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凉山彝族宗族制度文化

2015-04-22

戏剧之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氏族凉山宗族

苏 虹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探究凉山彝族宗族制度文化

苏虹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凉山的社会形态在我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后,彝族宗族文化并没有重复其旧体制的历史,而是在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走向了一条更为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复苏道路。文本针对凉山彝族家族本质制度文化进行分析,并且以社会新形态的大环境为基础重新解读其发展。

凉山彝族;家支;社会新体制

对于凉山彝族来说,宗族理念早已渗入其民族精神。随着彝族先民在历史中不断迁徙于神州大地之上,于是在地理形式上逐渐和周围的汉族以及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进行杂居,文化理念也互相渗透,其地理格局逐渐凸显出来的特点就是大分散小聚居,其支系也不断分化扩大并拥有自己的社会文化。

一、凉山彝族宗族制度的渊源与分布格局

彝族众多支系的产生是有多种历史因素的,其中不仅包括了自古以来彝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部落内外之间的战争或者迁徙,民族融合以及文化分歧图腾认知的不同等发展因素,还包括了自彝族形成以来就不断传承的祭祖大典分支习俗这一重要因素。在彝族的民族文化中,祖灵崇拜意识最为厚重,祭祖大典在彝族的家支宗教活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并且紧密连接着彝族最高级别的祭祀活动。彝族的祭祖大典仪式,是以氏族为单位展开的对全氏族宗支祖先进行祭祀,在所有的宗族活动中,场面和范围是最大的集体共祭礼。进行祭祖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进行氏族之间的分支记明,对氏谱族谱进行续写,祭祖分支和彝族是共存发展的。

在分支命名时,所有的氏族名称并不是随意而取,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则,一般多是出自远古族称进行延续,或是根据山川草木为名,或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先辈之名进行命名。其成立过程还需要通过祭祖大典进行宣读,并且载入族谱,简建立家谱,谱入彝族谱系书之中,最后完工的家谱需要由毕摩亲自颁发,一一进过这些过程才可以真正被承认和存在。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每年都会有新的支系出现和命名,氏族自称也就逐渐跟随该氏族统领,最后渐渐成为居住点的称谓标志。

对凉山彝族先祖的研究可以以史学界做出的研究为依据进行判断,同时还有彝族民间普遍传颂的传说,大致上可以认为是古候和曲涅这两个原始部落发展而来的,距今大致有两千多年。沿着凉山彝族的谱系记载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记录的家谱系族一般都是在五十代以上,古候和曲涅这两大系中记录的最长家谱达到了七十五六代这样的庞大支系。在凉山彝族的传说以及《送魂经》等书籍中记载这两大系进入凉山的路线,依次是云南永善县的大屋基,再渡过金沙江,最后沿河而上,即美姑河,到达凉山中心地带——利美莫姑(今美姑县)。在到达凉山后确定常住地,古候和曲涅这两大系便分道扬镳,古候带领自己的族系迁往东边,而曲涅迁往西边,两大家支就此别过。后来进过了多年的历史发展,这两大家支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再是当初东西隔离的居住形态,而是彼此混合,但是其原始轮廓依旧可以区分。后世将古候和曲涅这两个名字命名为新氏族的民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发展繁衍壮大。

二、家支制度文化的构成和特点

由古候、曲涅两大氏族率领进入凉山地区居住的彝族宗族之中具有早就制定好的宗族家支制度,其间互相以血缘关系为链接纽带。凉山彝族依据“宗族链”即父子联名制度为规则对家谱进行谱写记载,血缘关系理念非常浓厚。根据文献记载,目前为止所有的凉山彝族宗族家支庞大,总数量超过了370个。彝族家训严格,自古以来就已经规定家支内部禁止通婚和发生两性关系,否则以乱伦施以严惩。其中宗族规则明确,互相关系明确,家支成员中的人要互相帮助,以此为己身责任义务,如有的成员生活不好,家庭穷困,其他的家支成员要伸以援手,给予经济上的救助。凉山彝族非常看重家支体系及其中关系成员,民间有彝族谚语为:“少不得的是牛羊,缺不得的是粮食,离不开的是家支”,从中可以看出彝族人民对家支的依恋和在意,在其民族文化中,家支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血缘关系网,更是一种基础的社会组织单位,一般而言在家庭事务的处理顺序上,能够由“德古”和“苏依”独自解决的事务能够独自解决,不能的就必须通过召开家支会议共同讨论处理办法。彝语称家支会议为“此威蒙格”,一般是在出现家支成员被杀、被卖或者土地问题这些情况下而召开的大会,由统领进行主持,共同听取家支其他成员的看法和意见,并且进行协调和同一处理办法,其中统领或者社会地位高的经验老人所提出来的意见所包含的分量很重。

三、宗族制度的社会作用

从彝族的发展来看,传统的凉山家族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有利于促进氏族的团结,是整个氏族获得进步的重要保障,并能深入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多数氏族成员对传统家族十分看重。在长久的发展中,该家族形成了很多规范,比如同家支中的男女不能婚配、老人和弱小应当得到照顾等,这些规范促进了传统美德的形成。在任何一个家族中,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些规范,那么在氏族户主的共同商议下决定对他们的惩罚措施。中国解放之前,凉山彝族地区处于混乱状态,没有得到政权组织的统筹安排,各户人家的生存依赖于家支。家支在彝族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能够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产生关键影响。家支头人是家支中最为重要的成员,社会交往活动均由他作为代表,对所有成员负责,保障自家家支的整体利益。受到

犯罪的惩戒被家支开除后,由家支提供的保护和帮助也不复存在,被家支抛弃对当时的彝人而言是最可怕的惩戒措施。同时,家支头人是聚会活动的牵头人,并且需要组织各类内部事务的商议活动。如果遭遇大事,那么聚会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所有分支的成员。如今,凉山彝族还会开展一些聚会活动,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中国解放之后,彝族地区成立了配套的政治体系,不过父系血缘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仍在民间继续使用。虽然从表面上观察,彝族地区已经不再选取家支头人,各类聚会活动也不再进行,不过这其实并非为真实情形,而是受到政治影响而展示出来的表象。改革开放的政策出台后,各大家支开始在农村地区积极组织活动,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社会控制。在凉山地区,由于社会外在控制力有所降低,家族开办聚会其实是实现互帮互助的一种形式,既表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符合政策的要求。在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更多的城镇彝人能够自由回归传统。现阶段,彝族家支仍然在举办聚会,这是出于维护感情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对家支的制度提出规范,促进家支的团结,保障成员的遵纪守法,对所有成员应当遵守的义务进行强调。在面对严峻的贩毒局面时,家支成员应当不做违法之事,并加强对彼此的监督;在任何成员遇到难题时,应当主动提供帮助,从家支整体的角度出发,实现共同进步;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家庭应当保证子女上学的需求;在社会道德方面,不偷盗、不打架,同时不参与门徒会。家支聚会对于道德、法律的强调有利于社会的平稳,存在积极的影响。不过由于家支的规模较大,如果整个群体发生不法行为,那么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恶劣的。因此,政府应当对家支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引导,保证彝族地区的和谐共进。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凉山彝族人的眼里,家支是独特而重要的一种集团形式,能够从制度和文化的角度加强民族的团结性。父子联名的制度在凉山地区代代相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谱系,记录了家族的出现和发展,是研究彝族文化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凉山地区,彝族通过氏族部落的父系血缘实现有效的管理,所有的活动都以家支为单位,表现出割据化的社会结构,并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形态。

[1]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阿石尼古.彝族谱牒源流考[M].上海: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

[3]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4]蔡富莲.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J].民族研究,2008(01).

G03

A

1007-0125(2015)03-0259-02

苏 虹(1988-),女,彝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彝族语言与文化。

猜你喜欢

氏族凉山宗族
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清明公祭太极魂“忠壮公”程灵洗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浅谈图腾崇拜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从宗族建筑楹联看吉安地区宗族观念