草在风中摇曳,视线里空旷得连棵树都没有。
夕阳托在远处的地平线上,颤微微地像个蛋黄。
二、荒芜的旷野 黄昏
一个瘪嘴的老太婆,身穿一件破烂棉衣,几根稀疏白发从黑色的罩头布里披散在额上。她双手在身体一侧撑着树枝做的拐杖,蹒跚地走在路上。
三、村落间路上 黄昏
一个瘦瘦的看上去十三岁大小、衣服褴褛的男孩,没戴帽子的头缩在衣领里,从远处惊慌失措走过来,惊慌地向老婆婆的方向张望着。
四、村路上 黄昏
掉队的这个红军小战士,满怀希望地站在老太婆面前,诚恳地问:“婆婆,您听见过枪声?见有队伍经过么?”
老婆婆摇着头,诚恳地回他:“不,咱没听见过枪声,也没看见有什么人。还是春上红军走过这里,那些同志才真好,住了三天,唱歌给我们听,讲故事。咱们杀了三只羊,硬给了咱八块洋钱,银的,耀眼睛呢!后来东北军也跟着来了。那就不能讲,唉!”说完,她又摇摇头,把注视在空中的眼光又回到小战士的脸上。
小战士:“真的一点也不知道么?”
老婆婆专注地回他:“娃娃,咱一个孤老婆子能说瞎话?”
小战士一脸的失望。
老婆婆又翕动着那没有牙齿的嘴,亲热地说:“你是?嗯,咱知道。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哼!”
小战士骨碌碌转着两个灵活的眼睛,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老婆婆一脸的和气与诚实。
小战士迟疑地望着远方……
五、村口 黄昏
太阳已经下山了,一抹一抹的暮烟轻轻地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一条长长的土路伸向模糊的远方。这大道也将他的希望载得很远,渐渐地也模糊起来。
小战士回过来又打量着老婆婆,再一次重复他的话:“真的一点也不知道么?”
老婆婆语气显然有些气:“娃娃,甭怕,说老实话,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说完,她一步一拐向前边走去。羊毛毡做的长统袜筒笼着那双小脚,她走起来有些摇摆吃力。
小战士仍旧凝视着四围的暮色,天黑下来。
他只好跟着她走。
他走在她身边,清甜地问:“好老人家,你家里一共有几口人?”
老婆婆继续向前挪着步子,回他:“一个儿子,帮别人放羊去了,媳妇孙女都在前年死光了。前年死的人真多,全是一个样子病,真是邪气!”
小战士追问道:“好老人家,你到什么地方去了来?”
老婆婆耐心地回答:“有一个侄女生产,去看了来,她那里又不能住,来回二十多里地,把咱走坏了。”
小战士讨好地跟老婆婆说:“让我来扶着你吧。”
老婆婆笑眯眯地:“不用扶,咱走得咧。”
他跑到前边扶着她边亲热地仰着脖子从披散着的长发中又来打量她,接着问:“村上有多少人家呢?”
老婆婆仍旧笑眯眯地回答他:“不多,七八户,都是种地的苦人,你怕有人会害你么?不会的。到底你是怎样跑到这里来的?告诉我,你这个小红军!”
天色很暗了,但小战士分明看到了老婆婆无光的老眼闪着慈祥,他被这亲热的眼光抚摸得心里暖暖的。
小战士笑着岔开话题:“甭说那些吧。回到村子里,就说我是捡来的一个孩子算了。老人家,我就真的替你做儿子吧,我会烧饭,会砍柴,你有牲口么?我也会喂牲口。”
老婆婆会心地笑了笑:“呵,你是个喂牲口的,你的牲口和主人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你却落到这里!”
小战士抬着头望着远方,固执地重复着:“我喂过牲口的!我喂过牲口的!”
六、村子 夜幕
沟里错错落落有几个窑门,还有两个土围的院子。
沟里已经黑起来了,有两个窑洞里已露出微明的灯光。
一匹驴子还在窑门石磨边打圈,没有人。
他默不作声地牵着她在一个斜路上走下去,有些紧张地朝周围搜索着。
他们走过两个窑洞前,从门隙处飘出一阵阵的烟,小战士躲在她的身后,在一个窑门前老婆婆停下了。
她开了锁,先把他让了进去。
七、老婆婆的窑洞内 晚
老婆婆摸了进去,在找着东西。
她把灯点上了,是一盏油灯,有一点小小火星从那里发出来。
这是个陈设十分简单的屋子,一个破旧的木桌子,已经看不出漆的颜色,三四个高矮不齐的板凳丢在地上。炕上有半铺半叠的破旧的被子,一件破烂的棉袄搭在枕头边儿上。
老婆婆见小战士怯怯地站在那儿,过去拉了拉他的胳膊,拍了拍他的背,哑着嗓子说:“不怕,娃娃!去烧火,让我们煮点子小米稀饭,你也该饿了吧?”
八、老婆婆窑洞内的灶台 晚
灶台黑黢黢的,黄土抹的墙也是黑黢黢。
几个破了掉了漆的盆子在灶台上凌乱地放着。
两个人坐在灶前,灶里的火光不断地舔在他们脸上。
锅里有热气喷出来了,袅袅的。
老婆婆慈祥地时时抚摩着小战士。
老婆婆盛出小米粥端给小战士,自己则端着另外一个盛满粥的碗看着小战士吃饭。
小战士接过那碗粥,一口气喝完,然后他把碗扣到嘴边,用舌头舔着碗的四周。
老婆婆赶紧夺过碗,又给他盛了一碗,小战士不好意思地微笑着,又一口气喝进去。
老太婆笑眯眯地拍拍他瘦弱的肩:“莫慌咧,慢慢喝,婆婆还给你盛咧。”
九、窑洞外 晚
陕北的冬天的村落,一阵阵的西北风刮过。
孤冷的月亮在薄云中飞逝,用黯淡的水似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
十、老婆婆窑洞炕上 晚
煤油灯灭了,窑洞内,有点点月亮的清辉洒进来。
埋在一片黄土中的一个黑洞洞的窑洞里,有暖暖的梦。
褴褛甚至有点龌龊的老婆婆蜷在被窝里,沉沉地酣睡着。旁边躺着的小战士,甜甜的睡着的面孔带着梦魇。
十一、部队营地 日
小战士牵着一匹枣骝色的马走进营地的院子里。
那匹马它全身一个颜色,只有鼻子当中一条白。
小战士把它拴到马厩里。马儿披拂在颈上的长毛和垂地的长尾,在轻风中微微动着。
小战士摸它的鼻子,望着它。
它也望着他,轻轻地喷着气,用鼻尖去触他。
马儿一双懂事的、爱着他的眼望着小战士。
小战士用肩头去抵正在嚼着草料的马儿的下唇。
司号兵和宣传队员跑过来,拉着小战士跑玩着。
团长走过来,扭着他的耳朵亲昵地骂着:“你这捶子,能跑能颠儿的,能吃能喝的,就是不长个儿。”
小战士躲着团长,跑到司号兵身后探头跟团长做鬼脸儿。
宣传员过来帮团长抓他,他爬到一个墙头上,使劲儿地爬,却掉了下来。
十二、老婆婆窑洞的炕上 夜
被窝里的小战士抖了一下,睁开眼,黑暗中他反复翻着身。
不一会儿,细细的鼾声传出来。
十三、阵地 日
小战士和几个马夫以及几个特务员跟着几个首长在一个山坳里躲飞机。
小战士被首长推到一个山洞里。
炸弹不断的爆炸声频频传来,震耳欲聋。
安静了,他从洞里爬出来,周围一片狼藉,没有一个人。
站在山洞前,他孤零零地大声喊叫,有小小的回声传回来。
他向着他认为正确的方向的路上,狂奔。
十四、无际的旷野 日
荒凉的路上,瘦小的小战士孤身狂奔的影子。小战士踉跄地向前走着。
十五、荒野的小山坳里 晚
小战士冻得瑟瑟发抖,蜷在山坳里。
十六、村落间的路上 日
长长的土路上,小战士蹒跚向前。
筋疲力尽的小战士,站在那儿喘息着、张望着,目光里见到拄着拐杖的老太婆。
老婆婆用她满是皱纹的手,将小战士搂在怀里。
十七、老婆婆窑洞内 夜
小战士蜷在被窝里,只露个头在外面,脸上绽着笑。
十八、村子里 日
小战士跟着老婆婆走出窑洞。
几个年轻的妇女走过来,一个妇女手里拿着正在做的鞋子,走近他,摸着他冻得有些裂口的小手问:“你娃娃是哪搭人?”
小战士轻轻往回缩着手,小声地:“我是瓦窑堡人。”
旁边另外一个妇女闪着身子过来:“你到底是哪搭人,你说的话咱解不下嘛!瓦窑堡的?你娃娃哄人咧!”
老婆婆推开那几个妇女,拉着小战士:“都别问咧!走,跟婆婆去割草。”
十九、野外 日
四野全无人影,蒙着尘土的沙路。有蓬蓬的蒿草,在瑟瑟的风中摇曳着。
小战士闷头割着草。
老婆婆站在旁边脸上挂着笑。不时帮小战士拢拢被风吹动的草。
小战士把割好的草捆起来,大大的一捆。
小战士背着一大捆草,低着头,走在前面。
走了一会儿,小战士停下脚步,站在那儿,一脸茫然地四下张望。
小战士朝着东南的方向深情地望去......
老婆婆打着唉声,拉了拉小战士的胳膊。默默走在前面,小战士跟在后面,瘦小的人,几乎被那捆草埋没了一样,像团草在老婆婆身后移动着。
二十、老婆婆的窑洞里 日
小战士站在地上,给坐在板凳上的老婆婆捶着背。
窑洞里有些烟气蒙蒙的,一束光从窑洞的窗射进来,照在俩人身上。
老婆婆眯着眼睛说:“找不到你们的人就不找了,跟我过日子吧。”
小战士的目光黯然地停在了空中,继而垂下了。
老婆婆回身抓着小战士的手说:“能找到好咧,找不到跟婆婆作伴过日子。你这娃好,能干,婆婆离不开你咧。”
村里的三个妇女和一个十来岁的女孩,走进来。
一个胖胖的妇女接着老婆婆的话茬:“这娃是好咧,来,添人进口粮食不足哦,咱做的包谷馍馍给娃吃。”
老婆婆站起来,欢喜地迎着胖妇女:“他婶子想的周全咧,这娃小,长身子,能吃咧。”
小战士腼腆地冲着胖妇女笑笑,接过那一小筐馍。
小女孩没说话,把手上端着的一碗酸菜塞到小战士手里,脸红着闪到老婆婆身后。
另外一个穿着红花棉袄的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双羊毛袜子递给小战士:“娃,天冷了,莫冻坏脚咧。”
小战士刚要伸手接袜子,这个女人就把小战士摁到炕上,给他脱下鞋子,边唠叨着边穿上她带来的袜子:“这娃没袜子,要冻坏脚咧。”
跟着进来的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看上去比老婆婆年纪还大,背驼得厉害。她举起手里的一个有点破旧的小毡帽,扬着手给小战士戴上:“嘿嘿,旧是旧了点,大小正合适咧。”
小战士咧着嘴,天真的笑容里融满了幸福。
老婆婆走到小战士身边,不无骄傲地说:“咱就说吧,咱这里都是好人咧,哪个都不会走水咧。”
二十一、村里的水井旁 夜
小红军拿着桶汲水。
放下水桶,他凝视着广漠的原野。
似乎有熟悉的号声传来,隐隐的。
小战士兴奋起来,他踮起了脚,循声向远方望去。
夜暗暗的,周围一片寂静。
两个活泼的大男孩,扑闪着大眼睛,走近他。
高个子男孩拍拍他的肩膀,帮他提水桶。
那个矮一点儿的男孩,张着嘴巴,嘻嘻地笑:“咱猜你准是红军,给咱们唱唱歌哦。”
小战士摇摇头。
矮个子男孩不依不饶地:“咱都不信你是瓦窑堡人,你是红军咧。”
高一点的男孩放下水桶,对着小战士的脸说:“你只喂过牲口,没打过仗?”
小战士别过头,嘴里嘟囔着:“那可不是一般的牲口!”
二十二、部队驻地 日
小战士牵着枣骝色的马走过去饮水。
在旁边休息的军长看着他,笑着问:“你这个小马夫是什么地方人?怎样来当红军的?”
小战士有些奶声奶气却底气十足地回答:“你怎样来当红军的,我也就是那样。”
军长更笑了:“我问你,为什么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小战士用手挠了挠头,结结巴巴地:“就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军长笑得更厉害了,他低声地对他旁边坐的人说:“要好好教育,这些小鬼都不错呢。”
小战士几乎跳了起来,望着军长的诚恳的脸,只想扑过去。小战士脸涨得红红的,眼里噙着一汪泪。
二十三、村里水井旁 夜
小战士回忆着,温暖、幸福掺着遗憾,眼泪涌了出来。
两个男孩被他的眼泪吓住了,矮个子男孩过去抱着小战士:“不哭哦,想家咧?”
小战士用手抹了抹眼泪,没止住眼泪,居然抽泣起来。
高个子男孩赶忙把水桶交给矮个子男孩,拥着小战士:“咱知道你就是部队上的,等开春了,咱跟你找部队去,咱早就想打鬼子了。”
矮个子放下水桶凑过来,嘻嘻笑着:“带上咱,咱也想当红军打鬼子。”
高个子拉着小战士的手:“走,去咱家,让娘给你炖鸡吃。”
小战士脸上露出笑容,三个孩子嬉笑着、拥着走向夜色深处。
二十四、老婆婆窑洞内 日
屋子里烟雾缭绕的,从不大的窗户里射进点儿光,细细的一束,烟雾就在这一束光里翻滚着,流动着。
炕上、板凳上坐满了人,他们的装束几乎一个系列,深色的粗布棉袄和粗布的青一色的大着裆的棉裤。
原本在屋里的,但他们喘的气儿都喷出一团团雾气来,好多人都双手插在袖管里。
屋里有些嘈杂,一个说:“这鬼天气,就是冷,风也大得吓人咧。”
那个说:“可不是?外面待不住人咧,连娃儿都不出去疯了。”
另一个说:“咱这儿的娃都没出息,哪像这娃,跑出来干大事。”
一个棉袄外套着一件粗布外套的男人,放下烟管,咳了咳,又顿了顿。
他的咳是那种有意想说话清嗓子的味道,屋里的人都自觉地没了声,眼睛望向他。
老婆婆赶紧跟小战士说:“娃子,这可是咱村的官咧。”
小战士就笑眯眯地跟他点头:“伯伯好!”
他朝着小战士,脸上挂着和蔼询问:“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没等小战士答话,屋里的几个人就抢着聊开了,一个老者说:“同志!是不是?大家都管着这么叫的。同志!你放心,尽管说吧,咱都是一家人!”
一位年轻些的汉子说:“红军好嘛!今年春上咱哥哥到过苏区的,说那里的日子过得好,红军都帮忙老百姓耕田咧!”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小战士的脸。
以前在部队驻地或行军路过村子时,他也常从老百姓那里听到这样的言语。亲切感一下子让他温暖起来,他受了鼓舞似的,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开始滔滔不绝地学着宣传队和演讲团里那些人的语气,涨红着脸激昂地向着目光聚集在他身上的那些人讲:“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是工农革命的先锋队,是为着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我们红军当前的任务,就是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奋斗,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日本快要灭亡中国了,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都要参加红军去打日本。”
小战士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都兴奋地望着他,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
他跟他们描绘着苏区的情形:“苏区内普遍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工农政府和群众武装,实行了土地革命,那里的人民都过上了富裕、安稳的生活。”
老婆婆和那些人一样,入神地听着。她由衷地为自己决定带回来小战士自豪,扁着嘴笑说道:“咱一看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么灵呀!”
棉袄外套着粗布外衣的人笑着说:“再不用说谎,跟咱说你是瓦窑堡人咧。”
小战士不好意思地微笑着。
几个大人学着小战士的腔调:“我是瓦窑堡人。”
众人哄笑着。
二十五、老婆婆窑洞外 日
三个半大的男孩和那天送酸菜的女孩在窗户下,兴奋地聚精会神地听着。那晚在井台汲水的高个子男孩和矮个子男孩,冲着小伙伴指了指窑洞的门,又做了要进去的挥手动作,几个小伙伴响应地跟着往门里走。
二十六、老婆婆窑洞内 日
几个孩子开门,一团白气窜出门外。
他们的到来,使屋里显得更拥挤了。
那束从窗户射进来的光,凌乱地散落在人们的身上。
那个带头进来的高个子男孩凑到激情兴奋的小战士身边,亲昵地拍了拍小战士的肩:“听说你们的歌很好听的,给我们唱唱?”
矮个子男孩和一起进来的小孩也都附和着:“唱唱,教咱唱唱。”
小战士被团团围在人群里,兴奋、激昂的他涨红着脸。他清了清嗓子,有点骄傲又腼腆地说:“那我就唱唱《救亡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脚步合着脚步,/臂膀扣着臂膀,/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全世界被压迫兄弟的斗争,/是朝着一个方向。/千万人的声音高呼着反抗,/千万人的歌声为革命斗争而歌唱。/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防,/大家起来武装,/打倒汉奸走狗,/枪口朝外响!/要收复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旧世界的强盗杀光!
小战士一口气唱完,他的豪迈感染着屋里的每个人。
眼睛没离开过小战士的高个子男孩,此时被振奋得脸涨得红红的。他拽住矮个子的男孩说:“等红军再来,咱也参军去打鬼子!”
矮个子男孩兴奋得有些语无伦次应和着:“去,咱打鬼子。”
那个穿粗布外套的男人咳了咳说:“娃,教咱大伙唱这歌吧,有气势咧。”
屋里人瞬间高声响应着,小小的窑洞里一下子沸腾起来。
此时的小战士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暂时忘却了掉队的忧愁。他找到了在部队里的振奋的情绪:“好,我教大家唱。”
小战士唱第一句,几个小孩子抢先大声跟着唱。接下来第二句、第三句......男人跟着粗声粗气地唱着,妇女们则抹着额前的留海,露出白的牙齿笑。
二十七、老婆婆的窑洞内 夜
暗淡的煤油灯闪着星星点点的微光,屋里只剩下老婆婆和小战士。
小战士黯然失落地坐在板凳上。
沉默。
老婆婆似乎窥出了他的心事,便把他按在炕上被子里,狡猾地笑道:“如果有什么坏人来了,你不好装病就这么躺下么?放一百二十个心,这里全是好人!”
二十八、老婆婆的窑洞内 日
还是昨天那四个孩子,围坐在老婆婆家的桌前。
高个子男孩好奇地问小战士:“你说你打过仗的,给咱讲讲打仗的事。”
矮个子男孩打趣儿到:“你这么小,不会没打过仗,跟咱说大话咧?”
另外一个小男孩和那个小女孩,默不作声,用渴望又期待的眼神看着小战士的脸。
小战士被两个男孩的话鼓舞起来,涨红着脸高声说:“谁说我没打过仗?我们首长到哪,我就到哪,我是从没离开首长的。打仗时首长不但当战场的指挥官,冲锋也是冲在最前面的。”
高个子男孩追问道:“首长长啥样?对咱凶不?”
矮个子板着脸冲着高个子男孩:“红军的首长不骂娘咧。”
小战士应和着矮个子的话:“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倒土豪分田地的,从不侵犯、不欺压老百姓。在过草地的时候,缺衣少食,朱德总司令还让人把他的坐骑杀了,分给通信班和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
高个子兴趣盎然,趴着脸问小战士:“听说红军剿匪还打日本鬼子。”
小战士自豪地:“那当然!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死!”
矮个子男孩慨叹着:“打仗那枪子可是不长眼睛,要死人的咧。”
小战士骄傲地回答:“红军是有教育的,别的士兵是为了两块钱一月的饷,而我们是为了阶级和国家的利益,红军没有一个怕死的;谁肯为了两块钱不要命呢?”
高个子男孩和矮个子男孩被振奋了,他俩拉着另外那个男孩的胳膊问:“红军要是再回来,咱去当红军?”
那个男孩爽快地响应者:“去,当红军,打鬼子。”
女孩也高声应和着:“咱也去。”
高个子男孩鄙视地:“你个女娃,人家不要呢。”
小战士:“我们部队也有女兵的,他们都是很好看的宣传员,还有卫生队也有好多女兵。女的在后方做宣传员、卫生员,一样革命的。”
女孩子兴奋地:“那红军队伍再来,咱就跟着去。”
矮个子男孩急切地问小战士:“红军队伍还能回来?你回队伍,咱大家都跟着去好不好呢?”
小战士鼓励着几个小伙伴:“红军还会回来的,那时,你们都可以参军打鬼子。”
二十九、老婆婆窑洞外 夜
寒风撕咬着暗夜,整个村子沉浸在宁静的黑暗中。
一阵狂乱的狗吠声中,老婆婆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
马夹在里面嘶叫,人的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
分不清有多少人马,死似的这孤零的小村登时沸腾了。
三十、老婆婆窑洞内 夜
老婆婆和小战士同时被声音惊醒。
老婆婆点亮油灯。
小战士下意识穿衣服要下地,被老婆婆按在了被子里。
老婆婆低声趴在小战士耳边说:“去,不要响,让我先去看看。”老婆婆边用手按着身旁的小战士,边站起身往窑门走去。
小战士的心在剧烈地跳:“难道真的自己人来了么?”他快速穿上衣服,坐到地下去,将头靠着壁,屏住气听着外边。
三十一、老婆婆窑洞外 夜
院子里,淡淡的一点天光照出一群杂乱的人影。
“砰!”一个人用枪托猛地将窑门撞开。
老婆婆惊慌失措地跟在这群人后面,却被那群人推得趔趄着。
三十二、老婆婆窑洞内 夜
“妈啦巴子!”冲进来的人把老太婆撞倒在地上。
“什么狗入的拦路!”他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来了。“哼,锅里预备着咱老子们的晚饭吧。”
暗暗的屋子里,登时充满了杀气。
小战士从暗处悄悄看了他一下,他看到那人戴着的帽子上的帽徽,那帽徽跟他的帽徽是不同的。他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人也努力地蜷缩起来。
他人有些抖,但心紧缩得更厉害。他手从背后摸着墙,恨不得这墙壁会陷进去,或是他生了翅膀,飞出去。
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好,只要出去就好,他想尽快离开这新来的人群。
黑暗中,老婆婆偷偷用眼睛盯着灶台前的小战士。
此时,又有几个人跟着进来了。
外面,隔壁窑里边,有孩子们哭着跑到院子里去的声音。
发抖的老太婆挣着爬了起来,摇摆着头,走到灶前孩子身旁,痉挛地摸索着。她用无光的老眼,一声不响地看着那些陌生的人。
几个人把粮食篓子翻倒了。
有人捉了两只鸡进来。
院子里仍奔跑着一些脚步。
有妇女的叫喊声传来:“你们这些不得好死的。”
一个人冲过来,捉住老婆婆,恶狠狠地说:“鬼老婆子,烧火呀!”
老婆婆被他们揪过去,惊慌中,她还不忘回头在黑暗里,用眼睛示意小战士不要动。
屋里的人,有的跑到隔壁,隔壁那边的又跑来了。
刺刀弄得吱吱响,枪托子时时碰着门板或是别的东西。
风时时从开着的门口吹进来,带着恐惧的气息。
空气里充满了惊慌,重重地压住这个小村庄,月儿完全躲在云后边去了。
三十三、老婆婆院子里 夜
一阵骚乱之后,院子和村子都安静了。满院子狼藉着碗筷和没吃完的草料。
院子里有几匹马静静地吃草。
有大兵抱着枪蹲在马槽边打盹。
三十四、老婆婆窑洞内 夜
好些人已经躺在炕上,吸着搜索来的鸦片;有的围坐在屋子当中喝茶,唱着淫靡的小调。
小小的屋子当中烧了一小堆木柴,火很旺,照得屋里亮了许多。
一个坐在火堆旁,脸上有疤的人吵嚷着:“妈啦巴子,明天该会不开差吧,这几天走死了,越追越远,那些红鬼的腿究竟是怎么生的?”他的脸被火烤得红红的,疤像要出血似的。
另一个坐在他旁边的人大声搭讪着:“还是慢点走的好,提防的就是怕他打后边来,这种亏我们是吃过太多了。”
炕上吸着烟管的年岁大些的人冲着坐在地上的几个人沙哑着嗓子说:“明天一定会驻下来,后续部队还离三十多里地。我们这里才一连人,唉,咱老子这半年真被这起赤匪治透了。就是这么跑来跑去,这种鬼地方人又少,粮又缺乏,冷未冷得来,真是他妈!”
一个坐在火堆旁烤火的人,四下在屋子里黑暗的角落搜寻着,眼光扫到老婆婆脸上。
老婆婆仍瑟缩地坐在地下,双手背后,掩护身后的小战士。
“呸!”他使劲将一口痰吐到老婆婆身上。
见老婆婆没动,他发怒了:“这老死鬼干么老挨在那儿。张大胜,你走去搜她,看那里,准藏有娘儿们。”
老婆婆身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小战士。
那个叫张大胜的过去,一下子把老婆婆拉起来甩到一边,粗声粗气地跟那个叫他去看的人说:“是的,有人,没错,一个大姑娘。”
立刻,有三个人扑了过来。
老婆婆也跟着扑过来,在那三个人中间护着小战士:“老爷!饶了咱吧,咱就只这一个孙子,他病咧!”
很快,她被一个人拖到一边,她不顾头发披散在脸上,仍努力向前探着身子,做着护小战士的姿势。
小战士被抓到火跟前,那个张大胜打了他一个耳光,嘴里嘟囔着:“为什么他却是个小子呢!”
“管他,妈啦巴子!”另外一双火似的眼睛逼拢了来,揪着他,粗蛮地开始撕小战士的衣服。
见他们厮打小战士,老婆婆惊得叫起来了:“天呀!天杀的呀!”
“他妈的!老子有手枪先崩了你这畜生!”小战士大声地嚷叫,他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知道惧怕了。
他镇静地瞪着两颗眼睛,那里燃烧着凶的火焰。
他猛地踢了一脚,正好踢到了那个家伙。
小战士抽腿便朝外跑,却一下又被一只大掌擒住了!
“什么地方来的这野种!”那家伙又伸出拳头,一拳落在了小战士身上:“招来,你姓什么,干什么的?你们听他口音,他不是这里人!”
小战士咬紧牙齿一声不吭,用力地睁着两个冒着火的眼睛。
老婆婆爬向小战士,嘴里嚷着:“天老爷呀!他们要杀咱的孩子呀!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爬了起来的老婆婆又被摔到地上了,她嚎哭起来。
这时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了,全立了起来,张大胜在敬礼之后说:“报告连长,有一个混帐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地坐到矮凳上。
三十五、老婆婆要洞外 夜
窑外边密密层层挤了许多人,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
人群里吵嚷着:“呵呀!在审问奸细呀!”
三十六、老婆婆窑洞内,夜
窑洞的门敞开着,村里的人挤在门口。
院子里也堆起一堆木材,火燃得很旺,照得院子里亮亮的。
老婆婆扯着嗓子高声地对着那个连长说:“咱的孙子嘛!可怜咱就这一个种,不信问问看,谁都知道的。”
几个老百姓战战兢兢地在被盘问,壮着胆子答应:“是她的孙子。”
那张大胜像是在连长面前请功讨好,冲着门里门外的人大声叫嚷着:“一定要搜他,连长。”
门外的一个士兵反对:“一个小孩子,什么奸细!”
连长又凝视了半天小战士那直射过来的眼睛,命令:“搜他!”
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从口袋里翻了出来。
小战士裤带上扎了一顶黑帽子,这些东西兴奋了屋子里所有的人,那些村民也只猜测他是红军,谁也没见过他带的东西。
几十只眼睛都集中在连长的手上,连长在翻弄着这些物品——纸票上印有两个人头:一个是列宁,另一个是马克思。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
连长手里拿的那帽子上闪着一颗光辉的红色五星,在灿灿的火堆照映下,五星格外的红。
小战士看见了这徽帜,眼睛一下子就更加光亮了。他热烈地亲切地看着那五角星,淡定地看着那连长和周围抱着枪的人。
“妈啦巴子,这么小也做土匪!”站在连长身旁的人这么说了。
连长看了看他身边说话的这个人,语气平和地对小战士说:“招来吧!”
小战士仰着头,冲连长和周围的人说:“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从来没有骚扰过老百姓,我们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是好的,我们争取你们和我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终会明白过来的!”
连长身边那个兵忿忿地说:“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的!”
院子里有些骚乱,小战士的顽强让很多人生出敬意,人们七嘴八舌地冲着这个大兵说:“你才凶咧。”
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小战士,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
小战士觉得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全村人都挤在这个窑洞门里门外。
有担忧的眼神,有怯弱的眼神,有的则露出乞怜的光望着连长。
连长面无表情淡淡地说:“那么,给你一颗子弹吧。”
老婆婆又嚎哭起来了。
屋里屋外的人多半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
有的则转身别着脸走开去。
但即便就是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是不是要立刻执行。
连长的这句话说罢,只有老婆婆的哭号声,孤独的凄凉的声音在屋里屋外回荡着。
空气一下子凝固了。
小战士走过去拉着老婆婆的手说:“婆婆不哭!当红军为老百姓,打鬼子,都不怕死。”
转过头,他仰着脸,透过人群,对着连长镇静地说:“不!连长!还是留着一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连长被小战士的话惊呆了、震撼了。
他从人群中跑出来,用力拥抱起小战士,他大声喊道:“还有人要杀他的么?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拿什么来比他!他是红军,是我们叫他赤匪的。谁还要杀他么,先杀了我吧!”
连长的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周围那些村人听了连长的话,一下子涌上来。
那群兵也扔下手里的枪,围拢过来。
小院子沸腾了。
连长手里托着小战士,村人围上来,一起把他高高举起。
小战士的眼泪瞬间涌出眼眶,水似地滴落在他的手上、衣襟上。
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在雾似的里面,隔着一层水雾,在篝火的映衬下红色的五星红得耀眼。
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红星渐渐地大了起来,高高地悬在暗暗的夜空中……
《救亡进行曲》渐渐响起……
(出演职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